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乃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重提“本领恐慌”问题,警醒我们:“本领恐慌”——你“慌不慌”?
“本领恐慌”问题是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提出来的,意在告诫广大干部抓紧学习,增加本领,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70多年过去了,“本领恐慌”问题并未解决,而且“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所以,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能力不足危险”作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种危险”之一,告诫全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习近平同志重提“本领恐慌”问题,可以说,与“能力不足危险”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旨在告诫全党:面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本领恐慌”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
本领是什么?本领是指一个人的才识和能力。“本领恐慌”则是指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新变化的挑战,担心自身素质不适应,欠乏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惶恐不安情绪。直白地说,“本领恐慌”就是知识恐慌、能力恐慌。
从积极的方面看,“本领恐慌”是一种忧患意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越是接近奋斗目标,对本领的要求就越高。因此,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本领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习近平同志指出:“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具体点说,“不适应的一面”的主要表现:一是科学决策的能力不适应,常常是不调查,不研究,“现场办公”、“拍脑袋”,有点成绩“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二是总揽全局能力不适应,不能够着眼全局,正确处理地方与中央、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甚至为了地方局部的利益损害全局的利益;三是开拓创新的能力不适应,缺乏创新意识,墨守成规,得过且过,不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四是利益协调能力不适应,不善于“切蛋糕”,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问题;五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适应,不能够深入基层问政、问需、问计于民,把大量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六是应对风险能力不适应,对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和防控处置手段;七是学习能力不适应,满足已有的知识积累,不愿意下苦功夫读书学习,不善于思考,开动脑筋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八是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适应,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在金钱、美色等诱惑面前打了败仗……
诸如此类的“不适应”,集中反映了“本领恐慌”问题。“本领恐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本领恐慌”浑然不觉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火上房都不着急,无动于衷,好官我自为之。没有一点落伍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则是更大的恐慌。对于“本领恐慌”,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经常问问自己:面对社会新变化和新知识、新情况层出不穷的挑战,是不是缺少本领和办法,遭遇了“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尴尬?
要克服“本领恐慌”,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利其器”的过程。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从而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开创出工作新局面来。
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的经验学习。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本领在身,成竹在胸,才能心里不慌,赢得主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