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瑶蕾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极易并发肺部感染,且老年人的咳嗽反射较年轻人弱,加之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低下,故患者的肺部感染较难控制,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将痰液排出显得尤为重要。采取合理的吸痰法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我科运用放置口咽通气管吸痰和传统的经口鼻吸痰法吸痰,前者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且损伤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其中男40例,女72例,年龄在80-93岁之间,平均年龄86.5岁。患者均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听诊双肺痰鸣音明显,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吸痰时患者意识均为清醒状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咽通气管吸痰组)57例,男22例,女35例,对照组(传统经口鼻吸痰组)55例,男18例,女3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1)观察组。口咽通气管吸痰组根据患者门齿至耳垂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通气管选择时宁大勿小,宁长勿短。采用反向插入法将口咽通气管置入口腔中,确定通气管已将气道打开,然后将吸痰管经口咽通气管插入气道深部进行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压力不大于200毫米汞柱。(2)对照组。口鼻吸痰组患者将吸痰管轻柔的经口或鼻插入咽喉部,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式吸痰,边吸边提,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压力不大于200毫米汞柱。
3.观察指标。吸痰前两组病人的肺部听诊情况以及心电监护氧饱和度情况;吸痰时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患者的舒适状况;吸痰时的有效咳嗽;吸痰后5分钟肺部听诊情况;氧饱和度情况;呼吸频率;气道粘膜损伤情况;10天后疾病转愈率;日吸痰总数。
4.效果判断标准。显效: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明显缓解,痰鸣音明显减少,无恶心、呛咳。有效: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明显缓解,痰鸣音明显减少,有轻度恶心、呛咳。无效: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无明显缓解,痰鸣音无减少,恶心、呛咳明显[1]。
5.统计方法。采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统计,组间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1.两组吸痰法结果比较(表1,表2)。
表1 两组吸痰法结果比较
表2 两组吸痰法结果比较
通过表1,表2可知,口咽通气管组病人在吸痰时痛苦小,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传统的经口鼻吸痰法虽简单经济,但其吸痰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往往导致吸痰不净。而且实际操作中吸痰管不易插入患者气道深部,在患者咽部反复摩擦,易损伤黏膜,使黏膜出血、喉头水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舒适感,使患者不宜配合,常抗拒吸痰。另外口鼻吸痰过程中常需要暂停吸氧,影响患者的氧饱和度。口咽通气管吸痰优点在于吸痰时减少了咽部粘膜的反复刺激,减少咽部粘膜出血损伤,并能缩短吸痰的时间,减少日吸痰次数,使患者的痛苦小,易于接受。此外,口咽通气管放置接近于会厌部,吸痰管容易放入气道深部,刺激患者的有效咳嗽,有利于痰液的吸出;且口咽通气管有开放气道的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呼吸通畅。
1.选择口咽通气管时应选择适宜的型号,宁大勿小,插入的位置应使口咽管远端位于会厌上方,否则不仅不能解除气道阻塞反而会使之加重[2]。
2.放置口咽通气管时采取去枕平卧位,肩下垫一软枕,保证口咽喉一直线。置入口咽通气管之前将口腔内分泌物吸引干净,放置时采用反向插入法,将口咽管的咽部弯曲部分向鄂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口咽通气管通过下压舌体防止舌后坠,支撑舌腭弓及悬雍垂,从而开放气道,并减少了从口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改善通气。置入口咽通气管后应确定其已将气道打开,可采取用手掌感觉口咽通气道口有气流进出即可[3]。
3.吸痰时需两名护士配合,一名吸痰,一名负责固定口咽通气管。吸痰结束后,拔出口咽通气管,洗净消毒备用。
综上所述,放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易掌握且吸痰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运用。
[1]杨筱敏.2种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6):755.
[2]黄 玲,黄 冰,潘灵辉,等.麻醉后口咽和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111.
[3]吴海英.陆晨英171例口咽通气管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经验体会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