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钟祥市机关幼儿园 殷星明 何登敏 谭帅敏
2011年,我园申报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题《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获得了批准。一年多来,我园通过文献法、行为研究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材料的提供策略。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影响到对材料进行探索与操作的结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那么,适宜的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研究和借鉴,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操作材料的组成和操作方式决定了操作活动的目的性。一份适宜的操作材料呈现出来,有经验的老师能一眼看出操作该材料能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因此,希望幼儿通过操作实现什么教育目标,其操作材料就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来准备,并确保材料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以利于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无目的性凑在一起的操作材料只会让幼儿的活动随意无序,甚至因无聊而破坏材料。
当然,操作材料所蕴含的教育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维的,能随幼儿能力的提高而加深难度。单一教育目标的操作材料、操作方法相对简单,而多维目标的操作材料能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活动需要。
如我园为幼儿制作投放的操作材料“小刺猬穿花衣”,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可完成“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的多重任务。材料很简单,用硬纸片制成小刺猬形象,在背部别上一定数量的彩色曲别针即可(如图1)。这套教具,小班可以用来练习5以内点数,中班练习点数10以内的物体,到大班可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完成1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幼儿通过实物操作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关键经验。
图1.操作材料“小刺猬穿花衣”,可练习10以内点数和10以内数的分解和加减练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操作材料不仅是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工具,更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媒介。这就注定数学操作材料的提供应强调其学科严谨性,不能随心所欲。
首先,提供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难度要适宜。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提供有一定难度,符合且稍高于幼儿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材料,能激起幼儿旧知识和新认识之间的矛盾,促使幼儿积极进行思维活动。让幼儿稍作努力能完成操作活动,达成教育目标,在获得数学经验建构数概念的同时,获得成功与心理上的满足。避免幼儿因操作过难而放弃,因过易而没有兴趣。
我们也应注意到,幼儿容易被新鲜刺激吸引,给幼儿提供的材料、操作方式不应太过花哨、太过新奇。一位教师为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准备了8条小金鱼给孩子练习分解,想着反复用一块彩色塑料片将鱼缸中的小鱼自然分成两份,就能记录不同的分法。但孩子们看到小金鱼,有的拍打鱼缸,有的议论哪条好看,有的用塑料片驱赶小鱼,甚至有的直接把手伸进了鱼缸,完全忘了老师的要求。于是乎,操作现场水花四溅,活动只好草草收场。这就是材料准备不当,转移了幼儿注意力,弱化了教育目标。
其次,围绕教育目标,操作材料的数量、材质、操作方法等方面,均应体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能准确诠释教育目标,不能有认识上的偏差。如“认识长方形”的操作材料,应提供平面的长方形卡片、图片给幼儿,而不能提供书本、盒子之类的长方体物品,使幼儿混淆概念。
在材料提供方面,除了数量必须满足全体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外,还应具有多样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对一种操作材料的持续专注时间不会很长,而一种操作经验的获得和数概念的建构,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积累形成。要想使幼儿对数学的探究始终保持新鲜感,始终充满浓厚的兴趣,就必须有足够的材料吸引幼儿操作。
所以,我们按照“多种材料指向同一目标”的原则,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反复进行同一目标的练习,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需要。如小班“按物体特征分类”活动,我们提供塑胶动物、泡沫植物、塑料积木、绒球、干果、纽扣等十多种材料,让幼儿依据材料的外观、颜色、材质等特征辨析分类(如图2)。
图2.练习“按物体特征分类”的操作材料
又如中班“按数取物”,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数量为55的棋子、雪花片、桃核、银杏果、小棒、笑脸图片等材料,让幼儿练习点数10个以内的物体(如图3)。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使幼儿百玩不厌,通过操作不同的材料,幼儿会发现操作结果都是相同的,以此激发幼儿思考,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
图3.练习“按数取物”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探索活动常常源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幼儿只有对操作对象感兴趣,才会主动探索,且这种兴趣越浓,幼儿探索活动就越持久。
操作材料的外观、声音、形态、特质、操作方法等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幼儿就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如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色彩鲜艳的,形态尽量选择立体、形态各异的,材质尽量选取多种多样的,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一些物体也可作为操作材料提供给幼儿,比如小石子、夹子、杏核、曲别针、印章等等;操作形式也应是多样的,可以使用画、剪、贴、撕、摆、夹、拼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并获得成就感。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认识到: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通过幼儿与材料间的持续互动,帮助幼儿有效建构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