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网络教育学生职业倾向调查研究

2013-09-18 02:14孙道金
中国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所学职业专业

□ 孙道金

高等网络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在职人员、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说,网络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职业教育。在职业竞争激烈和优质学习资源稀缺的当下,网络学习者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与职业倾向之间的匹配程度如何,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工作绩效。学习者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职业倾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高等网络教育中开展学生职业倾向评测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概述

一般来说,职业倾向是个体的职业愿望,是在职业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美国人力资源专家Schein(1987)提出过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他认为,“职业倾向实际上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1]。

1957年,苏普提出职业倾向包含15项内容。1961年,康奈等将这15项内容归纳为安全和福利、名望及创造性、社会和艺术、独立性和多样化、工作条件和同事等六个维度。1982年,莱思进一步从中提炼了利他、满意、名望和个人发展等四个要素。二十世纪以来,有关职业倾向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以霍兰德职业倾向理论及其评测量表的影响最大。霍兰德将职业倾向分为六个类型,即社会型(S)、常规型(C)、企业型(E)、艺术型(A)、实际型(R)和调研型(I)[2]。社会型个体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擅长从事与他人沟通的工作;常规型个体具有耐心、细致、忠诚、有毅力等特点,喜欢从事常规的、有序的工作;企业型个体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喜欢冒险,善于制订计划、组建团队并能充分发挥队员潜力以实现目标;艺术性个体倾向于富有想象的活动,喜欢更低程式化的工作环境;实际型个体对现实的物体具有强烈兴趣,喜欢从事规则较为明晰的技术性工作;调研型个体热衷于相对较为抽象的问题,喜欢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工作[3]。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理论,上述六种职业倾向按R、I、A、S、E、C的顺序分布在一个圆周上,相邻的类型之间相关程度最大,相间的类型之间相关程度一般,相对的类型之间相关程度最小(图1)。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理论,职业环境也可以分成相同名称的六个类型,个体的职业倾向与职业环境之间的匹配程度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4]。在职业选择中,当个体的工作环境与其职业倾向类型相一致时,个体更容易得到乐趣和内在满足,更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5]。

职业倾向测评是确定个体社会职业方向的科学手段。在高等网络教育中开展职业倾向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试图从学生的职业倾向入手,分析学生的专业选择、职业倾向、职业选择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出并检验以下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学历起点、不同专业选择的学生在不同的职业倾向类型上分布是否均匀,不同群体的学生在所学专业、职业选择、职业倾向三者之间的匹配程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图1职业倾向类型关系示意图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开发完成以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该量表进行了本土化的修订。本研究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方俐洛等于1996年编制的霍兰德中国职业倾向量表[6]。该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即:活动、潜能、职业和自我评判,每个分量表分别包含六个因素,六个因素分别对应于六个职业倾向类型,量表中的评测项目共计192个。活动、潜能、职业三个分量表题项的记分采用2值记分法(0~1分),自我评判分量表题项的记分采用7值记分法(1~7分),学生填写后将不同职业倾向题项的得分相加即为该职业倾向的得分,得分最高的职业类型为该学生的职业倾向。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接受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的在籍学生。调查通过网络收到271份问卷,经过整理、复核后,得到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为94.8%。研究中利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经检验,本研究中的六个职业倾向类型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分布在0.85~0.90之间,信度系数总体较高。

在257份有效样本中,男生、女生分别有83人、174人,分别占32.3%、67.7%;年龄分布在20~47岁之间,平均年龄28.7岁,20~30岁年龄段的样本最多,共计167人、占65%;入学批次涉及200103~201203中的16个批次,其中201103、201109两个批次的样本最多,占42.1%;在专业方面,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法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财政学等11个专业均有样本,其中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三个专业样本数较多,分别为62人、56人、40人,分别占24.1%、21.8%、15.6%;跨专业、原专业样本数分别为101人、53人,分别占39.3%、20.6%;在入学层次上,共有本科二学历、单科选修、高起本、高起专、开放生、专起本等7个层次,其中专起本样本数最多,计140人、占54.5%;在教学站分布方面,样本共涉及51个教学站,其中北京教学站样本最多,计157人、占61.1%。

三、研究结果

1.职业倾向整体特征

在六个职业倾向类型中,职业倾向呈现了多元化特征,但学生人数分布不均匀,见表1。总体来说,社会型(S)、常规型(C)、企业型(E)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际型(R)、调研型(I)的学生人数很少。具体来说,社会型学生85人、占33.1%,常规型学生63人、占24.5%,企业型学生54人、占21%,调研型学生5人、占1.9%,实际型学生11人、占4.3%。

表1学生的职业倾向分布

社会型、企业型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这类学生善于与人交往、喜好变化、擅长表现且愿意影响别人,更适合从事与社交、管理等相关的工作。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属于常规型,这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忠诚、有毅力等特点,更适合从事常规的、有序的工作。调研型、实际型这两个类型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几个职业类型,这类学生不适合进行明确的、有具体分工和一定程序的工作,也不适合进行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科学研究工作。上述数据显示,学生所呈现的这种职业倾向特征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即“网上人大”)所开设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相应职业要求是较为吻合的。

2.学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和职业倾向的匹配程度

如表2所示,所学专业和职业选择相匹配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所学专业和职业倾向相匹配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2.3%,职业选择与职业倾向相匹配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6.7%,所学专业、职业选择、职业倾向三者完全一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3.6%。

表2学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职业倾向的匹配情况

可见,学生在所学专业、职业选择和职业倾向上保持了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表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生的专业选择大部分是比较理性的,大多数学生愿意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多数可以做到学有所用,绝大部分学生的职业选择是科学的、符合自己的职业倾向特征。但是也应看到,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三者之间没有做到完全匹配,因此有必要帮助这些学生认识到他们的专业及职业的特点,更好地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在就学时选学合适的课程弥补不足,在就业时寻找适合自身的职业角色。

3.不同学生组别的差异比较

(1)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六种职业倾向类型、四种匹配程度等方面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见表3。可以看到,女生在艺术型(A)、常规型(C)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企业型(E)、调研型(I)、实际型(R)上明显高于女生。

表3不同性别学生组的差异比较

相比较而言,男生比女生更偏好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喜欢竞争,敢冒风险,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比较适合从事企业型职业;男生比女生更偏好与物体打交道,喜欢摆弄和操作具体有形的实物,比较适合从事实际型职业;男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比较适合从事调研型职业。女生在艺术型、常规型两个类型上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适合文学、艺术类的工作,也更适合记录、归档、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如文秘、会计、编辑等。

男女生在职业倾向上的这种差别,是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以及传统文化的积淀所形成的。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促使职业倾向越来越中性化,男女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模糊、鸿沟越来越小,这就要求学生要注重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2)起点差异

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六种职业倾向类型、四种匹配程度等方面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见表4。可以看到,高中起点学生在社会型(S)上显著低于专科起点学生,这是由于专科起点的学生年龄普遍大于高中起点学生,在工作经历、社会阅历上比高中起点学生有更加丰富的经验,相对也有更为厚实的人脉资源积累。但在其他5类职业倾向上,高中起点、专科起点的学生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这表明,高等网络教育学生个体的职业倾向呈现了较高的稳定性,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提升而发生明显变化。在职业与专业的匹配方面,不同起点的学生没有呈现明显差异。

表4不同起点学生组的差异比较

(3)专业差异

研究中选取了样本较多的四个专业,即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等,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六种职业倾向类型、四种匹配程度等方面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见表5。在差异分析(one-Way ANOVA)中,方差具有齐次性时采用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事后比较法,方差不具齐次性时采用Tamhane’T2事后比较法。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a.在企业型(E)上,人力资源、工商管理、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得分显著大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得分显著大于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

b.在实际型(R)上,工商管理、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得分显著大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得分显著大于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

c.在更愿意从事自己所学专业上,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得分显著大于金融学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得分显著大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

d.在专业选择与职业倾向的匹配方面,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比例显著大于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

e.在各专业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倾向的匹配上,匹配程度都较高,各专业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表5不同专业组学生的差异比较

f.在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符合自身职业倾向的工作的学生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显著大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

调查数据表明,有超过半数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60%的学生选择了非相关职业、52%的学生的职业倾向与金融不相关。这种结果的产生或许与当前社会上的“炒股热”、“理财风”等现象密切相关,较多学生盲目追随这股潮流,导致专业选择失误。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应该对报读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和职业倾向的重点测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选择。

四、小结与建议

在高等网络教育中开展职业倾向评测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或课程、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于网络教育院校而言,开展学生的职业倾向评测有助于把握学生的入学质量、对开展职业指导和人才推荐,以及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本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1.向学生提供免费的专业性的职业倾向测试服务。网络教育院校可采用集体测试和个别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倾向测试服务。

2.开展职业倾向测评后的职业咨询工作。在职业倾向测试的基础上,由专业的咨询员与学生一起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自身特质,共同探讨如何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职业发展指导。

3.基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课程辅导。结合职业倾向的测试结果以及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网络教育学院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适合其职业发展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使课程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

[

]

[1]于施佳,张荣路.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特点和影响因子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6-47.

[2]陈硕.高职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与职业倾向一致性研究报告[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116-118.

[3]朱海,赵守盈.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53-57.

[4]程利娜.90后大学生专业、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吻合程度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65-66.

[5]余良,赵守盈.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63-67.

[6]方俐洛等.Holland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Z].[2011-10-1].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5581.

猜你喜欢
所学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