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瑜,徐彦
90后成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急剧变革,信息高速发展,这造就了他们的独特个性。90后大学生在行为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渴望独立却依赖性较强;在情感方面表现强烈,外显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在思维方面看似复杂圆滑,却又直接暴露、冲动极端、单纯脆弱;在认知方面,判断对错常是逆向而行,思维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以自我为中心[1]。本课题组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开展问卷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
本调查采用自制问卷 “大学生心理调查问卷”,共22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内容涉及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消费观、婚恋观、组织观念、人际状况和兴趣爱好8个方面。2013年3月,课题组发放电子问卷600份,男生377名,女生223名,回收60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调查对象覆盖全校文理工专业和4个年级。
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认为对社会最有贡献的人是科技创新和交往能力;他们最向往追求个性自由又有经济保障的生活,职业符合个人兴趣。可见他们看重科学知识和人际交往,注重个性和兴趣,渴望自由又不忘经济宽裕,对人生的憧憬有较浓的理想主义色彩。
分析原因,(1)90后生活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家庭经济状况较之70后和80后有所改善,从小较优越的物质环境使得90后没受过贫穷的苦,对金钱没有太高的渴求,因此他们认为经济有保障即可。(2)科技的发展让90后感受到生活的日新月异,体会到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因此他们崇尚科技创新。(3)他们看到有头脑会交际的人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着社会进步也享受着优势的社会资源,因此知道人际交往能力很重要。(4)他们生活在对外开放的年代,接受着中西方文化的教育,特别强调个性和自由;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让父母对他们给予了更高的期望:生活上呵护备至、学习上严加管教,过重的学习负担让他们的童年缺乏自主和自由,因此他们更渴望自由。
价值观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打算。表2显示,认为自己大学生生活充实和一般的学生均占被调查学生的1/3左右;还有一些学生感到生活空虚、想改变;以及感觉有压力,认为前途迷茫。现实中,教育者眼中的多数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生活得过且过,调查结果略显乐观。笔者分析原因,一是调查对象选取没有完全随机抽样,大一和大三学生偏多,大一学生才进入高校,虽有迷茫也充满憧憬,不少学生延续着高中紧张勤奋的学习状态,认真上课、积极参加各类实践,生活比较充实;大三学生已明显感到了就业压力,有的在为就业做准备忙于实践和考证,有的在为考研做准备,搜集信息着手复习。二是90后的“过分自信”,盲目高估自己的生活现状。
表1 人生观调查结果
表2 价值观题目及结果
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上,选择“最好是自己奋斗为主,别人帮助为辅”的学生最多。中国是个讲究关系学的国家,人际关系网络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成败;同时,中国的竞争环境日趋走向成熟,有关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实力。90后已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理性地认为个人奋斗很重要,同时“高手指路”或“贵人相助”也同样重要。
学习观是考查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等。对待考试,大多数学生会平时积累、考前复习;面对学习困难,多数学生会自己看书解决和找同学讨论解决;接近一半的学生学习动力来源于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有少数是通过各种考试。
表3 学习观题目及结果
总体而言,90后大学生的学习观较好,知道有计划的学习,自主意识较强。学校和家长常担心现在的大学生无心学习,其实的确有少数学生完全无心学习、荒废学业,但更多的学生在用行动证明自己有能力自主安排学习,特别是在认真学习感兴趣的知识。
表4 消费观题目及结果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多数90后大学生的理想消费观和实际消费方式都体现了“计划消费、省下节余以便自由支配”;除了生活必须,钱更多花在美食和娱乐上,学习花费排在最后。
90后消费比较理性,可能与他们较早接受“消费教育”有关。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不再阻止孩子接触金钱,一些90后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和家长就有意识地灌输合理的消费观念,并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不少90后从小学开始有了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在自由支配中慢慢积累经验,学会如何理性消费、包括理财。
对于恋爱和婚姻的看法,多数学生希望恋爱能长久,继而结婚;恋爱不单纯以结婚为目的,如果合适自然走向结婚;对于婚前性行为有1/3的学生表示赞成,认为是感情到了一定程度的正常反应;有54%的人持中立态度(表5)。
可见90后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想法比较成熟。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坦言中学时代即有恋爱经历,较之70后和80后,90后的恋爱年龄提前,恋爱比较冲动、经历较丰富。一方面,外来文化影响和心理生理的早熟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敢于表达爱、尝试爱;另一方面,恋爱经历也让他们提前悟出了更多恋爱的道理,使他们在20岁左右就懂得恋爱的结果不一定是结婚,结婚的前提是恋爱。同时,他们的恋爱观也更开放,对于婚前性行为,他们的态度也更明确和开放,这也与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发生变化以及影视作品大众传媒的宣传有关。
表5 婚恋观题目及结果
表6显示,对于学校组织开会,只有40的人明确表示要参加,而超过一半的人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缺会。对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一半学生表示理解,认为大学学习应灵活;有47%的学生认为不应该,11%的学生对同学旷课行为感到担忧。可见90后大学生的纪律观念总体不强。
表6 纪律观念题目及结果
分析原因,一是学长的言传身教让新进校的大学生认为 “逃课理所当然”;二是90后自我意识更强、价值观更多元,对待上课和开会无视规章制度,按自我意愿进行取舍;三是厌学情绪,90后从小学开始就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十几年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数不清的课内外的补习班、兴趣班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进大学后教育管理的宽松更让学生旷课逃学有了可乘之机。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人际关系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多数学生自认为自己与同学关系融洽,有几个或者很多好朋友;在遇到烦恼时,不少同学会求助别人(表7)。
表7 人际状况题目及结果
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的人际状况总体较好。有人认为90后比较自我,与朋友相处容易起冲突;一些学者认为90后自我意识显著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际交流网络化[2],而本调查结果却显示这类群体人际较融洽。课题组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90追求个性自由,他们不愿别人左右自己,也能换位思考理解朋友的需求,因此他们对朋友更加宽容;二是由于他们比较自我,更多的关注自己,而非刻意经营人际关系,因此能相安无事地与他人和平共处;三是由于90后价值观多元,他们能接纳包括接纳朋友的不一样,哪怕是与众不同或标新立异。
9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动静结合,除了常规的听音乐、旅游、看书、运动、美食等、还有不少学生喜欢打网络游戏、宅在家里和兼职(表8)。
表8 兴趣爱好题目及结果
不少学生的“宅”与网络密切联系,90年代开始媒体环境发展迅速,互联网、手机发展日新月异,网上聊天、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流行,网络游戏、网络购物更是层出不穷,追求新奇又养尊处优的90后足不出户地了解世界、与人交流、娱乐购物。
学校和家庭应渐渐将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90后大学生渴望独立却又充满依赖,情绪易波动却又深度不够,这是由于他们从小就成长在悉心呵护的环境下,教师和家长常常是严加管教又呵护备至,总担心一旦放手孩子就不知如何管理自己,从而失去生活和学习方向。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只要环境适宜,人就能自觉地去充分发挥潜能。学校和家长何不适度放手,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部环境给他们提供更多积极的信息和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和自我管理,为自己的学习和将来做主。
将主题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专业咨询、心理教育、就业指导。细分各类主题教育,如心理教育不仅要考虑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更要要聘请各类专家分别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恋爱心理与技巧、人际交往技巧、消费与理财、组织纪律性培养等方面的培训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了解主题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其人格。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大众带来丰富的信息、便利生活和时尚娱乐的同时,也带来负面信息和网络成瘾。既然学生喜欢网络、熟悉网络,我们就应加强网络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在网络中吸取精华、自我成长。学校可以通过管理校园网来限制学生上网时间、屏蔽不良网络信息、控制沉溺网络游戏。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网络互动繁荣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结交朋友、增长见闻,在积极健康的网络中助人自助、共同成长。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2]周定财.“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与管理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