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骨圆针髓内固定结合小夹板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研究

2013-09-23 01:46孟和平郭明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夹板肱骨髓内

孟和平,郭明钧,邓 毅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骨科,重庆400012)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笔者采用经皮骨圆针髓内固定结合小夹板治疗肱骨干骨折36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骨折部位为肱骨中上1/3骨折17例、中1/3骨折48例、下1/3骨折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7~65岁,平均(38.1±3.2)岁;骨折AO分型为A型22例,B型16例,C型10例。治疗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4~66岁,平均(35.9±3.5)岁;A型21例,B型15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根据骨折局部软组织肿胀情况、伴发血管神经损伤与否、全身情况和伴发损伤情况决定急症或择期手术。如距离受伤时间不久、局部软组织肿胀不明显、全身情况允许,则予以急症手术,否则推迟至伤后5~7天待软组织条件允许、全身状况改善后再行手术。行肱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检查,以充分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髓腔情况。接骨板选择动力加压钢板(DCP)或锁定加压钢板(LCP),髓内钉采用2.5mm或3mm骨圆针。

手术方式:①对照组: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取肱骨前外侧切口,于肱二、三头肌肌间进入,注意保护桡神经,必要时游离桡神经。显示骨折端后,根据所需接骨板长度剥离肱骨外侧骨膜,骨折端复位,接骨板放置在前外侧或后外侧。如有较大粉碎骨折,则采用拉力螺钉固定,尽可能保留骨折块的骨膜及相连的软组织。术毕切口内置引流管1根。②治疗组:全麻或臂丛麻醉,患肢常规消毒,铺巾,一助手固定患肩。另一助手屈肘位握持肘关节。术者取1枚3.0mm骨圆针并将针尖部折弯约10°的弧度,自肱骨大结前外侧向内,后呈15°角穿入皮肤,触及骨质后,C型臂定位下(技术熟练后可以不必在C型臂下定位)于肱骨头与肱骨大结节间缓缓锤入。进针后,边进针边向后内侧按压针尾,使骨圆针纵轴与肱骨干长轴一致。当骨圆针进入髓腔到达进折端时,在两助手牵引下,术者采用顺筋复位手法整复骨折,手指感觉骨折复位后,维持住位置,此时由固定患肩的助手将骨圆针打入远折端髓腔,直至肱骨髁上2cm,锤入过程中变纵向牵引力为挤压力,C臂透视证实固定满意后,在第1枚骨圆针进针点附近同样方法穿入第2、3枚骨圆针,如髓腔较小可选用2.5mm骨圆针1或2枚,针尾折弯剪短,残端埋入三角肌下,无菌敷料包扎。

术后治疗:①对照组:术后以三角巾悬吊患肢,早期活动手指及腕关节,1周后行患肢肩、肘关节功能锻炼,注意每天须行全程肩肘关节功能锻炼2~3次。②治疗组:小夹板与肩、肘弹力带固定骨折局部中药外敷,绷带棉垫缠绕,用四块肱骨干小夹板外固定,以增强骨圆针的固定作用。防止折端弯曲或成角,甚至弯针退针的不利因素。将患肢置于胸前,肘关节屈肘90°位。弹力肩肘带使肱骨纵向形成一个挤压力,以防止骨折断端分离,而造成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并可视骨折移位程度情况适当放置压垫。术后两组按骨折分型中药辨证施治。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骨折对线满意,骨折已骨性愈合,断端无压痛,功能恢复。好转:骨折对线满意或欠佳,骨折处有骨痂形成,功能未完全恢复。未愈:骨折不愈合或明显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X线片和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百分制)方法,其中疼痛15分,日常生活能力20分,活动度40分,三角肌肌力25分。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2]。

资料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 治疗结果

对照组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治疗组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4.6个月。两组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分组 例数 失血量(mL)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住院日(d)愈合时间(d)治疗组 36 21.10±5.60△△ 56.30±8.20△ 18.3±2.30 102.30±14.20对照组 48 310.50±12.60 98.20±9.80 19.1±3.10 110.20±15.30

两组肩关节功能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例(%)

治疗组出现术中桡神经损伤l例,对照组出现术中桡神经损伤2例,皆经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对照组1例术后12个月出现因骨折不愈合经翻修手术,至末次随访时骨折已愈合良好。

5 讨 论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3%[3,4]。近年随着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技术的改进,以及对解剖复位、功能恢复要求的提高,手术内固定逐渐成为肱骨干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适应证逐步扩大。

对于肱骨干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损伤、同侧上肢其它部位骨折、双肱骨干骨折、进展性的桡神经功能障碍、多段骨折、病理性骨折以及多发伤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手术治疗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为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钉固定治疗,两种术式均有自身的优势与缺点。与钢板固定相比,顺行髓内钉固定治疗的肩关节疼痛发生率、不愈合率及再次手术率均高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O’Donnell等[5]对33例顺行髓内钉术后肱骨干骨折患者行肩关节MRI检查,发现21例(63.6%)异常,主要包括肩峰下滑囊炎、肩袖部分撕裂、冈上肌腱断裂、肩锁关节炎及喙突骨折。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法,其优点在于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率相对较高。缺点是局部创伤大、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和骨折不愈合。2011年美国一项研究[6]纳入7391例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明确并发症诊断并接受内固定取出术患者有755例(10.2%),所有并发症类型中骨不连和内固定物失效发生率最高,分别达到17.5%和16.2%,成为主要并发症类型,而感染、再骨折和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则分别为9.8%、6.9%和6.0%。大多数学者认为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金标准[7]。

采用传统顺筋复位手法,骨折复位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时间短。多枚骨圆针固定对断端血供损伤较小,能尽可能保留骨折端血供,并且无应力遮挡有利于骨折愈合。肱骨干髓腔中上段为圆形,往下逐渐变扁变宽,骨圆针穿入髓内能控制侧方移位和成角畸形,有一定的抗旋转作用,但不能有效地控制旋转和分离移位。同时,骨圆针固定骨折的牢固程度不如接骨板,因此经皮穿针后须加小夹板外固定,使骨折固定更牢固,并纠正残余的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加弹力肩肘带固定,纠正或防止分离移位。经皮穿针,针尾留短,对肩关节干扰较小,取出骨圆针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肩袖损伤。

本疗法有以下优点:①具备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损伤小、痛苦少的优点,同时克服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后容易再错位的缺点。②具备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牢靠,感染率低,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③愈合早,功能恢复快。本法不切开复位,不进一步损伤骨折部位的骨膜和软组织,特别是可避免损伤肱骨的滋养血管,故在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始终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确保愈合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无手术搬痕及肌肉的粘连,关节功能大多能早期恢复。因此,对于移位的A型、B型肱骨干骨折应首选本疗法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骨折、C型的肱骨干骨折、下段骨折,应选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3.

[2]Constant CR.Murley AHG.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1987,214:160-164.

[3]Walker M,Palumbo B,Badman B,et a1.Humeral shaft fractures:a review[J].J Shoulder Ebow Surg,2011,20(5):833-844.

[4]Carroll EA,Schweppe M,Imngfitt M,et al.Manage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s[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2,20(7):423-433.

[5]O’Donnell TM,McKenna JV,Kenny P,et a1.Concomitant injuries to the ipsilateral shoulder in patients with a fracture of the diaphysis of the humerus[J].J Bone Joint Surg Br,2008,90(1):61-65.

[6]Lovald S,Mercer D,HansOn J,et al.Complications and hardware removal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humeral fracture[J].J Trauma,2011,70(5):1273-1278.

[7]Malier T,Seligson D,Siosn W,et al.Orperative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J].Acta Orthop Belg 1977,63(3):170-177.

猜你喜欢
夹板肱骨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