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峰,杜 珍,代广爱
(1.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163;2.济宁市中区疾控中心,山东 济宁 272067)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校生人数超过了2000万,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比普通人群更易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同时也是新观念、新事物传播的主力军,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捐献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对移植所持态度,同时,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人群对器官捐献的接受程度,为捐献知识课程的建立和加强提供依据,以期对我国的医学捐献事业有所帮助。
1.对象。济宁医学院学生与山东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共578名,共回收有效问卷522份,回收率为90.3%。其中,医学生(五个年级)387名,非医学生(三个年级)135名。
2.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大学生的器官捐献有关知识态度和意愿进行调查。
3.统计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后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1.器官捐献知识。(1)99.6%的学生都听说过器官捐献,通过途径主要是电视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网络,而通过讲座活动得知率是最少的,仅为8.2%;具体到器官捐献的用途上,了解的人仅为7.5%,大多数学生了解一点(60.9%)或根本就不了解(31.4%);对器官捐献的登记机构是县级以上红十字会的知晓率仅达到13.6%。(2)不同专业学生有关器官捐献知识对比。对于器官捐献的捐赠范围以及角膜捐献知识等,医学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的知晓率没有差异,但是对于经常移植的器官、骨髓捐献知识等,医学专业学生的知晓率显著高于非医学类专业学生。
2.器官捐献态度和意愿。(1)对器官捐献态度,在不影响自身健康的情况下愿意捐献器官的有278名,占53.3%;在至亲出现生命危险急需时,有64.2%的学生表示会捐献。对是否愿意捐献这一问题,我们就不同专业做了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影响大学生捐献意愿的因素依次是家属情感、个人信仰、传统观念,其中家属情感因素的影响力大约是个人信仰和传统观念的2.5倍。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身体器官217名,占41.6%,不愿意的占28.2%。需再考虑者占30.3%。高达8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公民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同时,学校也应该增加这方面的教育。(2)针对器官捐献是否应该给当事人家属补助或物质或金钱奖励一题,76.1%的人持肯定态度,84.7%的学生对器官买卖持否定的态度,80.7%的学生表示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出卖自己的身体器官。(3)就有意捐献身后器官者来说,首选是骨髓,其次为角膜,同时也有3.6%的学生有意全部捐献。(4)关于医学界利用公民捐献的遗体或器官做医学研究的态度,结果见表2。(5)对比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宣传器官捐献活动的结果见表3。
表1 不同专业大学生是否赞成健康人捐献身体器官的比较
开展捐献工作,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本研究提示,不同专业大学生对于角膜移植知识来说,知晓率已无显著差异;遗体捐献时首选骨髓,次选角膜的意愿也显示,常见捐献方式的宣传效果深入人心,这肯定了宣传教育对捐献认知的巨大影响力。对于不常见的专业捐献知识如脑死亡标准等问题,医学生的知晓率远远大于其他专业,同样,医学生的器官捐献认可度(56%)明显高于非医学生(42%-50%),这充分肯定了医学知识专业教育对捐献认知的重要影响。
表2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医学界利用公民捐献的遗体或器官做医学研究的态度
表3 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否会参加宣传器官捐献活动的比较
调查中大学生不愿意进行捐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是家属情感,由此可见,发展好捐献事业,要靠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破除迷信思想,从而有利于人们坚定个人信仰,让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中来[1]。相关部门要在人口聚集的地点例如学校、社区、医院等有计划的开设专业讲座教育活动。
本次调查中,75.3%的学生可以接受一个人生命结束后,把器官捐献给他人,70.5%的学生支持医学界利用公民捐献的遗体或器官做医学研究,说明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将对减轻器官移植供需矛盾起到积极的意义。问题是虽然他们大多都听说过器官捐献(99.6%),但具体到确切政策、程序的认知度则很难令人满意,这将导致因不了解捐献的渠道流程而放弃的现象。我们建议,在课堂开展宣传教育时,应注重传达捐献的意义、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告知具体的实施流程等。
调查中有83.3%的学生认为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公民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85.4%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增加这方面的教育,然而,仅13.2%的学生表示接触过所在学校有关于器官捐献的讲座或课程。调查结果还显示,医学生比非医学生更愿意参加宣传器官捐献的活动(P<0.05),因此,针对医学生,应加强捐献基本知识教育课程建设,譬如在传统医学解剖课程中融入捐献相关医学知识,以期将来走向临床的医学专业从业人员可对患者提供初级的捐献活动指导建议。
在遗体捐献方面,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身体器官的学生217名,占41.6%,不愿意的占 28.2%,需再考虑占30.3%,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相仿[2],捐献时需再考虑的学生主要是受传统思想制约导致出现心理排斥,暂时还不能接受[3],通过积极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更新人们的观念,这一部分潜在的捐献人群态度是可以转变的。有3.6%的学生有意全部捐献,这一比例虽然不高,若能最终实现也已可解决如解剖学等医学教学的需要。
在活体器官捐献方面,在至亲出现生命危险急需时,有64.2%的学生表示会捐献。但这往往是以损害供体的生命健康权来实现的,当今器官捐献来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作为权宜之计,可以暂时容许直系亲属间的活体器官移植[4],长远来看,仍应当禁止同种异体活体器官移植。以上这些问题是开展捐献知识教育时应重点讨论到的。
另外,调查还发现,仍有15.3%的学生对器官买卖持赞同态度,约有19.3%的学生不排除会因经济困难而出卖自己的器官,比例高于李艳[5]的研究结果,可知一旦国家允许器官买卖,器官买卖公开市场会立刻形成,这必会使社会秩序严重失控,后患无穷。警示我们课程应重点讨论这一行为的利弊,以理解绝对禁止有偿器官捐献的原则。同样,对76.1%的人赞同的给当事人家属补助或奖励问题,笔者赞成对直系亲属进行医学移植活动时可享有优先权等政策激励[6]和发放象征性慰问金的形式,但是反对物质或金钱上的高额奖励形式,因为这将不利于实现器官捐献与使用的公平与公正。
总之,要提高我国器官的捐献率,须从多方面入手,如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捐献观念教育、科学知识教育,这对提高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尤其是提高社会、家庭环境的支持力度起重要作用;在医学专业院校课程设置时,需融入或开展相应的捐献基本知识教育课程;加快器官捐献立法的脚步等。只有在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国医学捐献的窘境才能被打破。
[1]王 黎,张晓萍.我国公民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A):968-971.
[2]孙建萍,高永平,王莲花.大学生对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认知状况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18(2):1-4.
[3]吴洪艳.大学生人体器官移植态度与认知的调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8):18-27.
[4]向月应,杨 明,眭维国,等.活体器官捐献医学伦理学审查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4):51-52.
[5]李 艳.公众对活体大器官移植的认知态度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1):47-56.
[6]赵金萍,武菊芳,刘云章.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的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