李佳
【课标要求】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材分析】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每个人都与税收密切相关。了解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有助于我们理解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联系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财政的巨大作用。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教学重、难点】重点:财政收入、财政的巨大作用
难点:我国的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l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分钟)
观看视频:《物价之上》导人新课:拿什么来拯救你?——面对物价飞涨,分析原因、对策,引出财政。
活动意图:通过诙谐幽默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根源。
(讲授新课)(35分钟)
(一)财政,通过导入,看出国家在履行职能。而要履行好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从而引出财政的含义,国家预算、国家决算。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多媒体图片展示: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情况图表
(阅读课本P66相关链按,详细了解我国的财政收入)
(1)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思考并讨论: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活动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财政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财政收入的多少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分配政策也会对国家财政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怎样?过少又会怎样?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活动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合理的分配政策保证国民经济的运行。
模拟活动;《假如我是财政部长。。。》,让学生来安排财政支出。(学生各抒己见,演绎财政部长)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亲身感受国家财政各项支出的用途,树立学生的国家观念。
多媒体展示图片:2010年我国财政支出情况图表
(3)财政支出的用途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三)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多媒体展示:国家保障房建设工程等)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四大工程”、“西部大开发”等)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国家财政收入的缩减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带来的积极影响)
活动意图:针对每一个作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思考并讨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怎样?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4)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干财政支出的部分。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课堂小结)(2分钟)让学生对本框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就《财政在我身边》为主题,寻找国家财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国家财政收、支,以及财政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展开探讨,导入通过诙谐幽默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产生了极大地好奇心,之后通过教师的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注重拓展学生,通过《假如我是财政部长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