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前水井深度调堵的应用

2013-09-22 06:54杨玉娟
投资与创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注水井

杨玉娟

摘要:孤东油田七区西54-61单元经过20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开发面临储量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稳产难度大的形势。该单元构造简单、地层平缓、构造形态完整、具有统一的原始油水界面的疏松砂岩层状油藏,具有“亲水、中高渗透、非均质、高饱和”特点。总体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低渗透段、滞留区以及砂体边部,油层顶部剩余油靠常规措施难以挖掘,前期强注强采造成平面水淹严重,大孔道明显.单元北部于2000年6月投入聚合物驱,2002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2011年6月转入二元复合驱。

关键词:注水井;调剖;吸水剖面;滞留带

1、注水选井原则及方法

(1)选井原则。主要包括:

①与油井连通好,大孔道明显;

②层内矛盾明显,吸水不均匀,有明显的高渗带:

③注水井固井质量较好,无窜槽和层间窜槽现象。

(2)选井方法。选井方法包括:

①依据吸水剖面资料,选择吸水剖面极不均匀井:

②依据注水井注入动态资料,选择注入压力和启动压力低的井:

③依据采油井动态资料及找水资料,选择含水上升过快且具有成片性的采油井,同时根据有找水资料的井,确认高渗透层:

④应用精细地质资料选择调剖层,通过动态资料初步确定调剖井的层位,进一步依据沉积相带图确定所选井层的沉积性质、渗透性和连通性。

2、调堵剂

在注水井和油井之间存在不同的压力梯度由压力梯度示意曲线可看出离井眼越近压力梯度越大,所需的堵剂强度越高,反之,所需的堵剂强度则越低。因此不同调堵空间要使用不同强度的堵剂。

七区西54-61单元计划2011年6月转入二元复合驱,因部分井区大孔道严重,影响注聚效果,根据注水井调剖选井原则,对水井筛选后,发现G07-30-275井区大孔道严重,提出调剖,优选超支化复合封堵体系作为调剖剂。超支化复合封堵体系由粘弹性悬浮分散剂+核壳体+助凝剂组成(如图二):粘弹性悬浮分散剂是一种超支化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流度控制及悬浮分散能力:核壳体具有粒径可调特性:两者混合后可形成比较稳定的体系。助凝剂与分散剂作用产生有更强封堵能力物质,而核壳体可进入粘弹性悬浮分散剂的支化空间结构中,由于核壳体在支化空间的分布,使其与助凝剂反应形成物质强度更大,借助工艺设计将形成物质逐级推到地层深部封堵大孔道。

3、水井调剖的具体做法

针对目前层间调剖注入参数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利用最小吸水指数变异系数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量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各小层吸水量差异程度达到最低,最大限度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从注采系统的压力平衡出发,考虑低渗透层即非调剖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压力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调剖过程中对低渗透层的零污染,从而更好地动用低渗透层可采储量,提高油藏波及体积。并结合以往调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次优选调剖剂,优化调剖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选择对地层污染小的调剖剂,主剂为粘弹性悬浮分散剂,主要特点是粘度大,稳定性相对较好,油层污染小,后期注聚开发过程中逐渐进入地层深部.调堵失效后还可起到一定的洗油作用:

2)增加调前预处理技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针对该井特点,主要采用粘弹性悬浮分散剂和核壳体.并在关井48小时后反排污水.达到清除近井地带污染的目的。为调剖剂顺利进人油层提供保障.

3)改用深调泵,实现低压低排量连续注入。

该井调剖时间比之前的长,时间长达50天。实现低压低捧量注人,给调剖剂充分的时间通过基质进人油层深部,从而加大调剖半径.增长有般期。

4、调剖设计及效果分析

1)调剖设计:7-30-275井调剖设计分为3个段塞,分别是前置段塞、封堵段塞及保护段塞。前置段塞和保护段塞为悬浮分散剂+聚凝体,封堵段塞为助凝剂+核壳体。该井井自2010年7月9日开工,启泵压力9.5MPa,截止2010年8月29日,累计注入6607m3,停泵压力12.2MPa。累计注入干剂281.0吨。其中悬浮分散剂15.8吨,聚凝体16.1吨,助凝剂26.4吨,核壳体222.7吨。

2)效果分析:调剖后压力对比上升2.4MPa。

短期内改善了井区水驱效果,主力层吸水受到控制,差油层吸水动用程度提高,井区对应油井7-28-275受效。调剖前后对比日产液保持稳定,日产油由调前的0.2t增加到调后的3.2t,含水由99.5%降到98.1%,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

5、注聚后见效情况

七区西54-61单元经历了弹性开发、注水见效、井网调整、产量递减、控水稳油五个阶段,2010.6开始投入三次采油阶段。7—30-275位于注聚区正规井网上,位于中心砂体,控制储量较多,油水井对应关系明显。投注6个月后,对应油井7-28-275所测见聚浓度181mg/L,日产油由0.7t增加到2.1t,含水由99.5%降到98.2%,取得明显的见效。通过综合分析,该井提前见效的原因为前期调剖效果较好,大孔道得到了治理,主力吸水层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三个月后见聚浓度很快上升到554mg/L,综合分析后及时对7-30-275井调配单注母液。7-28-275井见聚浓度下降到255mg/L。含水由98.2%降到97.0%.

6、结论与认识

围绕本区块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水驱动用程度低、大孔道严重的问题,在研究其地质主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论证、采取了水井调剖封堵,降压增注、水井转注、分层调配等技术措施。改变了平面及层问的注入水波及系数,改善了油藏非均质性,提高了水驱动用程度,发挥了整体开发水平。因而本油藏得以增产增效。

1)、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进行注水井化学浅调剖可以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改善井区开发效果。

2)、注水井化学调剖可以进行笼统井的吸水剖面调整,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

3)、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注水井化学浅调剖已成为常规调整措施,下步应结合井区剩余油研究,进行区块层段调剖,可以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改善井区开发效果。

4)、在单元投注聚前调剖,可提前堵塞大孔道,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干粉,为防止窜聚起到预警作用,给单元注聚见效起到推进作用,使得对应油井提前见效。

5)、调剖剂的选择和过程在目前调剖技术应用过程中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注水井
一种基于时差法的超声流量计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常规注水井解堵增注提高石油采收率
注水井控压调节阀的研制及应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