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2013-09-25 08:52陆菁沈群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盆腔炎包块血常规

陆菁,沈群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慢性盆腔炎是指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主要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黏连、增生及疤痕形成[1]。多为急性盆腔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脱延所致[2]。临床表现为反复下腹部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严重者常伴有低热、盆腔积液、炎性包块等症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3例患者均来自于门诊,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5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5岁;病程1~5年,平均2.6年。药物组51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3岁;病程1~6年,平均2.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取天枢、关元、子宫、三阴交穴。气滞血瘀者加蠡沟、阴陵泉;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太溪。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直刺 0.8~1.2寸,行提插捻转,有得气,要求关元穴、子宫穴针感向阴道放射,三阴交向足心放射。留针30 min,其间行针1次,腹部用特定TDP照射。每星期3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2.2 药物组

口服妇科千金片,每次6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2.3 注意事项

治疗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忌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做血常规及B超检查,观察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变化。

3.2 疗效标准[3]

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血常规及B超检查正常。

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血常规及B超检查明显改善。

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血常规及B超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减轻或有加重,血常规及B超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所加重。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4%,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由表 2可见,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经 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经 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针刺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降低更明显。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x ±s,×109/L)

3.3.3 两组治疗前后B超结果比较

由表 3可见,两组治疗前盆腔积液与炎性包块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针刺组治疗后盆腔积液与炎性包块平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组改善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具有明显优势。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超结果比较 (x±s)

4 讨论

中医学根据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带下病“及“癥瘕”范畴。肝郁肾虚是形成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4]。湿热之邪,流注下焦,久后蕴结胞宫,损伤冲、任、带脉;或因情志所伤,肝郁化火,致气血运行不畅,久病成瘀;或因脾失健运,肾气不足,气虚血瘀,阻遏胞宫而成。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针刺对自主神经、局部血液循环、细胞免疫以及内分泌功能综合影响的结果,其镇痛作用主要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炎症[5]。

《千金方》:“久冷,及妇人癥瘕肠鸣泄痢,天枢主之。”取之可行气活血,通经化瘀;关元穴内应胞宫精室,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处,刺之可补益元气,调理气血;子宫穴,乃经外奇穴,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要穴,可调经理气,疏通经络;三阴交是治疗妇科病的首选穴,能调整肝、脾、肾三脏之经气,有助于健脾利湿,疏肝补肾。四穴合用,可以加强活血化瘀、通调冲任之功效。在腹部用特定TDP照射,可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6],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炎性分泌物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兼有性情急躁,小腹疼痛明显,月经色暗,夹有血块,白带发黄,有腥臭味,舌暗紫苔薄,脉弦,可辨证为气滞血瘀。加蠡沟、阴陵泉,可达疏肝理气、清热祛湿、化瘀消瘕之功。如兼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小腹隐痛,月经量多,色淡,经期延长,舌淡紫苔薄,脉细,可辨证为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太溪。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穴,有益气补肾之效;足三里穴是人体强壮要穴,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两穴合用可益气补肾,平衡阴阳[7]。

本研究显示,针刺组治疗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在血常规及B超检查改善方面优于药物组。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

[2] 陈惠恩,廖利群,钟永青,等.慢性盆腔炎的 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2):1201-1203.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4] 权宁子.肖承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7):435-436.

[5] 陈建华.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4):26.

[6] Chen JH.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for pelvic inflamma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9(5):301-303.

[7] 陈利芳,王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概况[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0):46-48.

猜你喜欢
盆腔炎包块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血常规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