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都市教育局 刘 科 赵子俊 图/ 成都市金沙小学 刘玥廷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美丽中国”这一提法甫一出炉,便赢得各方关注,我们认为,“和谐”是“美丽中国”的根本要义,其内涵不仅是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家园,更应该关注人的美好心灵、高尚情操、文明礼仪形成,体现在人的精神家园构建的整个过程。
美丽校园是美好家园、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部分。建设美丽校园,要把优美校园环境、和美师生心灵、谐美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领,从而做到系统思考、一以贯之、整体推进。可以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以文化治校,文化育人,是美丽校园建设的主渠道。
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他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的整体。”A·L·克罗伯和K·克拉克洪认为,“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这一观点为现代西方许多学者所接受。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是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学校生活一整套的教育理念、制度安排、行为方式、语言符号、学科体系以及环境建设的有机体。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以教育理念、办学理念等为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学校文化包涵了校园文化。一般而言,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围绕教学而衍生出来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的净化与美化以及按计划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文化超越了校园文化的内容范畴,是对学校全方位进行的整体文化构造。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精品工程。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教育即生长。和任何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学校的发展也具有阶段性。一般而言,基础设施配备较差或新建学校的诉求是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硬件满足的一般学校的诉求是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更高的教学质量;以上需求都较好地得到满足的学校,为了追求办学的高品位,必然地需要思考如何总结和提炼学校传统精神,如何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魅力,如何拥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彰显特色、塑造品牌、提升学校竞争力?
文化是学校生命中固有的元素。教育是文化的事业,学校离不开文化,学校有文化传承、整理、融合、创新的功能,学校不仅要培养会学习、会工作的人为个人的发展服务,也要培养具有责任感和民族气节的人为社会和国家服务,同时要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内涵的人为人类文化的共建服务。无论是大众文化的构建还是精英文化的创造都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
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改革的代名词。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新概括,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途径。文化建设涉及学校方方面面,不是多余的饰物,不是与学校工作不相干的负担,而是在当代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蜕变。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一切的工作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以此为参考标准,并以此为价值回归。学校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之前,必须重新思考“要培养有怎样文化禀赋的人”“为什么要培养这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才能办好有文化特征的学校”这一系列问题。在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认真总结校本历史文化传统、分析和吸收社区优秀文化元素,确定健康、有厚度、有亲和力、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主题,从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给予准确而又有长远意义的文化定位。
制度文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每所学校都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已有的制度,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从各自办学理念出发,进行修改和调整。重点要对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探索,发挥学校制度文化的积极作用,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容。这里的制度包括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组织脉络图;以效能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校评价制度;学校的专项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文化发展战略、校本科研发展战略等);学校的主要工作策略(品牌提升策略、公共关系策略、学校满意度测量和提升策略、危机处理策略等);教职工手册的设计与编制;学生手册的设计与编制。
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包涵学校的品牌价值、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团队精神等方面。各中小学应当从思考、挖掘学校已有的精神内涵,确定品牌取向,提升整体办学思想为方向,对内提炼学校历史积淀的精神内涵;对外借鉴吸收社区环境中的文化传统,融入学校整体精神文化主体。同时,从培育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入手,形成学校良好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将学校发展的团队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形成合力。
具体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办学核心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等);办学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师生培养目标等);文化主题的内涵阐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育信条(管理信条、德育信条、教学信条、校本教研信条等);管理思想(规划理念、管理原则、行为准则、人才理念、质量理念、服务理念等);师生誓词;听觉文化(校歌、作息提示音乐、庆典音乐、校园广播等)。
行为文化
学校组织的运作方式以及师生的工作学习方式、交际方式、活动组织方式等均可作为学校行为文化的内容。学校应从校内的团队行为和教师个体的行为着手建设,对校内的教育行为、管理行为、考试行为、招生行为等,形成对社会稳定、持久的表现;对教师应以提升精神境界为目标,将非正式的个人文化行为与团队行为文化相结合,促成教师文化修养的逐步提高。
具体需要关注以下工作:校本仪式(开散学典礼、艺体节、运动会、纪念日等);校本礼仪(教师礼仪、学生礼仪);各种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家长会组织形式,教师读书、交流组织形式等);学校秩序(教学秩序、上下课秩序、课间操秩序等);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建设、活动开展方式等;社会交往活动的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与其他学术团体、社会单位的交流等)。
物质文化
学校的硬件建设形式、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物质资源配置方式均可作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组成。学校对硬件的发展,要立足于现有资源的发展和创造;同时,用先进的理念、具有突破性的发展计划、成熟完善的文化建设方案积极争取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物质文化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基础性视觉要素(学校标志图形、校徽、校旗、胸徽、门牌、指示牌、宣传册等);物质环境(学校总体布局、建筑物外形与风格及内部装潢、校园绿化、人文景观等);人文环境(校内建筑物、道路、走廊等的命名,宣传橱窗,对联、楹联,学生作品展示等);专业展室(校史展览、德育展览、科技展览等);专用功能场地文化(读书廊、读书室的布局和内部构造,英语角,学科功能室,国旗升降台,师生集会场地等)。
综观之,美丽校园必须以文化建设作为主渠道,以文化滋养师生生命的个体,真正使文化成为学校的思想理念在场、精神价值追求在场、历史文脉传承在场以及物化行为在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各美其美,美其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