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颜,张晓丹,刘 敏
(大连民族学院 a.图书馆;b.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605)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来说,期刊刊载论文被引篇数越多,被引篇次越高,则期刊的学术质量越高、学术影响力越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CSSCI系统在为用户获取和利用中文文献信息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的评价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工具,在期刊评价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SSCI在众多的社会科学期刊中遴选出小部分期刊(期刊总数的20%左右)做为来源期刊[1],“CSSCI来源期刊”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社会科学方面核心期刊大多数重合,是公认的社会科学领域期刊中的翘楚[2]。所以若某一期刊的载文被CSSCI来源期刊多次引用,那么该刊载文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3]。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刊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论文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本文依据CSSCI引文数据库,对《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2010年所载论文被CSSCI来源期刊(2000 ~2001、2002 ~2003、2004 ~2005、2006 ~2007、2008~2009、2010 ~2011)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
在CSSCI数据库中(2001~2010)选择“被引文献期刊”途径,以“大连民族学院学报”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得到66篇被引论文(检索结果数74篇去掉重复被引8篇),共被引80篇次,见表1。66篇被引论文中,单篇被引1次的54篇,占总篇数的82%;单篇被引2次以上的12篇,占总篇数的18%(见表2)。
表1 被引篇数和篇次
表2 高被引论文
通过对某刊被引文献的引用期刊分布统计,可大致看出某一期刊的载文被引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及影响范围。本文提及的“被引文献”指发表在《大连民族学院学报》上并被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引用的论文。“被引文献的引用期刊”指引用了《大连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并且是CSSCI来源期刊的期刊。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十年间被引文献引用期刊达62种,其中引用5次的(1种)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引用3次的(4种)有广西民族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图书馆论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引用2次的(6种)有西北民族研究、情报杂志、社会科学战线、思想战线、图书馆建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引用1次的(51种)略。
表3 引用期刊所属类别
被引文献第一作者来自东北地区的43人次,来自华北地区的6人次,来自华中地区的3人次,来自西北地区的3人次,来自西南地区的1人次,见表4。高被引作者有:李鸿、南文渊、孙静、关捷、包和平、王学艳、陈新颜、刘敏、云健、赵秋君、张巨勇、韩丽娜、朱瑞雪、李莹莹、刘世玉、徐颖果、周竞红。
表4 被引文献第一作者分布
引用文献第一作者来自东北地区的7人次,来自华北地区的17人次,来自华中地区的11人次,来自西北地区的8人次,来自西南地区的7人次,来自华南地区的3人次,来自华东地区的9人次。
从被CSSCI来源期刊引用情况可以看出,《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被引篇数和篇次不但和那些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名门大刊”无法相提并论,较其他一些社会科学领域期刊也要少很多。究其原因,除了《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资历浅(1999年创刊)、出版周期长(2004年以前为季刊)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连民族学院学报》作为刊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文理兼收,尚未设置独立的社会科学版,载文量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均分,致使被CSSCI来源期刊引用的机会首先就少了一半。另外,由于是文理交替出版,对于依然习惯使用纸质文献的作者来说,连续性差,也会影响其引用。
2001年该刊无一篇论文被引用;2002~2004年,该刊的被引篇数和篇次都在很低的水平上徘徊;自2005年开始,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2008年以后,被引篇数和篇次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且始终保持向上的势头。(由于CSSCI是一个动态的数据库,2011年和2012年的被引篇数、篇次还在不稳定和变动中,且近年数据具有滞后性,所以此次未采集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作为一个年轻的期刊,《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所载社会科学论文学术质量越来越高,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从长远看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一般来说,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学术影响力大的社会科学期刊几乎都是CSSCI的来源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更容易被其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引用;反过来说,发表在知名度不高、也不是CSSCI来源期刊(如《大连民族学院学报》)上的论文能被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引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更需要论文或者在阐述同一主题的论文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理论突破;或者抓住了本学科研究中近期和中期的关键性课题及本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工作实践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或者在理论上有相对的认识超前性。
从统计结果看,身为高校综合性学报,且尚未独立设置社会科学版,《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载文近年多次被综合社会科学、政治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教育学等诸多类CSSCI来源期刊引用,覆盖了众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可见该刊设立的“民族学”“经济学”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点的栏目推出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精品论文,实力不俗。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文章被引文献的著者分布比较广泛,有来自中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华中等地区作者的论文被引用,作者机构均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其中以民族院校为主。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引用文献著者的分布更加广泛,第一作者分布除了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华中等地区,还有被引文献著者不曾覆盖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可见《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的影响广度、地域分布几乎覆盖全国。
被引量是作者在学术研究领域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被引用次数多的论文作者一般为该领域内有影响的学者,高水平的作者群是期刊高影响力的重要保障。虽然本文所涉及的论文仅仅是2001~2010年发表在《大连民族学院学报》上并被CSSCI来源期刊所引用,而不是作者这一时段发表全部论文数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的作者群情况。目前,在该刊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学术造诣深,专业水平高的作者群,这是拥有高质量论文和高引用率最有力的保障。
(1)注重质与量的契合。一方面,增加载文量,如扩版、分版,可以更多地报道科研成果,在不降低论文选择标准和学术水平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学报的被引量和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在载文量不变的前提下,也可以走精品路线,优中选优,把社会科学方面来稿中真正高质量的论文刊登出来,一样可以提高期刊的学术声誉度。所以学报要在学术影响力(质)和载文量(量)之间找到适当的契合点。
(2)协调特与弱的关系。《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所载社会科学论文近年来多次被CSSCI来源期刊引用,而其中“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论文贡献不小,这和《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坚持为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是分不开的。在继续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等相关问题,做大做强“民族学”等特色栏目和优势栏目的同时,还要带动尚未被CSSCI来源期刊引用的法学、哲学、宗教等类论文水平提高,实现整体的进步。
(3)倡导奖与助互补。对一些有影响力的高水平作者而言,稿费和科研奖励积分的确是微乎其微。编辑部可以联合图书馆为这些作者提供一些辅助工作,如查阅与整理文献、代为投稿等外围工作,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擅长的科研创作中。甚至可以给他们小小的“特权”,提高他们对《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的投稿忠诚度。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对提高刊物的质量和影响力相当重要。对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作者,学报可以通过举办学术沙龙等活动,和作者一起探讨学术热点、论文写作、期刊投稿等话题,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4)推动起与承的递进。文献的引用代表着科研工作的传承,如果编辑部能抓住科研项目的源头,鼓励作者将科研工作的开篇之作投到本刊,那么其以后投向其他刊物的文章定会引用之前的成果(合理自引),这也是提高期刊引用率的有效手段。
[1]朱剑.“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不能误用[N].社会科学报,2012-02-23(005).
[2]苏新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设计与应用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9):95-102.
[3]刘颖.基于CSSCI的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g指数评价研究[J].现代情报,2012(8):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