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设计研究

2013-09-17 08:29赵晟宇阮如舫
都市快轨交通 2013年2期
关键词:捷运高雄车站

赵晟宇 阮如舫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1)

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设计研究

赵晟宇 阮如舫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1)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中车站出入口设计问题,如对美学方面考虑较少、造型千篇一律、缺少创新性和艺术性等,选取台湾高雄的几个车站进行介绍与分析,对出入口造型、色彩、材质、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提出具体做法,以达到提升景观美学、彰显地域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设计;景观美学;高雄中图分类号 U239.5 文献标志码 A

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车站设计已逐渐成为焦点问题。

作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外部空间唯一的衔接点,在快速、有效的整合各种交通工具、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以其交通可达性强、人流聚集等特性作为城市发展的触媒点,其触媒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激发地域活力,具有地标性的独特景观设计也成为整个区域的焦点与核心。

车站出入口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门户,其与市民和城市公共活动之间联系紧密,尽管体量较小,但作为车站的一部分,除了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也是展现城市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窗口,对城市景观有重要影响,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对国内,台湾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1](简称“高雄捷运”)将车站融合周围环境以及城市历史背景、人文风貌中,采用现代化科技、环保绿色建材产品,运用多元的建筑手法来表现符合时代意义的现代车站。

1 高雄捷运概况

高雄位于台湾省南部,是当前台湾面积最广、人口数量居台湾省第2的直辖市,自19世纪末开港以来,已成为南台湾政治、经济及交通中心。高雄捷运是台湾第2个运营的大众捷运系统,以高雄市为中心,向高雄县等提供服务,规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建于2001年,捷运系统基本线网主要有南北向的红线和东西向的橘线。目前,线路全长42.7 km,共设有38个车站,其中地下车站28个,地面车站2个,高架车站8个,自红、橘两线分别于2008年3月9日及同年9月14日正式通车运营以来,象征着高雄都会区正式迈入具环保概念的大众运输时代。

高雄都会区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城市,有着山、海、河交织与富饶人文的独特空间氛围,考虑到捷运车站可带动都市活动、促进站域地区的发展,车站建筑造型会影响都市景观和形象,因此,高雄捷运计划中的车站工程成本占整个红橘线土建工程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政府、民众等共同沟通与讨论后,规划设计中订立红线以“历史高雄”、橘线以“海港礼赞”为各站的意象主题,各出入口造型及景观设计以整体高雄港都海洋氛围的波浪曲线为主轴,与行经区域不同的地域特色“海”、“运动”、“森林”、“市集”、“古城”等结合,强化民众对捷运工程的认同感、彰显当地的文化特质。

为鼓励具有创意的特殊设计,高雄捷运选了8个重要节点车站作为特殊车站[2],对其出入口、结构或屋顶造型等以较高标准的环保建材进行装修,具有多元化特色的车站风貌不仅深受大众喜欢,也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观光客,目前已连续荣获许多建筑景观美学大奖。

2 高雄捷运车站建筑设计

2.1 特殊车站

2.1.1 美丽岛站

美丽岛站位于高雄中山一路及中正路交叉口处,邻近有闻名的六合夜市,为红线与橘线唯一的交会站,共设地下3层,是现今台湾唯一的圆形车站,同时也是高雄捷运中运量及面积最大的一站。

由于本站为高雄重要的交通节点,其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将成为区域特色和风貌的代表,因此,设计目标为:以水为建筑的构成要素,使人们在地面层及地下层行径时,可以感受到海洋波浪漩涡的律动,体现海洋之都的独特魅力;以车站的丰富意象激发人们各自的想象空间,见证海港城市的发展;期望创造一个象征高雄重要记忆的公共场所,成为后代子孙创造梦想的地方,让和平的祈许集结于此。本站委由日本籍建筑师高松伸进行设计,国外建筑师参与公共建筑设计,这对高雄市而言为首例,并且具有指标意义,一方面,可为捷运建筑增添崭新风貌,提升高雄整体环境品质;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高雄的国际知名度,实现城市行销的功能。

四大主要出入口分布在车站圆环广场的四周:以双手“祈祷”的主题造型展现红线的历史主题(1947年台湾民主化运动爆发),期望能保持这个历史记忆,并透过合掌祈福的意象希望将民主的成果延续到未来;由几何学系统衍生而成严谨的几何图形后,使用800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玻璃塑造成3D曲面,覆盖在出入口的顶盖,波浪外形的设计充分展出示海洋律动的生命力、彰显海洋之都的独特魅力;采用透明、轻巧的强化胶合安全玻璃实现建筑的透明感,同时结合空间钢构桁架的结构设计展现出捷运科技的力量;在圆形广场设计直径约50 m的水池,将出入口周边的冷却塔、通风井、无障碍电梯等设施,以圆环形式融合波浪律动的手法进行美化设计,宛如一个由大大小小由船组成的舰队停泊聚集在此,驶入海洋,呈现高雄特有的港都风情(见图1~图2)。

图1 “祈祷”的主题造型

图2 美丽岛站出入口

设计者将高雄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地理特性所造就的文化特色融入到车站设计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法精心设计的出入口,不论是耸立在蓝天白云的阳光下或是在夜晚融入站内柔和的灯光里,都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与美的感受,成为高雄都会区的视觉焦点和重要地标。该站获得2009年台湾卓越建设奖、建筑园冶奖及中国工程师学会工程优良奖、第四届高雄市都市景观大奖,美国旅游网站BootsnAll[3]于2012年初评选全世界最美丽的15座地铁站,美丽岛站排名位居第2。

2.1.2 中央公园站

中央公园站周边有大立百货、新堀江、玉竹商圈等主要商业活动区,是青少年文化流行聚集地,且拥有中央公园及城市光廊等大型开放空间。站体长192.4 m,宽18.5 m,为地下2层岛式月台,是高雄捷运红线南段最优雅壮阔的车站。

本站以“摩登高雄”为风貌主題,委由英国籍建筑师理察·罗杰(Richard Rogers)设计。出入口“飞扬”长54 m,宽最大57 m,由16支斜撑钢柱固定于侧墙上支撑起200多t顶盖,其外形呈立体弧线型,如同一片自在飞舞的叶片,与中央公园丰沛的植栽相互辉映,象征高雄起飞、茁壮的意象;巨大的屋顶两侧向上扬起,将公园的阳光、绿意、水引入车站,既保证了良好的遮蔽、采光效果,也为乘客提供了一处舒适的空间;运用钢结构搭配易保养与替换的金属、玻璃、花岗石等天然建材,采用轻巧的架构模式,在透明空间中充分展现出结构力学与美学,银、白、灰白等色系表现了捷运出入口的轻量化效果,营造出车站的现代感与时尚氛围;屋面设计有点状开孔,日间阳光投射产生的光影随旅客的行径而律动,夜间透过开孔自下向上投射的灯光搭配照明系统,更赋予车站无限活力;其他两个开阔的出入口同样以拉高、昂扬的造型与主要出入口相呼应,体现出本站设计构思的整体性(见图3~图4)。

图3 “飞扬”的造型设计

图4 中央公园站出入口

出入口设计与公园景观充分融合,具有遮蔽、美观、地标等功能,独特的造型为车站及周边地区创建了崭新风貌,增强了高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国际知名度。该站获得2008年台湾卓越建设奖、建筑园冶奖及2009年全球卓越建设奖、第三届高雄市都市景观大奖,美国旅游网站BootsnAll于2012年初评选全世界最美丽的15座地铁站,中央公园站排名位居第4。

2.2 一般车站凹子底站

凹子底站位于凹子底森林公园地区,站体全长200 m、宽21 m,为地下2层岛式月台车站,邻近商业用地、特专用地及公园广场用地,未来发展值得期待,故将车站主题定位为“明日都心”。

车站设有4个出入口,其中D出入口位于森林公园内,为融合公园绿意盎然的环境特质,出入口由轻量化的钢架支撑起波浪曲面的薄膜结构顶盖,像一片可爱的云朵飘过,量体精简、独具创意的造型设计并没有对公园环境造成视觉冲击,相反,出入口设计运用极具通透感的薄膜材料和柔和的色彩,使其与公园环境相得益彰,互添风采;架起的出入口顶盖将户外的阳光、绿意引入车站内部,使站体内外与充满绿意的公园融为一体,并满足遮蔽、采光等功能;出入口运用薄膜材质,其半透光的特性配合照明系统设计,更显量体的轻快感、韵律感和层次感,从而营造周边独特的夜间气氛并兼具导引功能(见图5)。

图5 凹子底站

2.3 设计手法

从以上几个高雄捷运车站中总结出车站出入口的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点:

1)造型上,一般运用易变形的钢架与具通透感的大面积玻璃组合,取得良好的采光效果,各种结构形体或规则严谨或灵活多变呈非对称性,与现代化的都市气氛相呼应,外部造型大量使用曲线,自由流动的线条避免量体沉重僵化的压迫感,相反获得了轻巧、流动、平滑舒服、极具生命力的空间质感,更添艺术美感。

2)色彩上,一般采用透明、银、灰、白等素色调与建筑形体相融合,简洁、明朗更具都市色彩和时代感,通过控制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产生或轻盈或温和的感觉,有效表达出入口造型的意象,增添公共空间的活力,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

3)材料上,运用曲面透明印花玻璃或者大面积的数位艺术玻璃和具延展性的钢架结构相结合,轻盈的透明感减少了量体灰暗和沉重感,展现出结构美学,形成一定弯曲起状的形态,表达波浪的韵律感,更体现出车站的艺术性。

4)结构上,完全展现空间的组成构建,对于起围护和支撑作用的结构构件,通过对其承重力量感的强调手法来表现空间的张力,对于透光的玻璃、因拉伸而显精致的钢构件,利用其较轻盈的形态与结构构件的力量感形成对比,采用新型材料搭配精密的钢结构体系,如薄膜结构顶盖摒弃多余的建筑装饰,富有个性、生命力与时代感。

3 启示

3.1 与周围环境和地域特色相融合

在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进行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应在体现功能性、创造性的同时,和谐地融入大环境中,避免片面突出个性而忽略和谐统一的现象,要符合城市整体空间的形态和风格,促进城市环境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车站出入口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时空和地域特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的浓缩,是当地经济、技术、艺术、风俗习惯等地域特色的综合反映。高雄捷运部分站体虽然由国际大师合作完成,但仍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结合高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尊重高雄的港都、民主和工业等文化特色。因此,扎根于所在环境,挖掘地域特质,确立整体意象,在造型塑造上更多地融入历史风貌特征,提炼地域文化元素,赋予具有可识别性、象征性、艺术性和场所感的建筑空间形态,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最终达到传承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标。

3.2 有重点的设计,彰显城市独特魅力

高雄捷运车站强调重视舒适度、高质感、不奢华、不浪费的原则,透过设置特殊车站的概念,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结合都市计划,对38座车站所在的区位(位于商业中心、机场特区、城市交通重要节点、轨道交通转运站或交会站等)、周边环境(拥有重要建筑物、都市公园等)、历史背景(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地)、未来发展(将成为城市副中心或重要地标)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深入分析,并选择其中的8座作为特殊车站进行重点设计。

特殊车站不论是主题意象、出入口造型、选用的材质还是细部的装修都进行创意设计,或体现高雄特有的港都风情,或反映南台湾的自然资源,或勾勒沿线的风土人情,或保存居民的共同回忆,或投入巨资、邀请国际大师共同创造,独具魅力的作品都成为行销都市的绝佳题材,其自明性与地标性对于打造先进城市文化品牌、彰显城市个性和美学特质、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展示车站主题文化、体现建筑美学

一方面,公共艺术广义上是指借助一定艺术手段和材料媒介创造的以某一特定城市开放空间为依托,蕴含丰富社会精神内涵,具有一定形式、功能、面向公众的艺术形态,其载体包括壁画、雕塑、建筑构造物、建筑体表的装饰及标志物、地景艺术等;另一方面,建筑逐渐发展为一种综合不同领域的学科,成为一种对美学有着深刻体现的艺术形式。基于建筑和公共艺术都有着对环境美学创造的同质属性,高雄捷运在致力于将公共艺术融入车站设计的始终,引导激发出一种新的理念:将建筑作为广义公共艺术中一种新的类型,从而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意象和造型风格,为都市景观带来全新视野,引领建筑风潮。

车站建筑承载功能和审美的双重属性,建筑艺术化的思考可以是建筑体本身,也可以是其中构成元素的艺术诠释,赋予出入口空间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活力,软化整个站体,表达车站的主题意象,增加车站建筑的美学意涵,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和主题文化空间让人们对车站和城市产生认知,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并促进公共场所艺术化。

3.4 多元的设计手法,形塑标志性建筑

高雄捷运在车站出入口设计上根据所在区域特色,因地制宜。不论是创意设计出易形成视觉焦点的独特造型,还是简约、精炼的造型,都能彰显车站的主题风貌,创造清晰的场所感;色彩运用考虑当地民众的审美习惯和需求,注重同周围环境相呼应、与建筑形体相融合,有效表达造型意象,增强空间的整体性、秩序感,提升车站出入口的艺术表现力;材料的选择在秉承安全性、经济性的基本原则下,综合运用符合国际化潮流的新材料、蕴含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材料或兼顾环保的绿色建材,利用其色彩、质感、纹理等的不同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并且提升人们对区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出发点,出入口空间可呈现构件系统的架构模式,通过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表现车站建筑的结构力学与美学;营造人性化的光环境,表现出入口空间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呈现不同于白昼的色彩和光泽,更显造型魅力和艺术气息,独特的外观效果形成视觉焦点。

以上车站出入口多元的表现手法,力求达到安全、经济、美观的效果,更形塑为都市重要地标。

4 结语

高雄捷运车站如同一份丰富的都市美学盛宴,以整体高雄港都的海洋氛围订立车站主题,重视与周边环境的整合,结合城市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设计,将建筑视为广义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美学、出入口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并以多元的手法呈现,证明高雄在推动都市美学中的用心与创意,并以此来发展城市观光,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国际能见度,这些对于正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而言有值得借鉴之处。

[1]阮如舫.跟着捷运欣赏公共艺术:阮如舫的都市美学[EB/OL].(2009-11-25) [2012-09-28].http://blog.ylib.com/rufus/Archives/2009/12/25/12296.

[2]阮如舫.打开城市百宝盒[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高雄捷运车站专辑[M].高雄,2009.

[4]杨子葆.世界经典捷运建筑[M].台北:台北木马文化,2004.

[5]高海燕.城市轨道交通站场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Design of Exits and Entrances for Rail Transit Stations

Zhao Shengyu Ruan Ruf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1)

Abstract:Currently,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aesthetic values,originality and the artistic values of design have been ignored in designing exits and entrances for Chinese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s.Authors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entrances and exits for several metro stations in Kaohsiung.Some proposals were made on how to improve the design aesthetically,culturally and artistically in terms of the shapes,colors,materials,structures,etc.of exits and entrances.

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station;design exit and entrance;landscape aesthetics;Kaohsiung

1672-6073(2013)02-0058-04

10.3969/j.issn.1672-6073.2013.02.015

收稿日期:2012-10-08

2012-11-07

作者简介:赵晟宇,女,硕士研究生,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745958440@qq.com

(编辑:郝京红)

猜你喜欢
捷运高雄车站
车站一角
高雄焦宅
曼谷大修捷运线要十年赶超东京
高雄快轮直航大陆送年货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高雄食饮见闻
活动在高雄举行
地铁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