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震局 张芝霞 杨帆 谢迪菲
近年来,特别是经2011年的高速发展,微博这一新兴网络自媒体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主流应用,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微博用户为3.09亿,手机微博用户为2.02亿。微博的即时性、简捷方便及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已经拥有并巩固了其在舆论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这一新兴网络自媒体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运用微博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微博与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信息传播与获取上的一致性。
微博是低门槛的自媒体,不需要任何专门训练和培训,用户只需注册一个账号,会通过通讯工具上网、打字、发信息,就可以“随心所欲”写微博、发微博;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与手机的无缝对接,任何人、任一时刻都可产生并向互联网上传、获取信息,使得信息从生产、发布、转载和反馈几乎可以在趋近零时间内完成,这些“趋零”特征使微博拥有了十分惊人的信息传播速度。
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的致灾过程往往只有几十秒或几分钟,地震灾害往往波及广大地区。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关键的第一步是准确传播地震信息,同时快速获得不同地区的灾情信息。广泛分布在灾区不同区域的微博用户,是信息传递的第一人,他们在获取地震信息的同时可快速地传递自己或亲人受灾情况:震感大小、自己住所受损情况、周边建筑受损情况、所在区域道路交通、生命线工程等受损情况以及看到的实况信息。政府及相关部门只要通过对微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就可快速判定出地震灾害范围,从而为快速高效、有力有序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处置和抗震救灾提供有力支撑。
(2)富媒体化微博使地震应急处置信息资源更丰富、更具针对性。
微博在信息传播形式上已经实现了图文、声音、视频、GPS定位等多媒体直播、接收和转发。这种富媒体化的信息能在短时间、以零成本情形下实现传播和接收,从而快速形成庞大的微博信息流,并广泛传播。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所有感觉到地震的人最想知道的是这个地震有多大、震中位置在那里、人员伤亡情况;损失如何?民众受灾及其紧急救援需求等信息,同时也最想将自己的受灾情况用最直观、最真实的图文或视频传播出去。微博可以使这些信息实现无障碍互通,并使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下难以快速实现的灾情信息收集工作不再成为桎梏,而且成本更为低廉。
(1)微博参与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能够更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提升地震灾害抢险救援效率。
一条来自震区的救助微博发出之后一旦被网友(特别是有众多粉丝的网络达人)转发,再由其庞大的“粉丝团队”进行再次传播,不仅速度快、覆盖面广,而且会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也就是说,应急处置工作信息与地震相关微博如果实现无缝对接,不仅能够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地震抢险救灾,而且能够将灾区民众的求救信息快速传递出来,为快速有效地救援和帮助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渠道。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再次触动了“5·12汶川大地震”后国人敏感的神经,在微博上迅速掀起了一场互联网时代的爱心救援救助大接力。玉树地震后,微博客成为国人实时分享灾区信息和情感的窗口,灾区内外群众通过微博这一纽带,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表达对玉树灾区的关怀。网友“故乡的云”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以《玉树震灾中的英雄妈妈》为题记录在自己的微博中:“37岁孕妇被困75小时获救产下男婴”、“废墟中,母亲用身体护着孩子”……感动了数以万计的网友,激发国人抗震救灾热情;在新浪微博的“微博·传递·救助”页面上,微博被分成“我要求助”和“我要救助”两大类,网友们通过微博形成沟通灾区内外信息的平台,传递灾情信息、协助救灾行动。4月15日0点24分,博友adamlab发布微博称,其朋友在赶往玉树县救援的路上打来卫星电话,称途中路经“隆宝镇”时发现该处受灾严重,暂时还是救助盲点,并附上了Google地图。这条微博经网友转发达5000余次,很快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官方微博的关注,青海现场救援队通过微博表示,已经接收到这个消息,并确认安排了救援行动;4月17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下午4点在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北线货运站征集救灾物资,需要:棉大衣、厚围巾、帐篷、瓶装水……”同时留下了联系方式。信息发布数小时后,在微博的帮助下,该网友宣布成功募集到8吨救灾物资。通过微博求助和援助的互动内容不仅有寻人的、托孤的、求物的、请求营救的,还有一些手上有可用物资但没有输出渠道的,这些请求通过微博实时地传播并通过再次传播逐渐扩展并快速得到响应……
(2)网上一条微博往往就会在线下形成一个活动,从而影响地震应急事件处置成效。
微博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能量大,一条消息如果被粉丝逐级响应,就会在线下形成一个活动。Twitter成就了奥巴马成功竞选总统;微博参与突发地震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同样会为抗震救灾胜利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民间草根的强大支撑,或者引发巨大的舆论压力,从而影响地震应急事件处置效率。微博已经成为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阵地”。
2012年9月12日人民网(北京)发表题为“@微博云南助力彝良地震灾情通报”,报道称,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后,通过微博平台,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及草根大众都在关注着彝良地震,相关舆情进入高涨期。@微博云南于9月7日16时开始微博直播灾区现状、救援状况等;@微博云南在地震发生前的日均发博量约9条,而地震发生后,3天发布涉及地震的微博条数近80余条,对地震灾情通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为震后应急处置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网友也纷纷通过微博留言@巴顿majou:“大量救援车辆途径嵩待、昭待高速公路赶往灾区,希望过往车辆遇到救援车队时注意礼让行车,保持道路的通畅!”@会爬树的猪JY:“我们家在彝良县下发界村下发界社,家里房子已经坍塌。村民不敢回屋子里,都在外面的菜地里待着。担心夜晚会有雨,天气变冷,急需帐篷!请好心人多多帮忙!”@春城1网:“据昭通台记者申登朝介绍,目前救援人员暂时进不去,山体还在滑坡,落石给救援带来很大困难,毛坪村是一个河谷地带的山区,目前正是花椒采摘季节,当地消防和武警在山上寻找受灾人员”……应急救援各类信息通过微博平台传播着、交流着,如一股股暖流在灾区内外民众的心中流淌,分享着希望与期待,化解着担忧与恐慌,建立了理解与沟通的的渠道,增强了战胜困难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信心。
2012年6月30日5时07分,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和巴州和静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新疆地震局通过官方微博在5时26分发出第一条“微直播”信息,并在随后的18个小时内不间断播发84条关于本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微博,这些信息被广泛转发,使政府应急处置工作公开透明地呈现给广大网民,同时收集整理来自灾区网民上传的地震灾情信息,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大大提升了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效率。通过官方微博,新疆自治区地震局还成功平息了一起地震谣传事件。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微博微信俨然已经成为公民灾区信息传递的主渠道,成为灾区对外联络的重要“生命线”。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许多通信正常灾区的用户率先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地震信息。随后,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拥有海量粉丝的认证微博相继发布了相关消息。随后,不少微博名人、认证机构开始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地震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指导。baidu在主页明显方位上线了“撑持雅安,寻觅每一个生命奇观”的主页文字链接,引导到baidu贴吧“寻人求助帖”。著名演员陶昕然在第一时间发微博积极呼吁、转发信息、不仅以个人名义为地震灾区民众祈福,而且更以其公众影响力号召粉丝行动起来,共同加入到奉献爱心的行列中去。她在微博中说“祈福雅安,祈福四川,因为那里有我一半儿的家人!”许多网站、浏览器和媒体微博头像都自动变黑,以此为四川雅安地震中罹难的同胞致哀。不论官方或个人微博均为芦山地震灾区同胞祈福、传达正能量……
2012年02月16日02时34分,广东省东源县发生4.8级地震,广、深、港等多地均有震感。广东地震局发布消息称,广东近期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和新丰江水库诱发此次4.8级地震等信息;2月17日傍晚,当广东东源县再次发生3.5级地震后,引发网友对“广东近期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信息的片面理解和大量评论,认为地震局的言论欺骗了公众,并对地震局专家进行调侃,对“河源地震系人工湖蓄水诱发”产生质疑,热评几乎一边倒地将矛头指向了“三峡大坝会否引发地震及其与汶川地震是否有关”等话题。由于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赈灾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针对红字会发出的向芦山地震灾区赈灾捐款的微博后,立刻遭到众多网友围攻,数万个“滚”字使红十字会陷入尴尬境地;同样在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后遭受网络质疑的还有中国地震局,一个“中国地震局在干嘛”的视频,通过解读中国地震公开的预算数据并将此与日本、美国地震事业投入进行对比分析,炮轰防震减灾工作整体成效……这一视频又被潘石屹、任志强等微博达人通过个人微博加评论进行转发,短短几天红遍网络,将中国地震局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某一事件经微博质疑并进行传播、评论继而进行发酵,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回复与引导时,会引发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事实已经证明,微博这一新兴媒体不仅仅是分享信息、抒发情感的出口,而且已经成为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一个及时有效的救助、求助信息互通平台和舆论引导通道。把握并利用好这一信息传播与引导平台,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将更主动、更顺畅、更高效。
微博这一新兴网络媒介以其实时、自由、开放、互动、共享、经济等特性,被中国社科院评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它的迅速崛起已经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大传媒及政府部门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在这一具有强大传播功能平台之上公开信息、传播施政方略、服务百姓。作为地震部门,如何利用新兴媒体,建立一个与公众沟通的良好平台,特别是在突发地震事件时迅速发布震情、收集灾情并及时高效引导舆论显得尤为重要。结合陕西地震局官方微博运维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是地震部门官方微博在开设之初要明确发布内容、语言风格、运维管理制度、工作细则以及责任主体等,确保微博信息实时、快速、连续、真实且有效发布,保持与网友之间的友好互动,满足需求但决不迎合,努力扩大粉丝团队,提升影响力,但不以追求粉丝数量为目标。
二是在突发地震事件发生后,充分发挥官方微博传递信息快速、实时等特性,第一时间向网民发布地震信息,随后发布该地区历史地震、地质构造等背景资料信息,滚动发布来自地震应急现场的最新信息、图片及政府抗震救灾措施等等,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三是快速收集网络舆情,整理归纳网友普遍关注和急需了解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复。特别要关注并利用微博意见领袖、明星在网络上影响力,在第一时间占领网络舆论高地,为政府抗震救灾提供舆论支撑。
四是建立全国地震系统官方微博联盟,相互关注,加强网上网下信息交流互动。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建立网络新闻宣传产品共享、突发地震灾害事件应对、抑制地震谣言传播等工作机制,构建地震系统官方微博互助平台,增强网络应对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进而实现通过网络微博弘扬防震减灾文化的目的。
五是鼓励地震界专家学者建立实名认证微博,以发布学术研究成果简介、科研趣谈、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发展动态、国内外地震事件评述等为主要内容,向网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防震减灾文化,由专家学者向社会公众揭开地震预报工作的神秘面纱,推进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六是建立防震减灾微博运维中信息输送工作制度,通过建立信息员、网评员队伍并制定相关工作机制,构建微博信息智囊团。在突发地震事件发生后,确保微博信息来源丰富、真实生动并能及时传播给广大网友,使微博信息具有专业化,更好地发挥微博的舆论引导与宣传效能。
七是根据网络运行特点,通过官方微博适时策划活动,比如地震科普知识有奖答题活动、防震减灾日、科普宣传日宣传主题标语或口号征集活动等等,调动网民参与防震减灾宣传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微博氛围,宣传防震减灾文化,提升防震减灾官方微博的宣传影响力,以期掌握更权重的网络话语权。
八是加强对微博传播语言风格、受众群体等特性的跟踪研究,顺势而为,科学运用这一新兴网络媒体,发挥微博为地震应急处置信息发布与灾情收集工作服务效能。通过增加官方微博运维投入及运维人员培训等手段,提升微博对突发地震事件第一时间的反应效率。
九是注重策略,讲究方法,正确面对并积极回应来自微博的批评、质疑甚至是谩骂,坚持用科学观点、诚恳地态度和有说服力的客观事实,来赢得广大受众的理解与信任;同时要与各大新闻媒体官方微博加强互动,提供科学的、第一手的、来自一线信息和资讯,扩大传播面,通过不简断地、实事求是地传递正面信息来淡化负面影响,化解质疑。
十是建立基于地震系统相互支持与呼应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地震突发后,快发地震信息,随时报道地震影响、人员伤亡及灾情灾况,实时传播政府及社会各界应急处置相关信息。做到信息交流共享、不留空档,抢占舆论制高点,争取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形成强大的首声效应。决不能等到有了最终结果再报道,做到应急处置与信息报道同步实施。
当前,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活跃的舆论生成与传播的第一大平台,应不断推进防震减灾官方微博健康发展,利用好这个信息传播平台,有效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宣传防震减灾文化,进而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