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抗法和显微镜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对比分析

2013-09-19 12:17:02赖添娣李佰灵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0期
关键词:抗法血细胞显微镜

赖添娣,李佰灵

(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26)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细胞分析仪具备了快速、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成为血小板计数的主要仪器,能及时给临床提供有诊断价值的参考资料。但现阶段大部分仪器采用电阻抗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受限于其计数原理的局限性、干扰因素和血小板本身具有易黏附、聚集的特性,导致结果可能出现异常,需结合显微镜计数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本文通过KX-21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两种方法对不同水平血小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各自的优劣,以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我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300例,其中男175例,女125例,年龄8~58岁,平均33岁。

1.2 仪器与试剂

KX-21血细胞分析仪和原厂配套试剂、质控物、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抗凝管、尼康显微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配制的草酸铵稀释液。

1.3 实验方法

1.3.1 血细胞分析仪法 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前,用原厂提供的质控品做好室内质控(高、中、低值),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于1小时内对患者的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

1.3.2 显微镜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操作,计数两次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差异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当血小板介于 (50~100)×109/L、(100~300)×109/L、(300~350)×109/L时,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小板<50×109/L和>350×109/L时,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血小板计数结果的比较(±s,×109/L)

表1 两种检测方法血小板计数结果的比较(±s,×109/L)

注:与同组KX-21计数的结果比较,*P<0.05

检测方法 <50(n=60) 50~100(n=60) 100~300(n=60) 300~350(n=60) >350(n=60)40.60±9.3543.38±9.48*KX-21显微镜法78.25±14.2277.43±14.10174.38±36.72328.48±41.32413.52±63.25172.19±37.10326.76±42.20408.34±65.32*

3 讨论

血小板计数在临床应用上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但由于血小板体积相对较小,而且容易发生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且血小板计数时的干扰因素较多,常常影响到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1]。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中巨核细胞,平均容积为7.2fl,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对于血小板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或接近参考范围的标本,电阻抗法和显微镜法测定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面对临床日益增多的标本,血细胞分析仪快速、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的特点明显优于显微镜计数法,而且还避免了不同操作者之间的系统误差和主观因素,因此,日常工作中,优先选择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在正常参考范围或接近正常参考范围,且血小板直方图无异常的情况下不再进行显微镜复核。

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是利用血小板非导电的性质,在通过仪器内小孔时会引起瞬间电阻变化产生相应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一般将体积在2~30f l范围内的血细胞颗粒计数为血小板。但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和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有时难以计数[2]。当血小板<50×109/L时,电阻抗法结果低于显微镜法测定结果,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有些血液系统疾病常伴随血小板形态的改变,体积大的血小板增多或增加血小板的凝集速度,使得这些体积偏大的血小板被误认为体积小的红细胞而不是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3]。个别患者的EDTA抗凝血在室温条件下可发生血小板EDTA依赖性凝集;某些患者存在药物性血小板抗体,造成血小板相互凝集或与其他细胞结合,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当血小板>350×109/L时,电阻抗法结果高于显微镜法测定结果,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CV降低的标本,两种方法测定的血小板结果差异更大。这可能是电阻抗法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将部分患者体积小的红细胞归入血小板引起结果假性增高,也可能是将疾病产生的类似于血小板的颗粒物质和细胞碎片归为血小板引起结果假性增高。因此,在自动化分析仪飞速发展的今天,血细胞分析仪虽然具有快速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但它只是一种过筛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法[4]。显微镜法在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的情况下是电阻抗法的有益补充。对血小板明显减少、明显增多和直方图异常的标本,需用显微镜法进行复核,从而得出更准确的检验结果。

总而言之,电阻抗法和显微镜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常规检查中应优先选择电阻抗法进行血小板计数,使其能快速、高效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在电阻抗法测定结果异常的情况下,应结合血小板直方图和MCV等指标,结合显微镜法对血小板计数进行复核,做出综合判断,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1]许丽霞,叶彩丽,刘集鸿.XE-2100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血小板计数的比较[J].广州医药,2012,43(4):53-55.

[2]朱忠勇.准确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3):131-132.

[3]陈小剑,舒旷怡.光学法纠正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1例[J].检验医学,2004,19(4):284-287.

[4]秦海秋,郭辉.分析仪法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2007,22(8):123-124.■

猜你喜欢
抗法血细胞显微镜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河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2 08:30:16
显微镜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显微镜下看沙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
一段鲜为人知的援越抗法历史
军事历史(1994年6期)1994-08-15 08:56:38
援越抗法名将——刘永福
军事历史(1991年1期)1991-08-20 06: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