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思路和方法探索*

2013-09-26 02:35杨美娜韩金祥
中医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基础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杨美娜,韩金祥

(1.山东大学医学院2012级博士生,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2)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国古人长期和反复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由于受当时历史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其理论形成缺乏科学论据和实验证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对古老的中医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按照西医现代化的实验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做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1]。中医理论现代化进程的艰难与缓慢,既有中医理论自身的问题,也有现代科学水平的问题。因此,针对当前中医研究面临的困难,探索中医理论现代化新的研究思路,寻找中医与当代科学结合的切入点,以及探索符合中医特色的实验技术体系,对于中医理论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研究现状

中医现代化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从1990年开始设立国家自然基金中医类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自2005年开始设立中医理论专项,极大调动了行业内外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先后有多项课题列为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支持达到从未有过的力度,取得一些重要进展。

1.1 1999—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项目资助情况

1999年至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医学项目共计2 405项,资助总金额达到8.32亿元,每年对中医学科的资助金额分别为489万元、784万元、831 万元、2 134.6 万元、1 282.6 万元、2 621.1 万元、2 454.5万元、2 919 万元、4 487 万元、4 348 万元、5 773.8万元、8 746 万元、181 275.5 万元、29 207万元,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额度变化趋势如图1、图2所示。

1.2 1999—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科资助项目研究方法分析

1999年至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医学类项目共计2 405项,其中中医基础理论研究728项、中医临床基础研究 1 521项、民族医学97项,占14 a中医学类总资助项目的比例分别为:30.27%、64.24%、4.03%。按研究方法分类,利用近代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项目有965项,占中医学总资助项目的40.1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的项目共1 440项,占59.88%,其中从个别基因和蛋白分子角度研究610项、神经递质和细胞信号通路456项、基于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104项、从物质能量代谢组学研究74项、利用红外技术等现代物理方法13项、利用fMRI等影像学技术35项、现代生物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及建模方法71项、干细胞角度研究27项、其他50项,所占比例分别为 42.4%、31.7%、7.2%、5.1%、0.9%、2.4%、4.9%、1.9%、3.5%,如图 4 所示。利用量子理论、控制论、协同学、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的项目虽有少量文献报道,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暂时没有此类项目中标。

1999—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科资助项目共2 405项,投入经费约8.3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研究项目都是基于机械和还原论思维及其研究方法,共1 652项,占总资助项目的68.7%;基于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项目有705项,占总资助项目的29.3%;基于红外及影像学等物理方法的48项,占2.0%;以文献整理及流行病学调研的项目26项,占1.2%;而以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控制论、量子理论、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方法的,虽然有文献报道,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暂时没有此类项目中标,如图5所示。

1.3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资助项目分布及研究方法情况

图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资助项目采用的方法学分类

中医药领域是最有可能成为以中国为主导、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对世界科技和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而面对生命科学领域的严峻挑战和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中医中药发展不平衡使基础理论研究凸显为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和瓶颈;而中医理论体系的特殊性及多样性,决定其基础研究有别于其他学科,并需要相对长期的连续支持才有可能获得突破。因此,为保证国家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可持续研究,中国国家科技部在973计划中设立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简称中医理论专项),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专项的设立,对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对中医药的学术、事业乃至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中医理论专项自2005年设立以来,截止到2009年,共有17个项目115个课题获得立项,资助经费达 2.95亿,参研人员 2 165人,参研单位171家,其中行业外参研单位占67%;而大部分课题是基于还原论的分析方法来阐释中医学理论现象,此类课题数有83项,投入经费为2.129亿元,占总经费的72.17%。还有的项目主要是通过文献的比较和调查等形式进行中医药学理论的梳理,此类课题数29项,投入经费为0.744亿元,占总经费的25.22%;而采取系统的观点,借助当代科学技术及理论研究的项目仅3项,投入经费为0.077亿元,占总结费的2.61%,见表1。

表1 2005—2009年973中医理论专项项目资助情况

2 资助项目的研究情况分析

1999—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科受资助的情况分析,国家对中医学理论的研究投入大量的经费,达到前所未有的8.32亿元,且每年的资助力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2011年、2012年3 a投入的经费几乎等同于2009年以前投入经费的总和,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中医现代化研究没有取得质的进展。通过手动摘编、整理和分析历年来中医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发现大多数项目都还是基于机械论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之上,占总资助项目的68%,主要是把生物学前沿技术引入中医理论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代谢产物、蛋白质、基因等水平发掘和验证中医理论科学性。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的“Klotho蛋白与肾脾阳虚致衰机制相关性的研究”“应用化学成分谱—代谢成分谱相关分析研究平肝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配伍机制”“基于reelin蛋白研究先天肾虚影响脑发育的分子机制”等。机械原子论的观点认为:所有“整体”最终要还原成它们的部分,较大物质的行为全然是其较小部分作用的结果,它们与他物之间的因果力量也完全由其较小部分的因果力量决定。显然,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与中医的整体论格格不入,单纯用还原论的分析方法研究难以获得突破是情理之中的事。

随着对中医理论如阴阳、证、经络等物质实质的深入,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单纯的走一条“还原之路”是行不通的[3]。正当中医研究陷入进退两难困境的时候,现代科学方法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科技深入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的出现就是其代表。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系统论观念被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形成了系统生物学,它侧重从整体水平研究生命现象,以系统的观点研究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系统生物学一经出现,很快成为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主流,这种系统的研究方法也被运用到中医理论的研究,如1999—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资助项目中有29%的项目采用此种研究方法,如2011年资助的“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针刺治疗过敏性哮喘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及2012年资助的“基于唾液代谢组学变化探讨肾与唾相关的内在机制”“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癌毒’病机研究”等。

系统生物学虽然没有放下倡导整体论的旗帜,力图摆脱还原论的传统;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从量化的角度来看待系统的复杂性,承认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等级结构,若干个小尺寸的系统整合成一个大尺寸的系统,从分别研究小尺寸系统的属性和性能入手,经过分析和综合后,推论和阐明大尺寸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如果系统生物学同现行的分子生物学有什么区别,也只是前者用基本的、尺寸最小的复杂程度最低的“系统”来取代后者的单个基因或单个蛋白质分子[4],这与中医学所讲的整体观念相差甚远。总之,五十多年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果,面临的困难至今没有找到明确的出路。

3 探索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新思路

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资助项目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资助项目情况分析表明:以近代科学还原论为指导,以线性思维为标志的分析性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中医理论现象,获得了普遍认可的生物学证据;但也仅仅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学证据上的循环佐证,理论创新欠缺。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分析方法研究中医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实质展开了广泛研究,利用现代生物物理等技术手段开展的循经感传和经络现象研究,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资助13项,占1.2%,如2005年资助项目“腧穴微弱红外辐射信息探测及宽谱分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与经络调控功能的关系”,2011年的资助项目“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加热诱发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腧穴热敏态自发红外光谱与艾条悬灸红外发射光谱的对比研究”,以及2012年的资助项目“特殊病理时态下家兔穴位红外辐射特异性的显现”等;但这些研究没有深入的探索挖掘,也没有综合性的归纳,使这些项目仍然停留在表象层次,没有深入到中医理论的内涵实质。学术界也曾借鉴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新知识,如自组织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开展了较为广泛的中医基础理论实质的探索。目前,中医理论研究面临困难的症结不是解剖结构研究方法的创新问题,而是学术观点和研究思路的调整问题。中医理论指导与当代科学方法相结合,目前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思路,找到适合中医自身发展的方法学,它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道路,也决定着研究的成败。

中医理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以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等哲学学说作为其思辨说理工具,通过取象类比、司外揣内等唯象思维方式,从宏观层面把握人体的大致运动变化状态,忽视其微观结构和机制,故给中医学蒙上了抽象性、表浅性、笼统性、模糊性、歧义性、随机性、甚至臆测性和玄理性的面纱,在西医可证性、清晰性及严密性等特征面前显得尤为落后。中医学与哲学的结合,不是中医学自身规律使然,而是科技不发达造成的,因此,要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和研究思路就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化,即用当代的注重于分析、独立和已分别的基础理论转化中医理论中注重于综合、联系和未分别的哲学成分,同时保持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优势特色,从而使中医理论具有清晰性、严密性和可证性等基本特征。

笔者通过剖析中医哲学理论部分和医学理论部分的研究内容,认为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切入点首选是“气”。气是生命现象的根本,是构成宇宙、机体,以及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统摄宇宙的主宰。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探索“气”的物质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的清晰性、严密性和可证性等转化直觉思维的模糊、臆测性是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的第一步。明确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切入点之后,还需进一步探索当代和现代的理论体系,寻找可以支撑中医理论的基础理论学科。三百年来,西医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正是利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本学科特有的还原分析实验技术体系。因此,探索中医学研究实验技术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医现代化研究实践表明:利用近代的还原分析试验方法研究中医是失败的。中医的主体内容,如阴阳、藏象、经络、六经、寒热、虚实、表里等无法纳入到近代还原分析实验技术体系,说明基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经典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不可能成为中医学的学科基础。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医理论的科学哲学观与近代科学的科学哲学观具有不可通约性。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创举是建立了揭示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的量子理论,以及揭示复杂系统中的自组织运动规律的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协同学、用来认识和预测复杂的系统行为的突变理论等。这些理论不但形成了新的学科,让学者有了更多的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的新途径,更重要的是这些理论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科学思想,使科学哲学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笔者通过比较中医理论和量子理论的哲学渊源、研究对象、理论的核心内容等,认为中医理论和量子理论在哲学观上具有可通约性[6]。量子理论与中医理论哲学观的可通约性以及研究内容的相通性,为中医理论现代化提供了可供依托的基础学科。因此,如何以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将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4 小结

五十多年来,中医理论现代化的艰难探索表明,试图用基于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近代科学技术来诠释以整体观念和朴素系统论的哲学思想为特征的中医理论是行不通的。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纵深发展,以及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现代科学理论及思维方法与古老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出现了颇多吻合之处[7],尤其是量子理论与中医理论的特征基本一致,而追溯到事物和物质存在的深层根源,量子理论和中医理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则殊途同归。由此可以大胆设想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实现其科学范式转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量子中医学”的概念[8-9]:以整体论和辨证思维为哲学思想,以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基于量子场与中医学“气”的相似性,运用微观状态的电磁辐射、光(量)子辐射、能量(热)等量子形式,研究阐释中医学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科学。量子中医学以基本粒子(量子)为世界物质的本源,以中医学为实践基础,以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为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建立起一条信息交流的通道,对加快中医理论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李水贤,谢莉青,董国英,等.中西医比较与中医现代化思路[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8 -13.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EB/OL].(2012-09-15)[2012-09 -15].http://isis.nsfc.gov.cn/portal/proj_search.asp

[3]于文娟,许海生,陈利国.中医理论现代化途径的探索[J].陕西中医,2006,27(3):325 -327.

[4]赵寿元.系统生物学与还原论刍议[J].生命科学,2007,19(2):109 -111.

[5]林德宏.科学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韩金祥.试论中医理论哲学观与量子理论哲学观的可通约性[J].中医研究,2011,24(3):1 -4.

[7]张庆祥.从现代科技革命谈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突破[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3):5 -8.

[8]韩金祥,韩奕.论中医人体之气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之量子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474 -479.

[9]韩金祥.浅析人体电磁辐射与中医基础理论[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31 -435.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基础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基础理论探析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17 年新项目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