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改文风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2013-09-17 09:00金昌龙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芜湖文风党报

□金昌龙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安徽 芜湖 241003)

中共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尤其是关于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给地方党报报道领导活动和会议新闻指明了方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纷纷出台了进一步改进文风的实施方案。作为我国最基层、覆盖面最广泛的地市党报,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和地市党报特点,贯彻落实好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和“走、转、改”精神,是摆在地市党报面前重大而现实的政治和实践课题。

增强策划意识,创新版面内容

一是在创新政务报道上求突破。时政新闻是地方党报的重要内容,做好时政报道是地方党报的必修课。毋庸置疑,地方党报改进文风,必须在时政新闻上多动心思、多花功夫。努力以全球视野和百姓的视角报道政务新闻,更多地从会议和政务活动中获取并发布群众生产生活中关心关注的有效信息。通过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简化会议活动新闻报道形式,丰富新闻报道内容,让时政报道新闻化。

二是在“走基层”上下工夫。政务新闻占据版面相对减少以后,《芜湖日报》采编人员将重点放在走基层上。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先后策划了“新春走基层·走进开发区经济园区”、“新春走基层·凤还巢创业记”、“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优化发展环境 展示民企风采”等系列策划,记者们跑招聘会现场、开发区和经济园区企业、重大项目工地、大棚蔬菜田间地头、被拆迁户家中,通过与被采访对象拉家常,捕捉到一系列鲜活事例,丰富了报道题材。走基层系列策划也多次得到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充分肯定。

三是在经济报道上做文章。芜湖作为安徽省次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芜湖日报》注重强化经济报道,将二版新辟为经济版,每周一开设经济聚焦专版,就一段时期的经济热点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提升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品位,也引发了企业、商业、金融界对党报的信任和认可,扩大了党报的受众面和社会影响。今年4月份刊发的《创新创业激发江城民营经济春潮涌动》经济聚焦专版,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认为该稿件通过深入采访20余家民营企业,从“团队、技术、人才、设备、资金、品牌、执著、企业文化”等关键词入手,生动地描绘出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路径。

四是在“党报热线”上解难题。《芜湖日报》“党报热线”专栏在2012年被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安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成为报纸的一张名片。我们充分发挥这个名专栏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开设曝光台专栏,通过公布热线号码,对提供新闻热线的市民给予奖励,促进了党报与市民的互动,也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如近期针对农村带电电线屋檐田间绕着穿行,存在电击安全隐患的现象,刊发了《百余户村民打响“农电安全保卫战”》的报道,稿件见报后,供电部门立即着手整改,消除了隐患,基层群众对党报记者办实事充满了感情。其他稿件如《莫让步文亭成为“不文亭”》、《青山河违法汽渡为何屡禁不止》、《物业公司强制收取物业费合理吗》等稿件,都引发社会广泛思考,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五是在言论立报上提高度。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和眼睛。《芜湖日报》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在坚持办好时评专版的同时,在一版开设“江声”、“中江时评”专栏,紧扣社会实际和人们关心的热点设置题目。并组织评论员座谈,发展一批特约评论员队伍,提高了评论、言论稿件的质量。

增加有效信息,创新版面风格,让读者喜闻乐见

首先,要增加有效信息,即党报要给受众带来实用的资讯和信息。要适应受众新的阅读需求,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芜湖日报》为例,对开报纸一版头条一般不超过1000字,消息控制在800字以内,其他版头条一般控制在1200字以内,领导的一般性活动控制在300字左右。这样就腾出了大量版面,让位于实用新闻。要闻、新闻版稿件总量(含图片、图表、链接、资料、短评等)一般情况下整版不少于12条,其中图片和图表不少于2幅;专刊和周刊的稿件总量一般不少于6条,其中图片和图表不少于2幅。此外,我们打破以前头版基本无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的惯例,把“曝光台”专栏隔三岔五地出现在头版,以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其次,要创新语言风格,即语言要精练、朴实、清新、通俗,不拖泥带水。我们提倡“短、实、新”,力戒“假、长、空”。多用群众喜闻乐见、鲜活生动的语言,少用空洞乏味的数字;杜绝抄录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善于将文件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做到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再次,要精心美化版面,即在标题、图片和版面上下工夫,让党报可读,让新闻耐读。标题制作简洁明快,能准确表达文章的主题,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不做虚夸花哨、不知所云的标题。消息标题的主题字数一般不多于13个字,通讯标题的主题字数一般不多于15个字,副题不超过两行。标题要新颖,力求体现新观点、新思维,使用新语言,做到耳目一新、令人难忘、引人入胜。在提高新闻图片质量方面,我们提倡抓拍,忌摆拍,力求鲜活生动,表现有力,体现拍摄者的思想和观点。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采编人员深入改文风的内在动力

围绕上述有关报纸内容和形式的相关规定,《芜湖日报》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文风的实施方案。从树立正确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报道形式、优化报道内容、完善考核机制等五大方面对新闻采编行为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为调动采编人员改文风的积极性,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业务绩效考核和新闻评奖办法,在制度上为改进文风提供机制保障。

与此相配套,《芜湖日报》近年来相继制定完善了《〈芜湖日报〉采编管理流程及出版管理规定》、《〈芜湖日报〉绩效考核分配办法》、《〈芜湖日报〉夜班管理规定》、《〈芜湖日报〉编前会制度》等。在计分制评定方面,向“短、新、实”稿件倾斜。记者仅凭材料写稿的不给予计分,而对于深入现场采写的“活鱼”,给予正常稿件的5倍乃至10倍计分,鼓励记者由“写得多”向“写得好”转变。此外,对于出现新闻事实差错等行为,坚决给予处罚,进一步规范采编人员的采编行为。

建立鼓励新闻和版面创新出彩的激励机制。《芜湖日报》编辑部还出台了即评即奖办法,对获得省、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表扬的分别给予1000元、500元的奖励。参加全国及全省各类好新闻评比时,只推荐“短、新、实”和符合“走、转、改”精神的稿件,鼓励和提倡写鲜活的稿件,用政策导向激励记者转作风、改文风。2012年,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芜湖日报》刊发的《医药分开“芜湖模式”探路“二次改革”》被评为(报纸通讯类)二等奖。这是《芜湖日报》自创刊以来获得的新闻作品最高奖项,也是芜湖市新闻史上第一次获得此项大奖。该篇报道从会议新闻中拎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稿件刊发后不仅得到了医疗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更受到国家卫生部及全国各地市的广泛关注。

建立基层联系点蹲点制度。针对近几年新进人员较多的现状,我们进一步强化新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队伍建设,继续巩固“走、转、改”成果,媒体及其部门负责人,编辑、记者纷纷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蹲点采访。媒体及其部门负责人每年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总计不少于2个月时间,每周一般不少于1天时间。鼓励采编人员深入社会民生第一线,多开展参与式、体验式采访,多反映群众的感人故事、动人事迹和催人奋进的典型事例,从群众角度和实际出发,真正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杜绝空洞乏味的报道。■

猜你喜欢
芜湖文风党报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