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云,匡冬平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目标。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因此,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并引发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明确提出:“要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然而,已有的文献大多集中于我国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研究[1-4]。关于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很少,特别是探讨各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几乎没有。那么,目前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如何?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是否朝着均衡发展的道路前进?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指导我国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鉴于此,本文依据2003~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各地区间(剔除西藏)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从统计学上讲,均衡情况主要指的是数据间的分散程度,它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体现数据间的分散程度的指标主要有极差、平均值、标准差、差异系数等,其中,极差、标准差反映的是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差异,差异系数反映的是数据分散的相对差异[5-6]。本文将利用这些指标来对我国地区间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在数据可以获取的前提下,在指标选取上,本文尽可能选择较少的、但又较能全面体现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经过筛选,本文选取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师人数、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等3个指标来综合衡量我国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程度。其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体现其财力资源,生均教师人数体现其人力资源,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体现其物资资源①。本文的相关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表1报告了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间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我们以2003年、2007年、2010年的数据为代表,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的变化。2003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上海(5 658元)、北京(1 720元)、天津(1 038元)、新疆(852元)、内蒙古(581元);排在后5名的分别是:湖南(100元)、山东(121元)、江西(151元)、贵州(152元)、海南(164元);上海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湖南的56.6倍左右,地区间差异很大。2007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上海(9 015元)、北京(3 303元)、天津(2 332元)、内蒙古(1 362元)、新疆(1 241元);排在后5名的分别是:江西(215元)、湖南(236元)、海南(260元)、河南(299元)、贵州(304元)。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上海(12 945元)、北京(10 908元)、新疆(4 923元)、天津(4 899元)、内蒙古(3 657元);排在后5名的分别是:贵州(706元)、海南(854元)、广西(1 075元)、江西(1 108元)、安徽(1 240元);上海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贵州的18.3倍左右,地区间差异依然很大。
表1 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元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地区间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名变化不大,特别是排在前5位的地区,基本上一直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或是受到国家政策资助较高的地区。排在后面的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从各地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基本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在2010年出现大幅度增加,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国家要求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表2报告了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性情况。从表2中可以发现,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2003年为565元,到2010年增长到2 864元,增长了28倍左右。2003~2010年我国区域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极差与标准差随着时序变化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2003年极差为5 558元,到2010年为 12 239元,2003年标准差为 1 016,到2010年为2 685。然而,2003~2010年我国区域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系数随着时序变化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2003年差异系数为1.796,2010年为0.937,下降了48%左右,下降的幅度很明显。所以,从绝对值上来讲,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程度是在逐年增大的,但是,从相对值上来讲,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程度在逐年下降。绝对差异是某些变量值偏移参考值的绝对额,相对差异是某些变量值偏移参考值的相对额[5-6]。与绝对差异相比,相对差异更能真正体现数据分散程度在时间序列中的变化情况。因此,近几年我国地区间学前教育差异系数正在减小,地区间学前教育的发展正在趋向均衡发展。
表2 我国区域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性情况
生均教师人数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数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教育规模大小,也从侧面反映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专业水平[7-8]。因此,利用学前教育生均教师人数可以考察一个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表3显示了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间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的情况。我们也以2003年、2007年、2010年的数据为代表,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情况的变化。2003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北京(0.132②)、上海(0.098)、陕西(0.091)、天津(0.077)、浙江(0.070);排在后 5名的分别是:贵州(0.023)、安徽(0.027)、广西(0.028)、河南(0.028)、四川(0.032);北京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是贵州的5.7倍左右,地区间差异很大。2007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北京(0.142)、上海(0.102)、广东(0.080)、浙江(0.078)、海南(0.078);排在后 5名的分别是:贵州(0.025)、广西(0.036)、安徽(0.036)、云南(0.039)、四川(0.041)。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北京(0.134)、上海(0.102)、辽宁(0.094)、浙江(0.086)、广东(0.085);排在后 5名的分别是:贵州(0.032)、新疆(0.041)、广西(0.045)、安徽(0.045)、河北(0.045);北京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是贵州的4.2倍左右,地区间差异依然很大。
表3 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相似,经济发达的地区生均教师人数多一些,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生均教师人数相对少一些,且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排名变化不大。但从各地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大多数都是增加的,少数地区保持平稳的状态,例如,北京、天津、福建,个别地区则出现明显的波动,例如,陕西、新疆。
表4显示了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生均教师人数的差异性情况。从表4中可以发现,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的均值缓慢增长,2003 年为 0.054,2010 年增长到 0.064。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极差与标准差基本保持平稳,变化不大。但是,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差异系数随着时序变化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2003年差异系数为0.451,2010年为0.330,下降了27%左右,下降的幅度也比较明显,即从相对值上来讲,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的差异程度是在逐年下降的。因此可以认为,在学前教育生均教师人数方面,各地区正趋向均衡发展。
表4 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的差异性
表5显示了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情况。我们同样以2003年、2007年、2010年的数据为代表,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情况的变化。2003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北京(9.516)、上海(8.839)、陕西(6.415)、广东(6.031)、浙江(5.881);排在后 5 名的分别是:贵州(1.537)、安徽(2.039)、河南(2.205)、河北(2.423)、广西(2.428);北京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是贵州的6.2倍左右,地区间差异很大。2007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上海(10.915)、北京(10.487)、广东(6.952)、浙江(5.881)、江苏(5.466);排在后 5名的分别是:贵州(1.789)、安徽(2.663)、广西(2.958)、河北(3.110)、云南(3.144)。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排在前 5名的分别是:上海(10.735)、北京(9.360)、广东(6.501)、浙江(6.001)、江苏(5.779);排在后 5名的分别是:贵州(2.062)、安徽(2.944)、河北(3.139)、广西(3.163)、四川(3.214);上海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是贵州的5.2倍左右,地区间差异依然很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排名变化不大,特别是排在前5位的地区,基本上一直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排在后面的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与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师人数排名的规律差不多。且从各地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2003~2010年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变化基本都呈现出小幅度波动的情况,大部分地区呈倒“U”型,即先增加后减小。
表6显示了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的差异性情况。从表6中可以发现,2003~2009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值是缓慢增加的,到2010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极差与标准差变化不大,呈现小幅度波动。但是,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差异系数则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虽然存在波动,但是整体趋势是下降的,2003年差异系数为0.462,2010年为0.392,下降了15%左右,即从相对值上来讲,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的差异程度是在逐年下降的。因此可以认为,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方面正趋向均衡发展。
表5 2003~2010年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情况/平方米
表6 我国各地区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的差异性
综合分析上述实证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首先,无论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师人数还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来看,学前教育的发展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幼儿园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而排在后面的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其次,从各地区间的实证数据来看,我国各地区间学前教育的差距总体呈现缩小的态势,各地区正朝均衡方向迈进。2003~2010年各地区间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师人数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三者的差异系数都随着时序的变化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这说明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系数正在减小,各地区间学前教育正朝均衡方向发展。
最后,虽然目前我国各地区间学前教育的差距总体呈现缩小的态势,但是,各地区间学前教育不均衡现象依然很严重,例如,2010年上海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贵州的18.3倍左右,北京幼儿园生均教师人数是贵州的4.2倍左右,上海幼儿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是贵州的5.2倍左右等等。
总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总体上呈现均衡发展的趋势,但区域差异依然很明显。为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注释:
① 采用生均年末固定资产总值来体现物资资源可能会更好。但是,该指标在2007年后就不在统计,因此,这里采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来替代。
② 0.132所表达的含义是1000名学生中拥有132名教师。
[1]翟 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7,(7):22-30.
[2]戴文静,周金城.基于基尼系数的高职教育生均经费地区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99-103.
[3]马陆亭.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研究,2005,(10):71-75.
[4]赵黎娜.我国高等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20-123.
[5]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翟 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16-28.
[7]陈 泽,胡弼成.生师比: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示器[J].大学教育科学,2013,(3):118-124.
[8]王淑宁.近20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及其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