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越狱》和《潜伏》看中美电视剧中的“英雄”

2013-09-19 09:20王卓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教师博士
电影评介 2013年1期
关键词:越狱英雄主义迈克尔

□文/王卓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教师,博士

电视剧《越狱》剧照

电视剧《潜伏》剧照

《越狱》是美国FOX电视台推出的电视连续剧。大致讲述了弟弟迈克尔为救蒙冤入狱的哥哥不惜自己深陷囵圄,然后如何策划并实现越狱的故事。由于剧情紧凑、悬念叠出,一经推出就获得极高的收视率。而且通过网络,在中国也受到了大量美剧粉丝的追捧。《潜伏》是中国大陆2008年推出的一部谍战剧,主要描述的是主人公余则成,一个国民党特务如何转变成共产党的间谍,在敌内“潜伏”直到解放,继续奔赴台湾从事潜伏工作的故事。由于情节紧张、人物刻画鲜明,成为中国电视剧近年来少有的佳作,并确立了谍战剧的类型。尽管《越狱》与《潜伏》在剧情设计、情节构思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两剧大体还是属于情节剧的范畴。情节剧是最早来源于戏剧的一个概念,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到电视剧的创作中,是指“戏剧情境险恶多变、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剧情发展中包含着大量偶然及巧合的因素,充满了紧张的戏剧场面。”(情节剧,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471258.htm)情节剧在诞生伊始就常在曲折的情节中包含着惩恶扬善的道德宣传。《越狱》和《潜伏》同样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展现着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在起伏跌宕的剧情中让观者体味着英雄与他们的魅力之光。《越狱》里的迈克尔为了友情和自由,一次次的陷入绝境,又一次次的反击,最终付出了生命;《潜伏》里的余则成在面对各种危险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献身,并且为了信仰,放弃了个人幸福。尽管出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但他们身上都有着“挽狂澜于既倒”的气质,“敢为人之所不敢为”的无畏,可以说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本文希望通过这两部颇有人气的电视剧的比较,简单提炼出中美电视剧在各自输出的英雄观上的差异。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中美两国的电视艺术不约而同的都有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意识。正如美国电视学者哈尔·希梅尔斯汀所说,英雄是电视情节剧的核心,“经典英雄活动的世界是一个情感色彩强烈的世界,又是一个严酷的世界,那里的规则包括对体能和道德无休无止的考验和经常不断的死亡威胁。英雄代表了一种精心界定的价值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善良最终战胜邪恶,在神的帮助下,英雄们的活动结束混乱,重建秩序和安定。”英雄是“社会的类型”,“英雄是从想象与象征的文化谱系中抽象出来的,他们为人们提供了试图效仿的典范。”“在电视情节剧中,这些社会典范作为形象或符号发挥着作用,它们被按照我们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构造出来,并用来强化公众对于合理有序社会关系的共同信念。”(《中美电视艺术比较》,苗棣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200页)

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弘扬英雄主义,为现存的社会关系提供信心的共性之下,中美两国的电视剧又有着不同的偏重。美国电视剧中充满了个人主义的英雄形象;而在中国电视剧里,集体主义的英雄精神则长盛不衰。这种价值观上的偏重产生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时也受着两国不同的社会体制和电视结构的制约。

美国是以个人主义原则为伦理道德基础的国家,源自于清教主义理性原则与对个人自由追求的个人主义是美国民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美国关于人的价值的核心。个人就是目的本身。因此在美国电视剧中,处处体现个人生命尊严,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强调个人对于自我命运的主宰。在美国电视剧中,最早的西部片可以看作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最直接的产物。在电视的早期年代,西部片里那些携枪的美国拓荒者的神话通过媒体被大大强化了,并获得巨大成功。就如一部早期著名西部剧的剧名描述的那样,《孤独骑士》永远是西部剧中的主角。他们无亲无故、无根无基,只凭着一匹马、一支枪和惊人胆魄、一身正气,就在茫茫西部完成了一个接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个人的力量建立起社会正义和秩序。表面看起来美国的西部剧跟中国的武侠剧有些相似,但武侠剧中的郭靖、杨过、令狐冲们,总是被复杂的社会关系搅得进退维谷,而美国西部剧中的英雄们却永远是孤独而自由的,不论情节还是影像,都在努力创造出一种“自由的孤独”的诗意。

回到《越狱》,剧中男主角迈克尔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使他成为越狱团队中的领导和英雄。从剧情来看,迈克尔故意入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救出无辜的哥哥,为着这么一个单一的、也非常私人化的目的,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依靠个人之力周旋于监狱的群魔之间,并和强大的国家机器相抗争,所有这一切都是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风格的表现,而正是这种风格才是现时代年轻人所崇尚的,而这也正是《越狱》吸引少壮派观众的主要原因。

相反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古至今,中国人一直以来强调的就是集体主义,集体是伟大的,个人是渺小的。相对美国人的自我价值主要存在于直接的个人的选择当中,中国人“自我的观念深深植根于社会阶层的观念之中,人们往往围绕包括自己祖先和将来的后代在内的直系家族来构建自我,这就意味着家族里的成员已经做的、正在做的或者将来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属于自我的行动。中国自我的连续性就这样包含着家族成员们所经历过的无奇不有的时间延伸到一代又一代。”(《美国文化模式》,卫景宜、爱德华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180页)在这样的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背景下,又由于国家电视台具有通过节目鼓舞人、教育人的宣传目标,因而在中国,以集体本位主义为价值观的作品占据主流,中国电视剧所宣扬和歌颂的是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他人利益而舍弃个人利益的英雄人物。在《潜伏》中,余则成误以为翠平牺牲的时候,画外音是“余则成知道,他只有这一夜悲伤的权力,明天还要继续他的使命,上级已经下令撤离,但他不能走,一定要搞到潜伏特务的名单,每当身边有人死去,他都会想到自己活着的价值,这是他更大的悲伤,他屡次告诉自己,你是殉道者,你要承受这些折磨,这些折磨就是理想的代价,必须全部承受,直到死。”这是剧中最感人的地方,也是剧中余则成的心情最柔软的段落,通过这种内心的独白,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使观众进入人物的心里,并完成了接受一种思想感化的过程。另外,当解放就要到来,余则成本可以选择自由的生活,但由于组织需要,他最终离开爱人去了台湾,继续我党的潜伏工作,牺牲了个人一生的幸福。当他最后展开双臂为翠平暗示情报所在的时候,观众们分明看到的是一场爱人的诀别,除了为他最终的选择唏嘘,同时也充满敬仰之心。

另外,近几年中国表现集体英雄主义的电视剧除了传统的军事题材之外,又有新的开拓,革命历史剧、案件侦破剧和政治反腐剧都成为张扬集体英雄主义的最佳形态,比如象《誓言无声》、《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重案六组》等等。不过与美剧中“亨特”或“杰克”式的孤胆英雄不同的是,这些电视剧中所展现的英雄更多是一个集体,一个大智大勇、同仇敌忾、齐心协力的特殊战斗集体。集体里有个人,主角是全组的灵魂和基础,用自己的沉着和冷静去关爱和帮助每一位组员,用机智和果敢指挥全组给予犯罪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用自身的丰富经验和大智大勇率领着这个特殊战斗小组完成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这才是中国电视剧里真正的英雄。(《中美电视艺术比较》,前揭,216页)

而在美国,一切从经济利益出发的商业电视组织需要迎合观众的胃口,让观众能够一时摆脱现实生活的困扰,在虚幻而又痛快淋漓的个人主义胜利中找到一些喜悦和精神的慰藉。《越狱》在成功推出第一季之后,共连续推出四季,但是在第三季开播以后,收视率一路狂跌,据收视统计从1800万下降到了740万。在美国一周黄金时段收视率排行榜上,更是掉到30多名,是什么让曾经不可一世的《越狱》陷入收视低谷?其实,抛开剧情,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剧中唯一一个闪耀着温情光芒的角色莎拉死了,因为扮演者怀孕生子,这个角色不得不被编剧“置于死地”斩首示众。于是观众怒了,纷纷表示要以罢看“祭奠”莎拉。因此在第四季中,莎拉不仅“起死回生”还解释了她之前的遭遇。但遗憾的是迈克尔为了营救莎拉,不得不最后一次铤而走险……他最终不能和莎拉天长地久,没能活下来,以美剧少见的英雄惜去做了遗憾收官。

在涉及表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美国电视剧尽量避免出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特别是二者出现不可调和的冲突和对立,而是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只要个人利益得到尊重,集体利益最终能够也是得到尊重的。在美剧里,为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而舍弃家人的生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有意思的是,在《越狱》里,迈克尔要揭穿的是以女总统为首的利益集团的阴谋,只身对抗的是美国的秘密特工组织等国家机器。

还要提及的是,《越狱》与《潜伏》在塑造“英雄”的同时,都引入了“情”这个元素,使英雄们不再显得冷酷,而更多了几分温情与柔情。《越狱》中讲述最多的是兄弟之间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这就像《越狱》制片人所提到的,这部剧的初衷是为了展示男人之间的友情。这种友情,显示出朋友之间信任的重要。由于信任,迈克尔可以在一群人的帮助下,集体逃离。然而也正是信任,迈克尔出狱之后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全剧爱情在这里没有着色更多,然而一旦出现,就成为最温暖人心的力量,并且也成了全剧的终结所向——迈克尔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爱人的自由,这与好莱坞惯常的大团圆式的结尾颇为不同,该剧执行制片人Zack表示“走安全路线自然是没什么好玩的。保守的剧情发展也许会让剧集延续更长时间,但十年过后你还会记得么?我不知道。可我相信《越狱》是会被人铭记在心的。它是否就是完美的?当然不是。然而它是独一无二的,富有戏剧的张力,充满了象征意义。”(《制片人谈越狱结局,迈克陷入亲情爱情两难》,http://music.yeshj.com/comment/64520/)以娱人耳目的《越狱》最终回归了人性中这个大大的“情”字。同样,与以往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中人物与爱情绝缘不同,在电视剧《潜伏》中,剧中展现了“爱情和信仰”的多重关系,用编导者的话说,是为了要体现“革命者的爱情可以是浪漫的”——在执行革命任务中,也交织进行着余则成与三位女性的爱情经历,在革命与爱情之间设置了张力,使得故事更具可观性。余则成在经历了失去恋人和引路人左蓝的痛苦后,又与翠平生离,并与晚秋结婚,继续潜伏。该剧用翠平抱着孩子在山上遥望等待的镜头和远在台湾的余则成看着和晚秋的结婚照流泪的画面,营造出了与死别同样凄美的氛围,甚至更加残酷。可以说剧中也有情,甚至有欲,但是情不是主创要集中描述的,余则成所面临的种种情感线索都是为了衬托出这个人物所具有的坚定信念,这些情感都要服从于这种信念,也升华了这种信念。

简而言之,英雄崇拜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而英雄主义的核心在于评价英雄的社会价值,不同文化的分歧就在于怎样的人能被视为英雄。中美两种文化按照各自的价值系统创造了各自的英雄。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反映出两种文化对英雄的定义和看法,两种文化中英雄的不同点体现得最为明显,但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归根结底,创造自己的英雄来保持其精髓是每一种文化的责任和目标。

猜你喜欢
越狱英雄主义迈克尔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蝴蝶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