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娜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早期,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本次临床观察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经病理学、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Karnofsky(KPS)评分≥6O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61.18±4.62)岁,原发部位为胃窦者12例,胃体者8例,贲门者5例,其中腺癌15例,粘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6例,平均KPS评分(69.47±6.73)分;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2.05±5.02)岁,原发部位为胃窦者11例,胃体者9例,贲门者5例,其中腺癌16例,粘液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4例,平均KPS评分(70.25±6.40)分。两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学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FOLFOX4化疗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 天,亚叶酸钙 200 m/(m2·d),静脉滴注2 h,第 1、2天,氟尿嘧啶 400 mg/(m2·d),静脉注射,氟尿嘧啶 600 mg/(m2·d),静脉滴注 22 h,第 1、2 天,2周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艾迪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个周期,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
2.1 疗效评价[1]参照RESIST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RR)为 CR+PR。毒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
2.2 疗效、毒副作用比较 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毒副反应:观察组恶心、呕吐Ⅰ级7例,Ⅱ级3例;对照组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2例;口腔黏膜炎观察组Ⅰ级4例,Ⅱ级2例;对照组Ⅰ级7例,Ⅱ级4例,Ⅲ级3例;PLT下降,观察组Ⅰ级7例,Ⅱ级2例;对照组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2例;白细胞下降:观察组Ⅰ级3例,Ⅱ级2例;对照组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2例。两组毒副作用在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白细胞、血小板方面比较,经 χ2检验,P<0.05,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在脱发及周围神经毒性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奥沙利铂属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水溶性高、毒性低、抗肿瘤谱广、疗效显著等特点,在体内与DNA结合的速率较顺铂快10倍以上,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阻断了DNA的复制及转录,使肿瘤细胞通过错误配对修复功能移去有铂类结合DNA的复制产物,诱发细胞凋亡[2],无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及血液毒性轻,尤其适用于一般状况差的晚期胃癌患者。氟尿嘧啶(5-FU)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其治疗与静脉滴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L-OHP、LV是5-FU的生化调节剂,可使5-FU的活性代谢产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与胸苷酸合成酶结合力增强,从而大大提高5-FU的疗效[3],三者联用有相加或协同效应。
艾迪注射液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提取而成。其中的人参皂苷、黄芪皂苷、刺五加皂苷配伍可增强巨噬细胞、LAK细胞、NK细胞活性,诱导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从而增强免疫功能[4]。斑蝥中的斑蝥素可抑制癌细胞的蛋白合成,可影响癌细胞DNA、RNA生物合成和癌基因的表达,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5],最终实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分裂,并且不产生骨髓抑制。动物实验研究:艾迪注射液对裸鼠人胃癌移植瘤有抑制作用,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能使白细胞和血小板保持在正常范围。所以本次研究显示,虽然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症状改善及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艾迪注射液与化疗合用可减轻胃癌化疗所致毒副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耐受性,疗效满意。
[1] 武宁妮,吉兆宁.晚期胃癌的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6):420-422.
[2] 周聆,潘慧君,李爱国,等.草酸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中国临床医学,2011,18(3):349-350.
[3] 光新辉,钟锦芳,高丽莉.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疗效比较.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60-2561.
[4] 缪月琴,佟巍巍,詹文华.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7):668-669.
[5] 王莉,陈绍斌,冯建明.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22 例.陕西中医,2007,28(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