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娟,郝景荣,梁宏展,王来录,王晓平
(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庄浪 74469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它是由子宫壁的肌肉和纤维组织所构成的,肌瘤过大会造成女性不孕和大出血,一部分甚至会发生癌变。目前,医学界对子宫肌瘤的形成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它与激素分泌有直接关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为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饮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淤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相继内生,停积小腹,腹结不解,日积月累,逐渐而成。我院应用逐淤散结汤联合西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选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2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12.5 mg,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每日1次,疗程3~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服用,逐淤散结汤(丹参、黄芪各 30 g,桂枝、当归、香附子,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药、鳖甲、卷柏、青皮、川续断、三棱、莪术各10 g)水煎服200 ml,每日2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利用超声设备检查子宫形状;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基本痊愈:子宫肌瘤评分缩小91% ~100%。显著进步:子宫肌瘤评分缩小46% ~90%。进步:子宫肌瘤评分缩小18% ~45%。无变化:子宫肌瘤评分缩小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坏死区增大。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表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P>0.05,显示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本研究虽然结果P值大于0.05,可能由于在“进步”和“无进步”的两项评分上存在实际差异。但这不可否定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疗效上的区别。
米非司酮自1992年之后,在妇产科领域被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应用范围也在日益增加。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其作用比较广泛,能够终止早孕并且具有促进宫颈成熟等非常多的作用,其可以与孕酮竞争受体,共同达到抗孕酮的作用,与此同时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还可以有效结合。此外,米非司酮能够对子宫内膜产生直接作用,能够对其发育程度进行延缓,对内膜腺体的分泌活性也起到了延迟以及抑制作用,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子宫血运,实现对子宫出血的有效控制。对于米非司酮而言,其主要是使患者体内的雌酮水平以及孕酮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最终对患者的子宫肌瘤进行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体内形成了一种没有周期性的激素模式,最终使排卵终止,之后又在无竞争性抗雌激素的作用下,对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这一过程进行抑制,使患者的子宫肌瘤有效缩小,子宫肌瘤周围的相关组织也变的疏松,这样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方便于剥离。
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长,并且可以阻止癌细胞复制,对癌细胞的周期发展也起到了抑制作用,最终有效阻止了癌细胞的发展与转换。经过了众多的临床研究的文献证明,米非司酮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效果也非常良好。此外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在医学界对米非司酮的研究仍然在不断加深,在诸多的领域都有所渗透,相信,米非司酮在临床的妇科中也会应用的更广泛,并且会获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果,总之米非司酮是一种有效安全应用范围广泛的药物[1]。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早在我国古代的中医书籍就有提及,中医将子宫肌瘤归为“症瘕”、“子宫出血”等范畴,其主要病机是血瘀,治疗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配用温经散寒,益气补血,化痰消瘀,软坚散结之法。逐淤散结汤由(丹参、黄芪各30g,桂枝、当归、香附子,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药、鳖甲、卷柏、青皮、川续断、三棱、莪术各10 g)组成,具有补气生血,散淤通络,消肿定痛,逐淤散结,养血调经的功效。
丹参苦而微寒,有较强活血化瘀作用,现代药理作用研究已经证实,主要成分是丹参酮Ⅱ-A、丹参素,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清理自由基可能是丹参的重要药理机制之一,它能降低氧自由基含量,提高SOD及谷胱甘肽氧化酶活性以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减轻血管内皮损伤,达到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目的[2-3]。黄芪为益气之要药,现代研究其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当归辛温,即能补血又能活血。中医药是通过宏观辨证方法给药治疗疾病,复方治疗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中医药在针对某一方面的作用也是通过多种药物整合后产生的[4]。同样中医复方制剂也是通过多种机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李四维.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医疗前沿,2007,22(4):135-138.
[2]徐东波,张军平,张文志,等.丹参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医学学报,2001,7(1):21-23.
[3]陈敦金,赵 扬,佘若菁,等.中药丹参治疗妊高征时机制探讨与临床效果的初步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8):114-115.
[4]毕礼明,高 峻,朱冬云,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研究认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4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