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静 李美霞 赵静 孙辉 刘琴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国内外研究表明疣状胃炎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者为一种高危癌前病变。国外报道镜检检出率0.86% ~5%,国内报道镜检检出率1.22% ~12.5%。其病因多认为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有关[1]。单纯抗幽门螺杆菌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治疗疣状胃炎,对未熟型疣状胃炎有一定疗效,而对成熟型疣状胃炎,短时间可有疗效,但病灶不能彻底根除。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对110例VG患者中的55例用内镜下微波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进行治疗,并与55例只予HP药物根除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江西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疣状胃炎患者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28~80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或不适、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胃镜检查见胃黏膜疣状隆起高度1~3 mm,直径2~8 mm,中央呈脐样凹陷,凹陷处有糜烂,充血明显。病变局限在胃窦部90例,病变同时波及胃体部20例,均为多发。在疣状隆起处黏膜活检并查1 min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95例(86.4%)。排除标准:合并胃溃疡,近期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病史,失去随访及复诊病例。将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治疗组Hp阳性者50例,对照组Hp阳性者45例,治疗组采用内镜微波和抗HP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抗HP药物治疗。两组间性别、年龄、疣状胃炎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行病理检查、尿素酶及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自活检孔道插入微波导线接触病灶后,以微波功率50~70 mA(根据疣状隆起的大小调整功率),时间3~6 s,病灶凝固发白或气化即可,对较大的隆起病变周边再行多次烧灼。以15~20处/次为基准,病灶较多者2周后二次治疗。术后禁食2 h,后流食3 d,半流食3 d,根据烧灼之病灶多少恢复饮食规律。术后常规使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治疗2~4周,Hp阳性均予Hp根除治疗。Hp根治方案:泮托拉唑4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000 mg,2 次/d,饭后口服,疗程14 d。青霉素过敏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口服。1周后予以泮托拉唑40 mg口服,1次/d,持续3周。对照组单用Hp根治治疗。术后4周后复查胃镜评价疣状胃炎预后情况。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下糜烂及隆起病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疣状隆起缩小或变浅50%以上,中心糜烂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疣状病灶大小及糜烂同治疗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弥散性天花样胃炎或章鱼吸盘样胃炎,国内一般称为(verrucosa gastritis,VG)疣状胃炎。V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可能与Hp感染、胃酸增高、变态反应、免疫因素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表达降低[2]等有关,VG的病理表现为多样性,多伴重度炎症,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腺体萎缩,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是胃癌的一种前期病变[3]。
对于VG目前临床上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4]。研究认为Hp与本病关系密切,清除Hp则可使炎症消退,病灶消失。单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疣状胃炎短时间可有疗效,但病灶不能彻底根除,甚至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而如采用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疣状胃炎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且并发症少,对彻底根治疣状胃炎有重要作用,对积极开展消化道癌前病变内镜诊断与治疗是其重要措施之一。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短波长、高频率的特性。内镜下微波治疗,就是将微波引入体内,并作用于局部组织,以其很小范围的高温,达到凝固治疗的作用,并可使胃黏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改善了局部营养和代谢,也使局部免疫防御力改善,有利于炎症的消退[5]。微波治疗应避免烧灼过深,防止形成过深溃疡,并防止烧灼正常胃黏膜。微波治疗后2~4周糜烂多可愈合,故复查胃镜最好在1个月左右,防止复查过早。本研究联合高频电凝和药物HP根除治疗VG,结果4周复查HP根除疗效果虽无明显差异,但4周和12周复查疣状胃炎临床有效率有差异,内镜下微波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效果明显。
总之,大量临床治疗证实,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可使增殖隆起的病灶凝固灼除,促进胃黏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免疫防御能力,有利于缓解炎症,并且微波尚可能有破坏Hp局部生存环境作用,再联合抗Hp药物,根除Hp感染,消除了疣状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使疗效更为巩固,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 王永华,郭荣斌,汪鸿志.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相关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10,17(5):300-301.
[2] 高晓红,杨海鹰,李英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伴或不伴糜烂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性的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18(4):228-229.
[3] 赵曙光,王旭霞,黄裕新.等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和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内镜杂志,2010,10(3):27-28.
[4] 孟宪镛.实用消化病诊疗学.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79-81.
[5] Parsonnet J,Friedman GD,Vandersteen DP,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carcinoma.N Engl J Med,1991,325(16):112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