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北京100097)
2012年冬季,东北产区的超预期降雪造成玉米上市推迟1个月,造成用粮企业着急收,农民着急卖的局面。元旦之后降雪减少,东北地区农户加快出售玉米,产区售粮高峰显现,但用粮企业春节前备货积极,对产区玉米价格支撑较强。春节之后,东北地区“地趴粮”上市迎来更大高峰,市场性收购难以支撑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下跌100~150元/吨左右。黑龙江等地区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托市价格100~200元/吨左右。南北方港口库存持续攀升,截止3月底,南北方港口整体库存增至366万吨左右,创历史新高。港口库存高企,压制市场价格。一季度南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也因产区价格下跌而普遍走弱30~40元/吨。华北产区由于玉米质量较好,用粮企业采购积极,填补了东北玉米上市延迟的缺口,农户一季度售粮一直较快。春节之前华北玉米价格缓慢上涨,但是节后也有大幅回落。
东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明显低于临时存储玉米托市价格,特别是黑龙江省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为解决农户售粮高峰压力,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国家及时启动临时存储玉米收购,为加大收储力度。市场估计,截止3月底东北4省共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1400万吨左右,占东北玉米商品量17%左右,其中黑龙江接近900万吨,预计4月份托市收购量还将增加。
受政策性玉米收购支撑,国内玉米市场逐渐止跌企稳。3月底个别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小幅上调10~20元/吨。一方面,由于高水分粮源率先销售,而粮质稍好且有储存条件的地区开始惜售;另一方面,政策性收购支撑市场,前期的恐慌抛售心态逐渐转变。华北地区属于间接受益,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仍在走弱。河北、山东本地玉米正大量上市;同时受深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价格持续疲软,加工效益持续低迷影响,当地深加工企业多数随用随采,企业补库积极性不高。随着山东、河北等本地粮源上市的这一轮冲击结束后,玉米价格有可能出现反弹,并带动主产区玉米价格全面回升。
近两年,我国玉米增产形势良好,2011、2012年两年增产4077万吨,国内玉米供需形势显著改善,国内玉米价格总体上涨幅度有限,潜在的价格风险较小。二季度国内玉米价格上行,托市收购继续托升市场,贸易企业和加工企业会加大补库;不利因素是饲料需求不旺限制玉米价格上涨空间,短期内受猪周期的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效益下降,生猪存栏下降,同时人感染H7N9禽流感情况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家禽养殖会受到一定冲击。
一是农民存粮季节性下降,惜售心理逐渐增强,黑龙江低价粮源多数进入临时存储,市场供应转向高成本的吉林等省份生产玉米。
二是贸易补库需求上升。春节之后贸易企业在价格下跌时及时补充玉米库存,但由于价格预期不高,贸易环节存粮偏少,中小贸易商存粮显著下降。
三是加工企业仍有较大补库需求。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库存基本能够达到3~4个月左右,也即7月份之前的库存基本备足,但多数企业还有2~3个月的库存缺口。华北地区尤其是山东地区加工企业玉米库存普遍不高,粮源消耗会推升价格。
4月份以来我国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陆续暴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截止到4月6日,国内长三角地区已确诊18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有6人死亡。当时疫情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苗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我国进口玉米到港量为79万吨。而根据监测显示,2月份进口美国玉米装船量仍在10~15 万吨左右,将在3月份前后运抵中国。当前到货玉米多数为2012年上半年签订的进口合同,一季度进口玉米到港量将达到 90~95万吨。仍居历史较高水平。二、三季度玉米进口数量可能有明显的下降。受美国农业部在3月28日发布的季度库存报告以及种植意向报告利空影响,CBOT玉米价格5月份合约跌停至695.25美分/蒲式耳,4月5日回落至629美分/蒲式耳,12月份合约也暴跌32.50美分/蒲式耳。新作玉米12月船期2号黄玉米对中国港口CNF报价294美元/吨左右,到港完税价2140元/吨。美国新季玉米价格大幅低于国内价格,目前中国已签订2013/14年度美国玉米总量接近100万吨,均为饲料企业进口。CBOT玉米价格仍有下跌空间,届时进口玉米价格将大幅低于国内,大量进口玉米将进入国内,并对7~8月份国内市场提前形成冲击。
低价美国玉米可能在年底进入国内市场,对市场的影响各有利弊。不利的方面是低价进口可能冲击市场,可能加大农民售粮难度,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口增加也导致国内外玉米期货价格联动性增强。有利的方面是临时存储进口玉米将再次迎来战略补库时机,有利于实现大量进口发生的储备战略布局。
国际玉米市场状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现实很紧张,预期很宽松。”所谓预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多数机构对于2013/14年度玉米供求形势改善已经形成一种主流预期,市场价格已经而且还会继续受到这种预期的指引;二是说这种预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天气、经济等难以预期的因素可能会干扰市场。在“供求转松预期”的作用下,预计CBOT玉米价格还有下跌空间,今年秋季美国新产玉米价格会明显低于国内市场,有可能导致年底左右国内进口再次上升。
今年南半球巴西、阿根廷玉米产量预计将达到9950万吨,同比增加550万吨,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将继续增加,未来产量可能再创新高。
美国农业部3月28日发布的种植意向报告预测,2013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9728.2万英亩,将是自1936年的1.02亿英亩以来最高纪录。如果根据美国农业部2月份做的趋势单产163.5蒲式耳/英亩测算,美国玉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4.04亿吨,较上年增加1.30亿吨左右,增幅47.5%。
美国Informa农业咨询公司在此前的报告中调增全球玉米产量,预测2013/1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9.76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9.66亿吨,同时也高于2012年的8.49亿吨。
全球玉米供需关系将从紧张转为宽松,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已经回落,未来跌幅可能进一步扩大。
在增产预期的压力下,目前CBOT玉米远月新作合约价格明显低于近月陈作价格。4月5日收盘时,1305主力合约价格是6.29美元/蒲式耳,1307合约价格为6.18美元/蒲式耳,而1309合约价格仅为5.52美元/蒲式耳,比1307合约低了0.66美元,1312合约价格更是只有5.35美元/蒲式耳。目前有机构认为,最低的价格甚至会跌破5美元/蒲式耳。进口玉米价格将显著低于国产,预计今年4季度起国内将可能重现规模进口情况。
不过价格走势预测会受到难以预期因素的干扰,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一是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除了关注美国、欧盟地区玉米生产能否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外,还需要重点关注某种灾害导致某国增加进口的可能性。
二是玉米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金融危机之前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美元贬值是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但金融危机之后几年原油、美元和玉米的价格相关性有所减弱。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世界贸易再平衡,未来几年原油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可能卷土重来,玉米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可能再次增强,关注期货市场资金动向。从时间窗口看,秋冬季玉米价格低点可能成为基金战略布局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