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安 张敬文(海南省陵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海南 陵水 572400)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性高血压死率及致残率增加,各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临床预后〔1〕。因此,老年人更应该重视,及早控制高血压情变化。对于药物的选择,目前尚无最优方案。但研究已证明〔2〕,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发展的重要措施,其降压效果是单一用药所不及的,并且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缬沙坦+氨氯地平(缬-氨)、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氢)是较理想的降压药物组合,本研究旨在对比二者的在老年性高血压人群中的疗效,进一步优化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1年3~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9例,所有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排除有糖尿病、心衰、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及对本组实验药物过敏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氨组25例,男 9例,女 16例,年龄 60~70〔平均(65.14±4.25)〕岁;缬-氢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60~70〔平均(64.73±5.3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等比较差异不显著(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合理饮食及适量运动基础上服药,试验期间禁用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缬-氨组:缬沙坦80 mg/d+氨氯地平5 mg/d;缬-氢组:缬沙坦80 mg/d+氢氯噻嗪12.5 mg/d。两组均持续治疗14 w。
1.3 观察指标 在刚入组时及治疗后第7、14周分别监测24 h动态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水平。计算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BPV)以血压标准差除以平均血压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2.1 两组BPV的比较 缬-氨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14 w后24 h SBPV、白昼SBPV、24 h DBPV、白昼DBPV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氨组的夜间 SBPV、夜间DBPV、昼夜节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14 w后缬-氢组患者仅24 h SBPV、白昼SBPV出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氢组的夜间SBPV、24 h DBPV、白昼DBPV、夜间DBPV、昼夜节律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见表2。
服用药物7 w后,缬-氨组24 h DBPV和白昼DBPV相对于缬-氢组明显下降(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14 w后缬-氨组白昼SBPV、24 h DBPV、白昼DBPV较缬-氢组明显下降(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2 血浆NO、内皮素水平对比 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缬-氨组血浆NO升高,内皮素降低(P<0.05)。缬-氢组在服药14 w后同样出现血浆NO增高、内皮素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血浆NO、内皮素变化程度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临床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临床资料对比(±s)
临床资料 缬-氨组(n=25)缬-氢组(n=24) t值 P值高血压程(年)11.96±5.47 12.27±5.38 1.970 0.308 HDL-C(mmol/L) 1.34±0.47 1.46±0.33 7.546 0.156 TG(mmol/L) 1.81±0.58 1.45±0.47 1.301 0.923 TC(mmol/L) 4.05±0.84 3.85±0.93 1.467 0.681 SBP(mmHg) 179.46±7.55 178.94±7.87 2.068 0.262 DBP(mmHg)76.51±7.86 77.02±8.36 1.451 0.743
表2 两组BPV及血压昼夜节律比较(±s,%)
表2 两组BPV及血压昼夜节律比较(±s,%)
观察指标 缬-氨组(n=25)入组时 第7周 第14周 F值 P值缬-氢组(n=24)入组时 第7周 第14周 F值 P值24 h SBPV 12.16±2.43 10.68±1.79 8.19±1.37 21.157 0.001 12.14±2.47 10.43±2.51 9.10±2.46 12.207 0.001白昼SBPV 12.33±2.65 10.29±2.23 7.13±1.65 16.602 0.002 11.09±3.81 10.75±2.13 8.32±1.86 9.422 0.001夜间SBPV 9.38±1.85 8.66±2.34 8.40±2.36 2.654 0.068 9.75±2.35 8.83±2.45 9.34±1.69 0.698 0.263 24 h DBPV 15.16±2.64 13.51±3.75 12.24±2.65 9.087 0.001 15.94±1.62 15.67±2.78 14.72±1.08 1.677 0.194白昼DBPV 15.11±3.33 12.84±3.35 10.63±2.47 9.311 0.001 10.07±2.68 13.23±3.84 11.31±3.51 2.156 0.142夜间DBPV 11.16±3.45 12.06±4.33 11.46±5.53 1.533 0.523 11.52±2.39 12.43±3.77 11.35±4.01 0.483 0.643昼夜节律 6.26±5.43 5.57±5.31 6.36±6.34 0.478 0.487 6.97±4.64 5.14±5.05 6.65±5.83 0.662 0.728
表3 两组血浆NO及内皮素变化的比较(±s)
表3 两组血浆NO及内皮素变化的比较(±s)
参数 缬-氨组入组时 第7周 第14周 F值 P值 缬-氢组入组时 第7周 第14周 F值 P值NO(μmol/L) 28.23±14.68 46.48±19.34 68.79±20.87 31.363 0.001 35.24±16.67 48.26±21.47 66.37±19.73 27.861 0.001内皮素(ng/L) 47.34±8.06 37.13±9.72 33.04±7.26 11.759 0.001 46.69±9.19 39.45±7.32 34.54±8.89 9.736 0.001
有效的降压治疗可防止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缬沙坦是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能特异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循环和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动脉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等效应,能强力和持续性的降压〔5〕。此外,缬沙坦还具有改善肾血流动力学作用〔6〕,即通过减轻肾血管阻力,减少蛋白尿,延缓肾病进展,减少心力衰竭住院率,降低患者脑卒中风险。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噻嗪类利尿剂降压疗效确切〔7〕,是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本研究表明,缬沙坦+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氢氯噻嗪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可以降低老年患者多项血压变异性指标,且显著升高NO水平,降低内皮素水平。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以减少白天血压波动,这更利于维持全身器官(特别是冠脉)血供的稳定性,故推测其在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更有意义。NO及内皮素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对维持血管壁的张力和调节血流动力学都十分重要。已有研究表明〔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损害,NO和内皮素分泌失衡,导致血管张力调节紊乱,收缩功能增强,血管壁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高血压靶器官进一步损害。本研究表明两组药物在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均能升高NO,降低内皮素。所以,缬沙坦无论联合氨氯地平还是联合氢氯噻嗪,均可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延缓靶器官损害。
1 赵红艳,肖燕兰.动态血压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6):88-9.
2 张维忠.2004年高血压研究的循证医学新进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3):185-7.
3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9):641-9.
4 吴泽兵,张 颖,余其贵,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1):8-13.
5 华 琦.老年高血压合并多重危险因素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7-8.
6 刘梅林.老年高血压的积极治疗与平稳降压〔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10):585-7,592.
7 Dahlof B.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with RAS inhibitor/CCB combination therapy〔J〕.Hum Hypertens,2009;23(2):77-85.
8 Wallace SM,Yasmin N,McEniery CM,el al.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aortic stiffnes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Hypertension,2007;50(1):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