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高翔
任芷田的水墨实践作品有着异常丰富的内涵和令人迷惑的张力。
在他的汉字经典系列的画面中,有着太多冲突的、不协调的、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当你开始品味与沉思的时候,这些冲突的元素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难调和,并且这些冲突也并不引向明晰的解读。比如说,把《逍遥游》写在自由女神上,把《论语》写在美国星条旗上,或者在《论语》上铺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那种突兀、别扭,却无法获得清楚读解的困惑相当尖锐,并且具有某种挑衅性。
任芷田的作品仍然是使用毛笔、墨、水和宣纸,但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主体形象却多取自互联网上的数码图片。他将这些图片放大,印制在宣纸上,那些排列整齐的毛笔字,通常写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述,有时是毛笔写成的中文字符形成浓淡深浅不同的背景纹理,而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却源自互联网的数码图片;有时则相反,那些数码图像成为汉字书法的有趣纹理或背景。贯穿任芷田这一系列作品中的核心语法是两种元素:毛笔书写的中国古代经典和反映当代世界形象的数码图片。这些经典包括了《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以及佛经,而那些当代的形象,有世界地图、香港地图、达尔富尔地图、航空母舰、自由女神像、美国国旗、南极冰川等。
任芷田把古代的书法艺术与当代的打印技术,把中国古代的经典与当代世界的形象,把手工书写与电脑制作这些不相关并且有着冲突矛盾的元素,通过他纯熟的手法书写、晕染而成作品。中文字符深浅浓淡,有时作为背景纹理,有时作为画面主体,它们总是由上而下,排列整齐,看上去从容不迫,笔酣墨畅,而世界地图或是航空母舰等各种当代形象,就如拼图一般隐约呈现。任芷田的这一系列作品,以其核心语法的清晰构造,将宏大喧嚣的形象与暗淡朴拙的书法字符进行对照与交织,究竟想表达什么?当看到星条旗或是世界地图上写满汉字时,我们还是很难知晓他对当代政治的具体立场和态度。比如美国的航空母航是在强调美国的强大?抑或在强调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更胜一筹?或者他想表达一种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一种深层文化对强势政治的解读和消解?从任芷田的作品中,我们很难得出具体明确的结论。
从当代生活的日常经验来说,任芷田作品中的主体形象,我们早已在各种地方、各种场合和各种媒介上看到太多。但是只有这一次,观者却只能通过那些毛笔写成的大大小小的中文字符,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段落,来思考那些我们早已熟视的形象。换句话说,当我们观看那些熟悉的代表现代与盛强、代表喧嚣与骚乱、代表最新科技或现代战争的形象时,总是清晰地感受到,中文字符以颜体书法的那种朴拙宽厚却气势恢宏的面貌,从那些当代形象的背景中顽强地浮现出来。因而,如果说从任芷田的这些矛盾元素的表面混合中,我们还无法确切理解与把握他所要言说的具体含义,但是他的作品毫无疑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与审视当代世界的新视角。在他的作品前流连时,我隐约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像一个几千岁的中国老人,安静从容地冷眼旁观当代世界的风云变幻。
任芷田还有一个系列作品叫《习字砖》,这一作品应该说是书法、装置与行为艺术的结合,颇具后现代的意味。艺术家每日练习毛笔字,写完一摞后,便用刷子浆糊将它铺粘在旧的作品上,日复一日,一部《习字砖》就制作出来了。《习字砖》厚约十几厘米,四四方方,摆在展厅里,观众只能看到最上面一张的书法习作。
《习字砖》摇摆在书法、雕塑与装置之间。它并不是常见的书法作品的装裱形式,它的内容也只是临习过程中的片断,而它的体积、制作过程和摆放方式使它更像雕塑或装置。《习字砖》以轻薄弱质的宣纸,端正的习字作品粘叠而成,朴实含蓄,同时又以见棱见角端正朴实的体量令人感慨,引人沉思:一方面,它含蓄内敛,寂寞独处,拒绝翻阅;另一方面,最上面的一页其实也提供了所有下面其他页的信息,完全没有令人费解之处,但又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习字砖》不是简单的将一摞纸铺粘成块,然后在最上面一张写几个字粘上去,它从最下面一张到最上面一张,每一张都是作者每天习字过程的成果。《习字砖》暗示它是这样一种习字过程或是日常生活的结果,而并不要求,甚至拒绝证明这种生产过程的真实性。习字砖厚实的体量感与最上面那一张难以称之为书法艺术作品的习字片断,并不是向人展示任芷田的书法成就(他似乎对于自己的书法艺术的好坏并不在意,他书写的目的并不在于,或者说并不仅仅在于书法艺术的提高)。换句话说,《习字砖》作为一件艺术作品的内涵指向的并不是书法艺术本身,而是颇具深意地指向了他完成这一作品的过程。作为一个习字者,每天沏上一壶茶,展开一张纸,面对着千年之前大师的字体屏神静气,虽力有不逮,但心向往之。可以很清晰地想象这一在空间上只占据一小块地方的习字砖上,凝固了多少习字活动的时间,而所有这些时间并不以现代生产活动最为推崇的“效率”为原则,它甚至不以刻意提高书法技艺为目的。任芷田不会为了完成《习字砖》,而增减每日习字的数量与节奏。因而《习字砖》恰恰只是任芷田一段生活时光的沉淀,它以三维的体积凝结了一段寻常平淡的时光,从而使习字砖成为一个艺术家散淡生活的本真映照。《习字砖》在内涵上它自我指涉,自我包含,而并不向外指向世俗生活,也不针砭别人的生活方式,相反,它只是一种面向自我,面向属我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与记录。这种记录含蓄耐心、诚恳坦率。
有趣的是,《习字砖》是一件艺术作品,但是因为这件作品意指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因而画家的书法练习以及将《习字砖》制作成形这一过程,奇妙地暗示着:任芷田将生活过程或生活方式本身制作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任芷田通过《习字砖》完成了两个转化过程:第一,《习字砖》化腐朽为神奇,书法练习者的习字废纸,被精心裱制制成一块前所未见的艺术作品;第二,由于习字砖完全是他生活的忠实记录,他必须每天写字,然后裱制,从而使散漫平凡的日常生活也转化成某种艺术作品。习字砖记录、指向他的日常生活,而他的日常生活则结晶为习字砖。只有完成了《习字砖》这件作品,艺术家的生活才同时成为艺术。
在任芷田的工作台上,除了画、毛笔、字帖、茶具之外,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毫无疑问,任芷田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艺术家,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并不陌生,从任芷田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对Google Earth的着迷(他用的很多数码图片来自使用Google Earth的截屏画面)。从生活方式来看,任芷田也和其他人一样有着多重身份,职业艺术家、习字者、把上网冲浪作为消遣的普通人,这三重身份都在他的作品里体现出来。因此,只有在了解了任芷田的生活方式之后,才有可能找到理解他作品的路径。如果说在他的汉字经典系列中,有太多的矛盾与冲突难以理解,那么《习字砖》或许提供了理解任芷田作品的路标。《习字砖》指向他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习字,我存在,习字就是我存在的证明。《习字砖》使这一证明具像化、体积化、艺术化。那么任芷田的水墨实践作品,是否可以说是在艺术的维度上言说着:我习字,我看见,我创作,所以我存在。因此,或许正像任芷田并不在意《习字砖》的最上面一张是什么字,以及写得怎样,那么同样,我们是否也可以如此来看他的汉字系列作品呢?
将《习字砖》放到当代消费主义盛行的语境下来看,当大多数人都在以幸福为目标或者说是为了获得幸福的物质条件而忙碌奔突的时候,习字者的日常练习的确是在言说着过去的时光,清风明月和琴棋书画就足以怡情养性。而汉字经典系列作品或许并没有就当代政治说出什么清晰的立场,但是它却执拗而明确地为观察当代世界提供了一个我们或许已经遗忘的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任芷田的另一装置作品《墨汁喷泉》在2008年798艺术节期间矗立在798创意广场上,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人从环保角度解读,有人认为是对世俗喷泉的拆解,有人甚至从政治的角度进行理解。但是在看过任芷田的作品之后,我闻到的则是旧日时光的芬芳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