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新
摘 要:当代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深刻变化。高等院校由于在人才培养和信息资源中的重要地位,而成为中国网络发展的前沿。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数量日趋壮大,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产生了影响,因此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课题。研究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8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必然面临互联网对其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冲击。在这个时代如何利用网络提供的条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挑战,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模式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总是以一定的环境因素为前提,社会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目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
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这种深刻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必然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以现有的教育方式为依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提高工作实效,增强影响力,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网络时代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互联网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互联网是全天候开放的,没有时间的限制,并且交互式的远程交流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思想观点、社会思潮、社会现象,开阔眼界。在网络中,学生还可以自由地交流,迅速了解到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还有内容上都能够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不仅如此,网络环境使得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开放性的空间,使原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状况得到改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和针对性。
2.互联网的关联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网络的关联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能够与家庭、政府机构等社会机构相连,为社会各界参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能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3.网络的平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接近大学生
网络具有平等性,所有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自由的交流和学习,人们的信仰、价值观、道德伦理、文化观念等等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碰撞与融合。这样,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缩短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同时也能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被动式的灌输教育转变为积极地、主动地与教育者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并且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4.互联网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得到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性较强的教育,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可选择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教育环境,网络的匿名性使大学生们能够自由地在网上发表意见、抒发观点。这使得更容易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通过这种互联网带来的新的匿名的交流模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更有针对性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看到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严峻的挑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量丰富而且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这就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丧失了信息优势,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现在高校缺乏一些既懂技术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队伍,研究和宣传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同时,对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地位由主导到被削弱的转变不适应。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每个学生在都能够获取信息、自由表达、交流思想;网络的匿名性使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自由交流;网络的多媒体性使得网络信息具有吸引力,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手段提出了挑战。而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存在对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互联网的利用率较低的情况。
3.高校舆论导向控制和管理能力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平等与交互改变了信息的可控性。网络信息传播高度的自由化、网络的匿名性造成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有些不良信息混杂其中,黄色网站以及充斥着暴力、迷信的网站与信息也掺杂其中。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与道德的弱化。甚至有些学生整日沉迷网络聊天或者网络游戏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网络信息的全球化使不同国家之间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价值观、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更加激烈,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对高校的舆论导向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结合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提倡,“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即教师不论是在知识传播还是在道德教化上都充当了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只是无条件、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灌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课堂教学、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提高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受教育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其认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而利用网络,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大教育的受众规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最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关注点,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微博、论坛等等,上面往往有一些学生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对此,除了加强对微博、论坛等的监管外,还需要教师密切关注,正确引导。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利用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且对于高校网站上的学生意见区,也不能形同虚设,无人管理。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这一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需求,及时反馈,因势利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之,要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来进行交流,既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恰如其分地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选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让工作事半功倍,教育成果更加显著。在积极开展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忽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网上的教育需要网下来巩固,网上发现的问题也需要网下的教育来解决,网上网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所以,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创新功能和技术优势,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2.健全管理体制,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首先,高校要健全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运作。在高校建立起专门的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不仅要通过行为规范来使学生提高认识自觉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而且要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还要对网上反动和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清理过滤,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宣传网络伦理,推动道德自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网络法制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其具备网络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要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袭,并能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再次,国家应当加强网络立法,强化法律约束。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随意性,规范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互联网立法已是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新的技术形式层出不穷,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努力创新、积极变革。今天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的情况,利用时代发展的最新成果,创新教育的形式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朱彩萍.网络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J].甘肃理论学刊,2002,(5).
[3]武宝珍.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思考[J].中国市场:学术刊,2007,(Z1).
[4]粟湘福.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5]刘龙洲,廖志鹏.论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长江日报,2000-06-29.
[7]江益民.挑战与对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途径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
[8]上海交大党委研究室课题组.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
[9]徐芳.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民营科技,2008,(9).
(责任编辑: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