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亮,杨军,严进,陈美玲
(1.大连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2.西安财经学院 统计学院,陕西 西安710100)*
ASTM G2500是铸造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铸造合金,凭借其良好的铸造性能,成本低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ASTM G2500中的石墨以片状形式存在,使其有良好的耐磨性、减震性和较低的缺口敏感性,被广泛用于机床机身、钻井机油泵叶片等需要减震耐磨的场合.试验所用陶瓷粉体是一种典型的强共价键化合物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高硬度、高弹性模量、高热导率、高温强度好、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好等优点,已经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机械、冶金、能源、环保、化工、医学、电子、军工等高尖端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颗粒增强体也常被用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中[1-3].
为了进一步提高ASTM G2500的力学性能,采用两种纳米陶瓷粉体,以普通ASTM G2500为试验材料,在生产条件下制备ASTM G2500试样,研究了添加纳米陶瓷粉体后ASTM G2500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试验所用原材料为ASTM G2500,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熔炼温度为1 550℃,包内孕育(硅铁孕育剂,加入量0.15%).铁液出炉前,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陶瓷粉体置于浇包底,用熔化的铁液冲入,无需搅拌,保温静置,然后进行砂型浇注,浇注温度为1 380℃,然后冷却得到 ASTM G2500试样.试验所用的纳米陶瓷粉体A、B的加入量如表2所示.
表1 ASTM G2500的化学成分 %
表2 纳米陶瓷粉体A、B的加入量
用ZEISS显微镜(OLYMPUSBX-51)观察其石墨形态,并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观察其强化材料的基体组织.
室温拉伸试验在液压式万能试验机(WE300)上进行,拉伸试样的尺寸符合国家标准GB T6397 1986;硬度试验在布氏硬度试验机(HB3000)上进行.
铸态金相组织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添加纳米陶瓷粉体前后ASTM G2500中的石墨均以A型石墨为主,未添加纳米陶瓷粉体A的试样里石墨分布比较凌乱,不太规则;添加了纳米陶瓷粉体A的试样石墨明显变细,同时石墨线条有所减小,并且分散均匀;同时随着纳米陶瓷粉体A的添加量不同石墨细化的现象更为明显.
图1 添加纳米陶瓷粉体A铸态金属的石墨形态及基体组织(200×)
除石墨的形态有变化外,试样的基体组织也有变化,经过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基体组织如图1所示.ASTM G2500的基体组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与未添加纳米陶瓷粉体A的试样相比,加入纳米陶瓷粉体A后,基体组织中铁素体的含量明显增多.
铸态金相组织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未添加纳米陶瓷粉体B的试样石墨分布比较不规则,且形状大小不均匀;添加了0.05%纳米陶瓷粉体B以后石墨的形状变大,分布有了一定方向性,且数量减少;添加量达到0.15%时石墨的形状有细化的现象,同时石墨的端部有锐化的趋势.
经过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基体组织如图2所示.与未添加纳米陶瓷粉体B的试样相比,加入纳米陶瓷粉体B后,基体组织中珠光体的含量明显增多,其中以B5的珠光体基数为最大.
图2 添加纳米陶瓷粉体B铸态金属的石墨形态及基体组织(200×)
图3 纳米陶瓷粉体A不同添加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由图3可知,加入纳米陶瓷粉A并没有明显提高ASTM G2500的力学性能,纳米陶瓷粉体A含量为0.05%时,其抗拉强度和硬度均有所降低,抗拉强度降低12.78%,硬度降低10.87%;纳米陶瓷粉体A含量为0.15%时,其抗拉强度略微提高6.67%,硬度降低8.36%.这与金相组织中珠光体含量降低,铁素体含量升高的趋势基本一致.
由图4可知,加入纳米陶瓷粉体B能够提高ASTM G2500的力学性能,纳米陶瓷粉体B含量为0.05%时,试样的抗拉强度提高10.76%,硬度提高1.63%;纳米陶瓷粉体B含量为0.15%时,试样的抗拉强度提高12.97%,硬度降低1.63%.这与金相组织中珠光体含量升高,铁素体含量降低的趋势基本一致.
图4 纳米陶瓷粉体B不同添加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1)添加纳米陶瓷粉体A的试样其石墨短小,分散均匀,并随着粉体A添加量的增多石墨变细,同时基体组织中出现了相对较多的铁素体;试样的抗拉强度有变化,添加量为0.05%时降低12.78%,添加量为0.15%时提高6.67%;硬度均有所降低,添加量为0.05%时降低10.87%,添加量为0.15%时降低8.36%;
(2)添加纳米陶瓷粉体B的试样其石墨分布有一定的方向性,还出现了细化和端部锐化的现象,并且试样的基体组织中珠光体数量都有增加;试样的抗拉强度均增加,添加量为0.05%时提高10.76%,添加量为0.15%时提高12.97%;硬度变化不大,添加量为0.05%时提高1.63%,添加量为0.15%时降低1.63%.
[1]朱正吼,陈其善.铸造SiC/钢基复合材料中粒子分布特点[J].热加工工艺,1995(2):8-9.
[2]樊振军,汪翔,刘君武,等.SiC颗粒对烧结铁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24(6):1079-1082.
[3]刘君武,丁厚福,郑治祥.SiCp/Fe复合材料断口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39(4);184-187.
[4]杨军,高宏,翟玉春.用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灰铸铁性能的研究[J].现代铸铁,2009:28-30.
[5]李建卫,陈美玲,高宏.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球墨铸铁的耐磨损性能[J].润滑与密封,2007(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