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开发

2013-09-19 12:16万晓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考核技能情境

万晓燕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 436000)

1 课程的涵义及其发展

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定义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仅仅指学习内容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课程的内涵相应发展。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泰勒认为课程即经验,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总的来说:课程不仅仅是教育内容,还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情境构成的课程系统。因此,课程开发不仅要开发课程内容及其排列顺序,还要开发包括课程资源在内的整个系统。

2 急救护理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急救护理是培养学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紧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的一门重要的专科护理课程。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这种能力又是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因此,急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3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3.1 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教师按照教材、教参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扼杀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片面强调以传授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课堂教学,即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单项技能训练为轴心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护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特别是不能适应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急救和危重病监护技能应用的需求[1]。

3.2 课程内容脱离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大多选用的教材是本、专科合用的《急救护理学》。一方面该教材以急救知识理论体系为主,而急救技能实践操作部分较少,学生较难掌握救护技能,教材不能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教材内容结构不适合高职护生,如院内救护、院外救护交叉介绍,中间还穿插着ICU监护,教材内容的排序不是按照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工作过程排序(院前救护、医院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从发现患者发病到重症监护,是一个连续的救护过程,按照这样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才符合高职护生的认识规律。否则,会造成高职护生学习吃力、思维混乱,不能充分发挥高职护生在急救护理课程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制约了护生急救能力的养成和发展。

3.3 急救护理课程教学评价不合理

单凭期末急救理论知识考核或者单一急救技能考核均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综合情景最能反映学生对危重病情的判断能力、应对紧急处理的急救能力,注重教学评价过程化、多种评价相结合,使教学评价更趋完善。

4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动态的却又是相对稳定的。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应按照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需求,在开发实践中,确立急救护理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思路。

4.1 课程开发的理念

在急救护理课程开发中,应始终坚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意识和“时间就是生命”、“德技并重”的课程设计理念,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4.2 课程开发的思路

4.2.1 课程目标设定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方案,力图达到的标准或预期的学习效果是课程研制过程的准则,是学生在学完某个专业课程后将要达到的或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2]。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教师经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医院护理专家的意见,认真分析急重症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课程特点,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生知道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急救与监护的相关知识;②学生知道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知识;③学生知道与急危重症救护相关的人文和法律知识。(2)能力目标:①能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及病情变化,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②能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及配合医生抢救,培养快速有效的应急能力;③能参与灾难及意外伤害救护,对伤员正确地检伤分类及安全转运,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3)综合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意识,反应敏捷,行动迅速;②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救死扶伤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③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4.2.2 课程内容组织 为达到课程目标,根据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中三大救护情境(现场救护、急诊科救护和重症监护)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选取课程内容,同时考虑社会需求、护士执业资格、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将现场救护、急诊科救护和重症监护确定为3个学习情境,选取最常见的14个项目救护任务作为学习任务,开发校本教材《急救护理》。将急救护理的3个学习情境,按照急危重症患者从院外到院内的救护过程进行排序,14个项目任务则根据急救护理工作,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训练的规律序化后,进行项目教学。课程内容见表1。

4.2.3 情境教学的实施 急救护理三大情境14个项目任务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情境教学进行。课前,组织学生参观急救中心、急诊科、ICU等实际工作环境,并考察每一场境的护理工作任务,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熟悉急救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课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案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或床边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后,通过综合训练检测学生对本阶段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情况;课后,通过临岗见习以及最后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再次在实践中将知识、技能、态度融为一体。

4.2.4 教学方法体系的形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方式、手段的总和,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和载体。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体系,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项目任务。通过同学之间扮演患者和护士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换位思考,并体会工作任务,树立服务意识。(2)采用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将班级分成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任务、分解任务、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树立集体意识。(3)采用现场教学、仿真演练法。以技能训练为中心,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同一操作的应变能力。(4)采用小组评价法。每一项急救操作技术都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经小组评价良好后再经过任课教师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合格、差。

4.2.5 考核方式的改进 考核不能仅以一次闭卷考试结果评定成绩好坏,随着课程的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也要做相应的变动。考核不仅是手段,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包括平时学生的到课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结果评价主要指最后的综合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2)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是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组长对组员的评价。教师评价是根据学生平时的情境测验和单项操作考核做出的评价。(3)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是指从题库抽题闭卷考试,实践考核是将急救情境项目制成卡片,学生随机抽取进行考核。

5 结语

基于急救护理工作过程的急救护理精品课程建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急救能力强的急救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随着急救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护理课程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培养高技能的急救护理人才,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表1 急救护理课程内容

[1]孙雪洁,张迎霞,付靖.急救护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63.

[2]壮国祯.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育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考核技能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护患情境会话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