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蔚,杨玲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綦江县东溪镇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贵州大娄山脉北端、重庆市南部,与贵州省习水县接壤。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设东溪县。东溪古镇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夜郎古国”地界。原名万寿场,建场已经2200多年。川黔古道上的承平滩和太平桥开辟于西汉时期。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4年)撤县为镇,因东丁河向东流入綦江河,而綦江河自东而来,遂命名为“东溪镇”。明初,置东溪里。清朝定鼎,移民填充两湖,安里治所移设于此,东溪成为县行政公署所在地。
重庆会馆也主要集中兴建于清中后期,它不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与科举制度、人口流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异籍人士在客居地的同乡聚会场所和工商管理机构。
綦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东南身份入川移民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水陆两便的东溪镇,北可连扶欢驿,南可经桐梓达遵义,水路可通江津,是黔、滇、桂、湘等省入川,尤其是赴重庆一带必经之道的第一个大站,是川盐古道上的一个重要移民、商贸节点城镇。
南华宫在解放前,曾作为途径东溪商贸贩子的临时住宿旅馆,也兼作盐仓。解放初期,国家的粮食因实行统购统销,东溪政府就把南华宫选作粮食仓库,对南华宫厢房进行了扩建,将大殿地面改为水泥地面。在文革时期,宫内佛像和附属设施均遭破坏,佛像被丢入东溪金银洞下深潭之中,而南华宫中戏楼台口雕刻精美的额枋得以幸存。文革后,南华宫作为了东溪啤酒厂的办公室。在此期间,因使用需要在南华宫山墙上开了大小不一的门窗洞。啤酒厂在90年代初搬离南华宫时,当地百姓集资对南华宫进行了修缮,并在南华宫中重塑了30余尊佛像及相应附属设施。
南华宫外周边环境及建筑维护墙体、装修、墙体及屋顶瓦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如建筑地面杂砖铺墁,凹凸不平;椽檩多处风化残损;屋顶残破漏雨,脊饰残损缺失,瓦件松动,大殿前屋檐封檐板折损,局部坍塌,经人为后期加固;墙体裂缝、下部酥碱;装修更改残缺。由于后期稍作修缮,但极为不规范,多处加固改建,厢房形制有所改动,与原貌相之甚远,改变了院内的形制、尺度关系。
图1 南华宫正立面
图2 戏楼
图3 正殿
图4 厢房
图5 龙形山墙
大殿:大殿前殿与后殿形成勾连搭的结构形式,前殿入口部分地面磨损明显,露出青石基层,部分地面在后期维修中曾用水泥堪补,后殿地面磨损破坏较为严重(图6)。前殿的梁架基本保存完好但局部有劈裂现象。明间额枋和老檐枋均施精美雕刻保存完好,细节清晰。后殿梁架破坏较为严重,现存梁架据现状推测应为后期人为加建。屋面瓦面基本保存完好,前檐口滴水部分缺失,在厢房与大殿交接处的屋顶瓦件有松动和残损的状况。前檐廊轩蓬完全损毁,现留有轩蓬的榫口痕迹,老檐枋下的门板也被完全损毁,其对应位置亦留有榫口痕迹。部分驼峰有槽朽,部分雀替雕刻因槽朽而模糊不清(图7)。
图6 南华宫总平面修复图
图7 南华宫剖面
戏楼:入口石砌门槛磨损严重至凹凸不平,地面污损且凹凸不平。柱础风化、磨损,部分柱子不见柱础。二层木地板在后期的维修中进行过堪补,现在局部有槽朽和缺失。梁架保存状况良好,局部有劈裂现象。戏台前额枋部分糟朽破损。外墙面墙皮局部缺失、起酥,大面积污损。墙下勒角石材因受潮、风化而起鼓剥落。戏楼檐口滴水大部分缺失、屋面瓦件松动、个别瓦件缺失,屋顶局部有植物滋生。屋顶部垂脊残损,灰塑翘脚塑碱,二楼戏台台口右侧雕饰栏板断裂塌陷(图8)。
图8 南华宫戏楼剖面
厢房:南厢房入口石砌门槛磨损严重至凹凸不平。明间地面局部被水泥填补,次间青石地面局部受潮有青苔。南厢房梁架结构保存良好,但二层楼板完全损毁,北厢房木楼板因年久腐蚀较严重,有松动塌陷的现象。外墙面墙皮局部起酥、脱落,大面积污损。墙下勒角石材因受潮、风化而起鼓剥落。
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来说,其所传递的文化价值是应当被重视的。南华宫在东溪镇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担负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职能,对整个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东溪镇位于川盐古道的重要战略地位,大多数商人均是外省人,而会馆对于建立有序、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重庆的会馆除了处理本乡人事的管理,还担负市政管理工作,负责与地方官府进行公务联系。同时,南华宫也见证了东溪镇历史发展的兴衰历程,是东溪镇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南华宫作为广东会馆,自然会将移民原籍地的建筑语汇引入。其中以封火墙造型特点最为明显,它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成了区分会馆类型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原籍地封火墙本身使用比较普遍的地区更加突出。广东、福建客家会馆多用曲线形封火墙(大幅水)就是它们的主要特征。南华宫的曲线龙形封火山墙,正如文中所载“动感的龙形山墙,直奔长江飞泄,有若双龙锁大江之势,又恰似双龙探江饮水,造型蔚为奇观”。南华宫作为重庆早期移民会馆的典型,正是新的建筑文化与重庆的山水地貌相结合产生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建筑形式的体现,同时也见证了明清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背景下,不同地域、不同省籍文化融合、交流和碰撞的过程。
Soil moisture retrievals from FY-3B satellite microwave brightness and comparative analyses over China
会馆建筑是伴随着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活动而出现的一种建筑。会馆最基本功能体现在“迎麻神,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几个方面。在基本功能之外,会馆作为客籍移民共同认可的公益性权威组织,也就是处理本乡人事的管理,还担负市政管理工作,负责与地方官府进行公务联系。会馆除具有上述社会功能以外,还是同乡或行业团体的集体象征和精神纽带。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我国传统祠庙礼制建筑的基本形制,亦表现出明清以来兴起的传统戏场建筑的影响,进而结合宅院府第的“宜居”元素,发展出一种自成体系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序列相对固定的传统类型建筑,并结合不同地域环境积累了不少巧妙独特之处理方法。其突出鲜明的形象成为明清以来中国传统城镇中非常重要的“地标”,也成为城镇中移民和行业会众心目中最重要的“物质和精神双重象征”。
以南华宫作为古镇保护的重点,挖掘会馆在东溪镇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包括其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并进一步展示会馆的不同特征,体现出东溪古镇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会馆建筑作为公共建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承载的重要信息,进而为新阶段文化建筑的有机更新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南华宫的修复,主要是解决南华宫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来改善文物建筑已有的破坏,并制定及时的预防手段来防止新的破坏的发生。
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内容要求: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应重建已不存在的建筑、考古工作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等。
在南华宫的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被放在首要的保护原则上。随着《威尼斯宪章》精神日益为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地区所接受,它作为遗产保护修复适性价值成果,具有文化的普遍意义,成为现代科学修复思想的核心。在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将原真性概括为:“结构、材料、工艺与环境”四要素,基本阐释了原真性的要求。但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解与具体运用并非千篇一律,为了避免它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奈良文件》同时提出,“依靠文化遗产的性质和文化背景,原真性判断可以和许多不同类型的信息来源的价值相联系”,也就是说对原真性原则的运用有必要结合各地区、民族传统建筑体系在材料、结构、工艺技术方面的特性,尊重文化情感需求方面的本土价值观特点。
可逆性原则是指 “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原物进行保护处理”(《准则》),同时“所有的新材料和新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实验和研究,证明是有效的,对文物古迹是无害的,才可以使用”。
尊重传统、保持地方风格的原则,“必须保护文物环境”,南华宫是明清时期移民文化的产物,当时作为广东人在重庆地区的同乡聚会场所和工商管理机构。岭南建筑的特色在南华宫中多处都得到体现,例如入口的大门采用的门楼式的做法,在修复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这种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做法。
4.3.1 地面及屋面
分别为木地板、室内地砖铺墁、室外地面铺墁、踏步条石几个方面,修复方法参照原样式、原工艺、原材料的“三原”原则进行。
屋面整体进行维修,小青瓦全部揭瓦,挑选完好的小青瓦清洗保留以作替换,更换或缺失构件、瓦件(板瓦、滴水、瓦当)参照现存式样复制、补配。对屋面做好防水处理,铺瓦前应对瓦件作仔细的检查,应做到敲击声清脆,外观无明显缺陷(图9)。
图9 南华宫屋顶平面图
4.3.2 木作
室内吊顶拆除后,应对原构件逐一进行仔细检查,待进一步确认木构构件的损坏情况后,再确定其具体的修缮措施。若主体木构件未发现较大的裂缝、糟朽等情况,则只需进行简单的归安拨正即可。但若发现有劈裂、糟朽,则应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加固、修补或更换等措施。尽量保留原有构件的结构、尺度与材料,若有更换,所更换构件的形制、尺寸、材质应与原构件尺寸一致,同时对影响建筑寿命的不合理之处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图10)。所有木料均应做防火、防腐和防白蚁处理的“三防”处理。
图10 翼角大样图
4.3.3 墙面及墙体
墙面的外墙抹灰根据污损的程度以及抹灰的厚度采用相应的保护方法,山墙的勒脚做及时的清理措施。由于南华宫山墙为空斗砖墙,在修复过程中,应按墙体现状残损之规制,重新烧制、补配,采用原顺砌方法至下而上逐层剔除裂缝处条砖,随剔随补,调匀砖缝。
经过现场勘察发现,虽然南华宫现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尚未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地基基础:南华宫建于平地,场地内部基本无高差,目前地基有部分岩石出现风化,但是地基承载力未见异常。
承重结构:各个墙面垂直、基本平整无明显变形、歪斜与裂缝,其承载力有效。戏楼和正殿部分柱身受潮导致糟朽变形,柱础由于常年受潮导致青苔滋生,但是并未影响其受力性能。
围护结构:马头墙局部空鼓剥落,两侧厢房部分墙体因年久失修及常年雨水侵蚀而造成局部墙体开裂、破坏。
文物建筑本身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文化艺术水平,对文物建筑的保存旨在保存及展示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文物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现有的文化水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应将其保护并传承下去。
[1]陈蔚,张兴国.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43.
[2]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373.
[3]张壮.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J].古建园林技术,2004(2):50.
[4]冷婕.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与修复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13.
[5]丁学军,张丽伟.从文物保护建筑修缮中品味其历史价值——以闸北公园钱氏宗祠修缮工程为例 [J].中国园林,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