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使用建议

2013-09-25 00:43郭翠军
中医药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汤剂炮制毒性

郭翠军

(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密云 101504)

随着中药在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患者倾向于选择中药治疗疾病,对于患者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呈逐渐增长趋势,不良反应的类型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虽然中药不良反应程度或出现的概率小于西药,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关于“关木通”、“雷公藤”、“苍耳子”的不良反应已被确认[1-3],应彻底纠正对中药“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有病能治病,无病则健身”的错误认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超剂量使用、疗程过长、配伍、炮制、服法不当等[4]。总结分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对于制定中药汤剂合理使用建议,加强中药汤剂的安全管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患者,收集ADR报道中定为肯定、很可能、可能由中药汤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数总计197例,针对性地录入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过敏史、药品用量、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原因及治疗措施等相关因素信息,其中不良反应的原因可归纳为药物因素、配伍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个体差异、炮制不当、服用不当、误服误用8个类别,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不同原因的比例并进行排序。

2 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8大原因,分别为药物因素26.90%、配伍不当9.64%、剂量过大15.74%、疗程过长14.72%、个体差异8.63%、炮制不当12.69%、服用不当10.15%、误服误用1.52%,前3位原因为药物因素、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结果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3 原因分析

3.1 药物因素

药物本身的毒性是导致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毒性的中药有木通、天南星、川乌、草乌、马钱子、甘遂、朱砂等,炮制减毒的方法可归纳为5种,包括净选去毒、水漂去毒、加热去毒、加辅料共制去毒、压油制霜去毒,如果炮制方法不正确或者不到位,均可能因存在部分毒性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5]。同种药材因产地不同可导致药材质量存在差异,甚至出现毒性,如贵州朱砂可以入药,广西的朱砂不适合入药;不同产地千里光毒性不同,广西、湖北产千里光未见明显毒性,江苏、浙江、四川和河南产千里光具有一定毒性,其中以河南千里光毒性最强[6]。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中药的毒性存在差异,未严格区分,混淆使用可导致不良反应出现,如关木通、川木通、白木通。品种和来源不同所致安全性存在差异,混淆使用可导致不良反应,如柴胡和大叶柴胡、白附子和关白附;如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寄生就含有相应毒性成分。

3.2 剂量过大、疗程长

由于中药具有安全性好的特点,临床医生超剂量、超长时间使用中药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中药的临床剂量超出常用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附片的《中国药典》规定剂量为3~15g,但临床的用量在30~350g之间,最高达700g[7],如果是有毒或低毒的药物,如雷公藤、川乌、草乌等,超剂量、超长时间使用可导致毒性药物蓄积,易导致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大黄、番泻叶可出现药物依赖性,黄药子可致中毒性肝炎,朱砂可引起汞中毒,苍耳子出现神经、心肌、肝功能损害。大剂量服用中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的药物有锁阳致肾损害,川芎引起剧烈头痛呕吐,肉桂引起血尿。因此,临床应加强重视毒性中药的合理配伍应用,按照法定的剂量使用,降低其毒副作用,为了加强疗效而加大剂量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3.3 配伍不当

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合理配伍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降低毒性,但如果辨证不准确,配伍不当同样可导致毒性,导致不良反应,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苍耳子等具有肝毒性的中药通过科学配伍后使用,不会对肝肾产生损伤,川楝子与白芍配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8]。雷公藤与甘草、白芍配伍,当归配伍黄药子,苍耳子与黄芪配伍这些药对配伍均可降低毒性。同样如果部分无毒的中药配伍不当,反而可能出现毒性,十八反、十九畏就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山豆根与大黄配伍可出现中毒症状,附子与麻黄配伍则产生毒性,含碘的昆布海藻与含硫化汞的朱砂共煮导致药源性肠炎,这正如中医典籍所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茸枸杞皆是砒霜”。

3.4 炮制方法不当

是药三分毒,中药药材也不例外,若未进行科学炮制去除毒性成分,临床应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炮制能合理去除中药毒性,能充分保护药物成分,不同毒性成分的中药应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含乌头碱的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应采用水处理降低毒性,含阿托品类成分的中药如天仙子、白花曼陀罗、莨菪等采用加热方法能破坏部分莨菪烷结构,醋制可转化为无毒性成分,含番木鳖碱类的中药如马钱子、吕宋果等采用热处理,含秋水仙素类成分的中药如光慈菇和山慈菇应采用水处理,含雷公藤碱类成分的中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应采用热处理[9],炮制失度,毒性不减,即可引起中毒。

3.5 个体差异

患者个体差异性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过敏体质、体质虚弱、年龄较大、年龄太小的患者比较容易导致不良反应[10]。有文献报道,口服中药方剂导致过敏性猝死或者外用中药何首乌、红花、鸦胆子、天南星、胆南星、芥子、白芷、补骨脂、威灵仙、延胡索等可导致皮肤过敏反应[11-12]。因此,使用中药汤剂同意应做到个体化治疗,充分了解患者体质斟酌选药用量。

3.6 服用不当 中药的安全性与煎药用具、煎药火候、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及特殊药材处理等要素有关。生用杏仁毒性很大,服用时煎煮时间不当可导致氢氰酸中毒;含朱砂的药材如朱茯苓、朱灯芯等采用铝锅煎煮可导致中毒,原因是铝和汞反应产生反应产生氧化铝汞[13];山豆根煎煮时间太长可引起不良反应;白酒作为药引服用草乌、雪上一枝蒿、川乌、金乌、附子等乌头碱类可导致中毒症状[14];服用荆芥后不能食用鱼虾,否则可导致胃肠道出血及皮下出血;21:00服用乌头碱、雷公藤类药物毒性较低,12:00服用毒性较高[15]。

3.7 误服误用

由于药材混淆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有有毒的商陆当人参服用,天南星当作胆南星服用,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北败酱草当作败酱草使用,这与人们对中药品种缺乏认识,盲目用药,中药同物异名,中药同名异物,地方习用等因素有关。

4 合理使用中药汤剂建议

4.1 规范使用

做好中药安全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宣传,使患者深入了解中药知识,自觉遵守医生交代的使用方法,按照严格的煎煮方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温度、特殊处理等进行操作。乌头类药物都应先煎30~60min;服用解表药应在下午服用;补药、利湿药、催吐药应在清晨服;泻下药、滋腻药应该空腹时口服;安神药、缓泻药在睡前服;高血压药在每日三餐前服用;呕吐病可将药汁浓缩,少量多次;解表发汗药宜热服;清热剂、凉血止血剂宜凉服,服药期间应注意食物禁忌,尽量少吃肉类、瓜果及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应忌食盐和酸辣刺激食物;痰盛者忌滋腻肥厚之品等;服用有毒的中药应加倍警惕,注意症状、生命体征的变化。

4.2 辨证论治

处方中药时应根据患者体质、过敏史、年龄、病情等信息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按照辨证论治理论规则确立治疗措施,分清寒、热、虚、实,整体、动态地把握病情,随病证演变而调整用药以切合病机,可遵循以下辨证要点:1)四诊详细而准确,是辨证的基础;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辨证;3)从病变发展过程中辨证;4)个别的症状,有时是辨证的关键;5)处理好辨证与辨病的关系,从而达到辨证分型论治、辨证分型与辨病相结合论治、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风寒表实证使用生麻黄,表症已解而咳嗽末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的患者使用蜜麻黄绒[16]。多补益善,久病体虚、年老体弱、虚损的患者服用补益气血药能调节人体气血精液平衡,但正常人滥用补药可出现不良反应。

4.3 规范配伍

中医处方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君臣佐使”原则灵活配伍不同的中药,达到调其偏性,制约毒性,用其功用之所长,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处方宜精简,药贵于专,尽量不要超过10味以上,量宜斟酌,轻剂取效,药量的大小要因人因病而定,以适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为宜,避免出现“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利用“七情”中“相畏”、“相杀”配伍减少有毒药物的毒性,如生姜配生半夏。中西药配伍也注意合理使用,含有鹿茸、甘草的中药汤剂不宜与具有镇痛作用的阿司匹林配伍使用,可导致炎性水肿;含中药草乌、附子的中药汤剂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可增加神经毒性;含鞣质的五倍子、地榆、仙鹤草等药的汤剂不宜与硫酸亚铁类、利福平、氨基糖苷类同服;含有石膏、滑石、自然铜的方药与异烟肼同服。

4.4 加强监管

加强中药饮片炮制、质量、不良反应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强化规范对药材的采收、加工炮制和贮藏要求,严格执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剧毒药炮制规范》要求,应加强对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管理力度,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与报告制度,对毒性中药采取特殊管理方法,禁止擅自加大药量或者延长治疗疗程,对于处方配伍不当、超剂量、大处方的医师应进行及时教育及惩罚。临床医师应根据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掌握中药用药指征,熟悉病情所需药量、炮制品与特殊要求的煎法、药材产地,并监测患者用药过程,避免滥用、多用、错用药物,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应认真详细登记并反馈给有关部门。药剂师应多学习多沟通,积极与临床沟通,提高药学护理能力,进行有效临床药学服务,以达到药学监护服务能力的标准。在调配处方时,应仔细审方,调剂精准给付,避免患者错服误服,对于需要服用特殊处方的患者应耐心交待,有毒药物应先煎去毒,矿物类未先煎有效成份未煎出。

[1]程一帆,苟虹,刘道刚,等.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看中药的不良反应[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5):302 -303.

[2]潘艳琳,林丽芳,于静.雷公藤不良反应75例分析[J].海峡药学,2011,23(8):207 -208.

[3]苏伟琴.95例苍耳子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今日药学,2008,18(5):44-45.

[4]张义虎,宁玲,牛加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48 -49.

[5]韩萍,梁广斌.毒性中药的五种炮制方法[J].黑龙江医药,2002,15(2):120-121.

[6]王秀坤,赵雍,梁爱华,等.不同产地千里光急性毒性实验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2):81 -85.

[7]李春桃.临床使用制附片剂量与毒性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2009,28(5):371 -373.

[8]齐双岩,金若敏,梅彩霞,等.白芍对川楝子减毒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5):84 -86.

[9]文丽梅.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279 -2280.

[10]崔芳娥.影响中药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3):215 -216.

[11]张立坤,竺炯,史万忠,等.中药外用致皮肤过敏反应分析[J].河北中医,2011,33(11):1736 -1739.

[12]宋秀丽,刘彦军,吕军萍,等.服用中药方剂致过敏性猝死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21(S1):73 -73.

[13]路绪文,刘晋华.中药汤剂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5):204.

[14]李开平,颜仕玲.急性乌头碱类药酒中毒50例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9(11):115 -115.

[15]何聪毅.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分析及预防[J].海峡药学,2007,19(1):96.

[16]于俊敏.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5):498 -498.

猜你喜欢
汤剂炮制毒性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我的梦想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栀子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