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娟,崔志翔
全运会是我国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全运会不仅是各省市优秀运动员的强强对话,也是各省市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效果的一次大检验。“举全国之力办大事”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主要特色之一,而奥运会各省市所得奖牌数能真实地反映全运会各省竞技实力。因此,协调好全运会和奥运会的战略走向,积极调动中央和各省市的人才交流,使其有效、协调地运转才是各省市拔得头筹的关键之举。随着奥运奖牌的带入和交流选手联合培养的比例不断增加,影响全运会的竞技实力的因素也愈来愈多,因此,以第六届至第十一届全运会省市综合竞技实力为样本,研究全运会各省市代表团的竞技实力,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当前我国各省市区代表团在全国整体竞技实力中所处的位置,为即将到来的第12届全运会各省市制定参赛目标和合理定位做出大胆预测。
为全面剖析各省市全运会竞技实力,就必须对其历史轨迹进行全面探析,第六届至第十一届全运会10个省市情况见表1。为了既考虑某一省市夺得金牌的能力,又能反映出其综合实力,本文分别以进入前3、6、10名的比例和综合比例作为指标进行研究[1],并依据以上指标来确定近六届全运会的“第一集团”、“第二集团”、“第三集团”。
由表1可知:(1)广东、辽宁、上海三省市,以其竞技实力形成了强势的鼎立局面,占领“第一集团”;广东以金牌总数和奖牌的占有量稳居“第一集团”榜首,其竞技实力的稳定性实属罕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旧是第一集团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上海、辽宁近年来竞技体育实力有所回落,并且随着“第二集团”竞技实力的强势爆发,沪、粤、辽所形成的“三足鼎力”之势受到严峻的挑战,也意味着“多强对抗”的局面已悄然拉开帷幕;(2)山东、江苏、解放军队后来居上,凭借强劲的上升势头,位居“第二集团”。三队综合比例旗鼓相当,竞技实力各有千秋,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鲁、苏、解放军队凭借正确的体育政策导向和强有力的经济实力,通过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完善竞技体育基础,发挥自身优势,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攀升,力求从“第二集团”脱颖而出跨入“第一集团”行列。(3)“第三集团”北京独占鳌头,竞技体育实力相当雄厚,不容小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第二集团”竞技实力产生强烈的冲击。浙、湘、鄂与“第一集团”、“第二集团”差距显著。三省市中浙江实力稍强,在我国竞技体育重点赶超的“119”项目中有较强的竞争实力,特别是游泳及水上项目发展潜力巨大。湖南、河北竞技实力相对较弱,近些来随着“交流选手”和“联合培养”模式的成功运转,竞技体育实力日益 增强。
表1 全运会主要省市名次
界定竞技集团的依据无疑是各竞技单位的竞技实力,而最能反应各竞技单位竞技实力的指标无疑是全运会上所获得的奖牌[2]。通过对奖牌数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各主要省市竞技实力的变化情况。
粤、辽、沪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传统强省,在历届全运会上表现不俗。从表2可以看出,粤、辽、沪三省市无论是在奖牌的占有量、还是金牌的拥有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同时集团金牌百分比高于银牌和铜牌百分比。这也表明第一竞技集团是以明显的金牌优势而获得其突出的竞技地位,有着其他竞技单位无法抗衡的夺金优势。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为广东队竞技体育实力实现迅猛突破提供了可能,凭借金牌总数与奖牌数的巨大优势,其在全运会赛场上“一枝独秀”。从表2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广东队竞技实力当达到一次巅峰状态时,之后便会出现相应的回落现象,说明广东队竞技实力受外在影响因素较大,同时伴随着各省市竞技势力的日益增强,广东队应进一步重视其自身竞技优势的保持,合理安排竞技格局,才能成为全运会的“常青树”;上海队整体实力不俗,第八届全运会仰仗“东道主”效应,竞技实力出现“跃迁”,首次问鼎“第一”的宝座。但随后金牌总数明显下滑,影响了其奖牌榜的名次,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各竞技单位夺金势力愈发强势,竞争愈加激烈;辽宁队在历届全运会上战绩不俗,近几届全运会辽宁代表团凭借自身雄厚的竞技实力大都位居金牌榜三甲行列。十运会辽宁代表团获取金牌总数创历史新低,十一届全运会上得益于田径等大项整体竞技实力回升,辽宁队实现强势复苏,金牌总数重新跻身前三名。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辽宁代表团失去了奥运东风的便利,奥运奖牌的代入有限,辽宁队能否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再现东道主辉煌,续写辽宁“金牌大省”的奇迹,我们翘首以待。
表2 全运会 粤、辽、沪奖牌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鲁、苏、解放军竞技实力日趋增强,夺金势力稳步攀升,名次节节攀高,从十运会开始三省市均已步入四强行列,金牌百分比并无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势均力敌的三省市在金牌的争夺上更为激烈。银牌、铜牌的争夺能体现一个省市夺金实力的基础以及后备力量的储备状况,在第二集团银牌与铜牌的竞技上,解放军稍显优势,强于山东以及江苏;六届全运会成为了江苏竞技实力走向辉煌的转折点,奖牌数量逐渐增多,在第十届全运会上江苏更是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有利因素,奖牌数量以及名次创历史新高。从整体上看江苏的竞技体育格局日趋完善,竞技地位逐渐得到巩固,但江苏竞技体育也需居安思危,因为与几个传统体育强省相比,综合实力并无太大优势,项目结构发展不均衡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江苏省在突出优势项目的同时要适当的缩短战线,避免贪大求全[3];第六届至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曾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七届全运会名次更是跌出了前十,竞技表现不够稳定。但近三届全运会山东触底反弹,在合理安排自身竞技格局,保持足够重视以及投入的前提下,金牌拥有量及名次一路飙升,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出现了质的飞跃,以63金的绝对佳绩跻身榜首,从而对广东、辽宁等传统竞技体育强省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与山东大起大落的态势相比,解放军代表团则一直保持稳定的上升态势,在奖牌逐渐步入三强之列。
表3 全运会鲁、苏、解放军奖牌统计
表4 历届全运会举办地点与东道主成绩关系一览表
从1959到2009年间召开的共十一届全运会期间,东道主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八次问鼎冠军;在近四届全运会中,东道主均锁定第一王座。由此可见,东道主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举办地能否顺利登顶,也表现出东道主省市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全运会的高度重视和空前支持。例如:十运会江苏省政府颁布的《江苏竞技体育“1029工程”计划》和十一运会山东省推行的《办好十一届全运会,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的倾斜和倚重,为全运会的举办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制度保障,使得历届东道主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一个浓郁的全运会氛围;与此同时,与全运会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建设、场馆和地铁的修建、服务人员和安保人员的配备、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引进都需要资金链上的大力扶持,十运会江苏省击败了实力雄厚的广东、辽宁等省市而位居金牌榜首位,与其在全运会的巨大资金投入有直接关系。展望辽宁全运会,辽宁省制定的奥运会、全运会“4589”的工作流程,明确地提出了金牌目标,“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特点、集中精力、突出重点、为国家输送更多尖子选手,为国争光,为省争光。此外,在备战环节、备战时间、备战部署和充分利用竞赛规程等都增加了东道主夺魁的砝码,由此我们大胆预测:凭借东道主效应形成的既有东道主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优良环境的外因保障,又有东道主省市备战和参赛环节的内因优势,势必将力助辽宁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一骑绝尘,重振“辽老大”昔日辉煌。
另一个能真实反映全运会东道主效应的指标即为东道主奖牌数的走势(见表5)。田雪文等人研究发现:借东道主效应的东风,各届全运会东道主获得奖牌数占当总奖牌总数比例平均约有5%的提升[4];程静静等人研究表明:东道主效应可能会引起运动成绩提高到原来的1.6倍[5]。由表5我们可知,各东道主在全运会的竞技中比它们上一届客场比赛所斩获金牌及奖牌总数要有明显的提升:拿金牌总数来说,除第三届、第五届全运会东道主金牌较于客场作战稍有滑落外,其余各届全运会均有幅度值增长0~183.67%,其中位数为49.7%;再看看奖牌榜方面:从第四届全运会开始,东道主所获奖牌数较往届均有很大增幅(除第五届、第七届有轻微递减),最大增幅为九运会的广东省80.75%、最小增幅也有46.20%、平均增幅为52.0%。2013的东道主辽宁作为传统体育强省,又首次以东道主身份承办全运会,主场优势明显,势必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和充分利用竞赛规程,力求将东道主效应发挥到极致,预计所获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将是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的1.49倍和1.52倍,成为奖牌榜上的最大赢家。
表5 历届全运会东道主金牌及奖牌总数走势一览表
从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开始,为了融合各省市的全运备战与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国家体育总局实行了奥运会金牌带入全运会的政策。充分调动地方各省市参加和备战奥运会的积极性;从2004年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决定改良奥运会金牌“带入制”模式,将奥运会前三名以及赶超世界记录的运动成绩按1∶2的比例带入全运会各体育代表团。这项政策的实施成功有效地激励了各地方省市,从而形成最大合力,塑造出强大的国家形象以及体育实力(见表6)。
表6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项目的区域分布
由表6得知,全运会尚未开始,为数不少的竞技体育代表团已有金牌入账。竞技体育传统劲旅广东、上海、辽宁分别位列奖牌榜2、5、10位。其中广东表现依旧不俗,奖牌榜巨大的排名优势为其在十二届全运会上争夺金牌榜头名、稳固第一集团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敏霞、徐莉佳伦敦奥运会上出色的表现足以为上海队扛起了全运的大旗,六枚金牌的带入为其十二届全运之行减少了阻力;辽宁本届奥运会表现欠佳,凭借四名交流选手联合所贡献的两枚奥运金牌,带入四枚全运金牌有限,虽有东道主之利,但面对山东、江苏和广东等传统劲旅的冲击,想要像之前几届东道主那样坐上金牌榜头把交椅,实属不易,巩固“第一集团”的优势地位是“辽老大”的首要目标。
山东队此次奥运之行表现抢眼,从而凭借12枚有效金牌的带入,成为了全运会积分榜上的排头兵。通常来讲,在前两个全运周期内投入力度较大,而且能够在全运会上连续两届占据不错的排名,表明山东有望再续上届辉煌,进一步提升其竞技地位;江苏队近几年在全运会上的竞技表现一直呈上升势头,凭借奥运带入的七枚金牌具备了冲破第二阵营的潜力,预测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有望形成山东、广东、江苏、辽宁四强争霸之势;北京队近年来的表现有所下滑,但六枚金牌的带入,增加了其跨入领先行列的砝码;本届伦敦奥运会浙江队成为了最大黑马,凭借孙杨和叶诗文的四枚个人奥运金牌和两破世界纪录共带入10枚全运会金牌,这一成绩含金量最高,足以令浙江能与山东、广东、江苏等强省掰一掰手腕,湖南和湖北均带入两枚全运会金牌,冲破第三集团或许是两省最合理的定位。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悬殊。有些项目的发展,需大笔资金作为保障,这对某些资金不足的省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此,为了体育资源的双向流动,冲破地域封锁限制,从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开始,允许多省(市)之间进行运动员交流,各代表队根据各自特点自愿将选手给其他队使用,代表其他队比赛。按照全运会比赛规程,交流选手一旦获得奖牌,现代表单位与原注册单位四个得奖牌和积分的50%,解放军选手则两次计分[6]。该政策促进了运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催生了众多奥运选手的诞生,有效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对各省市奥运夺金点的增加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交流选手对不同的竞技体育省份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例如:山东和湖南联合培养的王明娟、贵州和上海联合培养的邹市明、江西和江苏联合培养的吴静钰等都助推发达省市竞技实力更上一层楼,也有助于打破原培养省份在奥运会、全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但国家体育总局近期又对联合培养的申报时间做出了调整,新规定要求各省市及参赛单位须于2013年6月30日前确定并上报参加全运人员的名单并等待审核和批准,同时取消了与西部运动员协议计分的规定[7]。交流运动员联合培养期限的缩短以及交流渠道的缩小对各省市代表团实现最终的夺金目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各省市代表团应尽早制定夺金战略,合理利用政策协议合作签约,通过政策性优势规避不利因素,拓展新的夺金点。
随着各省市竞技实力的日益增强,竞争日趋激烈,竞技体育传统强省粤、辽、沪所形成的“三足鼎力”之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多强对抗”的局面已悄然拉开帷幕。第十二届全运会开赛在即,“东道主效应”、“奥运奖牌的带入”以及“交流选手”政策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从而导致竞技格局并不明朗。山东、江苏、广东优势明显,均具备冲击第一集团的能力。辽宁凭借东道主优势,必能弥补“奥运奖牌带入”的劣势,向新霸主地位发起最为猛烈的冲击。浙江仰仗奥运游泳项目的强势爆发,有望在本届全运会冲出第三集团,向第二集团迈进。
[1] 鲍勇.2008我国奥运项目布局策略探析——从1984年以来的奥运成绩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25~127.
[2] 罗智.我国全运会竞技集团实力差异及时空变化轨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69 ~72.
[3] 毛卫星,许月芳.关于江苏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71.
[4] 田雪文,王冬立,钟炼.十一届全运会东道主效应分析及山东、广东、江苏三省竞争实力对比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51~53.
[5] 程静静,钟明宝,田雪文,等.全运会东道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9):23~25.
[6] 交流选手制度滋生怪现象:奥运冠军为钱被“卖”[EB/OL].http://sports.qq.com/a/20091025/000390.htm.
[7] 刘柳.第十二届全运相关规定调整东道主辽宁占榜首变难[N].沈阳晚报,20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