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冰,赵 勇
(甘肃联合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贯彻和实施必将在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引起一系列改变[1]。在这一背景下,将民族院校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掌握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促进民族院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民族院校(西北民族大学)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共1200人,其中男生610人(占50.8%),女生590人(占49.2%);汉族学生350人,少数民族学生850人。具体见表1。
表1 被测试学生一般情况[n(%)]
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分析。
表2显示,优秀、良好和不及格分数段的汉族学生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学生,而在及格分数段,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高于汉族学生。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应在良好或良好以上[2]。而此次测试汉族学生的平均分为76.5分,有53.7%的学生成绩达到了良好及以上标准,而少数民族学生的平均分为73.6分,仅有49.4%的学生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
表2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等级分布[n(%)]
表3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身高及体重状况比较(x±s)
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及体重进行t检验发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男女生在身高和体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标准体重比较见表4。
表4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标准体重比较[n(%)]
汉族学男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的比例低于少数民族男生,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男生;汉族女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女生,而较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比例却低于少数民族女生,汉族女生在标准体重的两个极端上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女生。总体上汉族学生较低体重的比例低于少数民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少数民族群众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他们主要散居、杂居在城市、乡镇以外的农、牧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如甘肃省两个民族自治州和5个民族自治县中的11个县属全国重点贫困县,6个县属全省特困县。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先天体质、膳食质量和结构上不如汉族学生,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量较少,加上很多少数民族男生在身体发育期要帮助家庭从事繁重的农作劳动,使其偏瘦;而汉族学生由于劳动机会相对较少和营养过剩造成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稍高。由于汉族居住地区交通便利,汉族女生中追求时尚、形体美和瘦身,的人多于少数民族女生,她们为了追求形体美和瘦身通常采用节食的方法,所以营养不良的比例更高。很多女生对体育认识不够,不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加上多数汉族女生家庭经济条件好于少数民族女生家庭,造成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女生,这使得汉族女生朝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两个极端发展。
表5 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身体机能与素质比较(x±s)
表5显示,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肺活量和台阶试验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呼吸机能水平、心血管系统功能和机体耐力明显好于汉族学生。这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这些地方的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氧气较稀薄,大气压较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人群呼吸机能水平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汉族与少数民族男生在握力和立定跳远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男生上肢的握力较少数民族男生差,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运动能力要好于少数民族男生,而汉族与少数民族女生在握力和立定跳远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由于受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当地很多中、小学没有正规开设体育课程。少数民族男生在初、高中阶段要帮助家里干农活,上肢肌肉经常得到锻炼,握力较好;而汉族男生在初、高中阶段上体育课时,经常参加球类运动,因此,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运动能力较强。女生由于对体育课认识不够,且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通常比较喜欢安静,因此大部分汉族和少数民族女学在初、高中阶段不论学校是否开设体育课程,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都不高,导致在握力和立定跳远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
(1)民族院校汉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评价平均分为76.5分,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要求,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在良好或良好以上。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评价平均分为73.6分,未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要求。
(2)民族院校汉族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上都超过了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男生受先天体质、膳食营养的影响,身体形态有朝矮瘦方向发展的趋势,而部分汉族女生为追求形体美节食瘦身,不爱从事体育锻炼导致身体形态有朝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两个极端发展的趋势。
(3)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呼吸机能水平、心血管系统功能和机体耐力明显好于汉族学生。汉族男生上肢的握力较少数民族男生差,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运动能力较少数民族男生强;女生受传统观念以及对体育认识不够的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都不高。
(1)由于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课,三、四年级仅依靠学生的兴趣和自觉性进行体育锻炼,导致许多学生因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而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致使身体素质及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丰富公共体育课堂内容,延长和保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针对汉族学生存在上肢力量较弱的问题,在今后体育课程教学中应增加耐力和上肢力量的练习,而少数民族学生则要强化下肢力量的锻炼。
(2)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进行评优检查的通知》精神,积极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加强宣传和引导,指导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优化体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广大学生置身于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环境中。让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渗入每位学生的言行中。使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的价值,把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3)合理的膳食结构能有效控制人体能量的摄入,从而控制身体形态,调节体内能量需求。学校餐厅要增加膳食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汉族学生要控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4)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要求体育教师在每节体育课上利用5分钟时间,讲授一些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营养、卫生保健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根本目的。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995)[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