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闻“第二落点”——以柳州“食人鱼事件”报道为例

2013-09-17 09:00宿富敦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食人鱼落点江河

□宿富敦

(柳州日报社,广西 柳州 545001)

在当今新闻传媒多样化、分众化的新态势下,报道时效的竞争已经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即:重大突发事件和独家新闻极不容易被一家或几家传媒完全垄断;在新闻素材共有的状态下,要求“打第一枪”非常难以做到。面对新闻“首发权”旁落的情况下,如何弥补拼抢时效难以“上位”留下的遗憾?本文试结合发生在广西柳州市的“食人鱼事件”,就如何抢抓新闻的“第二落点”作一些探讨。

实战案例:“食人鱼事件”新闻回放

打响“第一枪”:省媒子报争得新闻“首发权”,先声夺人赚足眼球

2012年7月7日,柳州市民张先生在市区亲水平台的柳江河边,突遭一条“食人鱼”(学名食人鲳)袭击,手掌被咬得鲜血淋漓。他向入驻当地的省报集团一家子报的记者曝料。第二天,该报率先刊发了这条新闻及相关图片,各大媒体及网站纷纷转载,于是“柳州惊现食人鱼”的消息满天飞,不少人都“谈鲳色变”,甚至担心柳江河是否出现了“生态危机”。柳州,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令人意外和尴尬的是,作为新闻竞争对手,柳州本土媒体却因为无新闻首发来源以及市里有关部门审稿延迟等原因,在事发后第二天、第三天都“集体失语”,到了第四天才似乎回过神来,开始报道“食人鱼事件”的来龙去脉,为此饱受读者的诟病。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猜测,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此,政府部门迅速启动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力图化被动为主动,把“坏事”变成好事,迅速平息这场风波。如先后进行伤人鱼鱼种检验、开展市场大清查、诱捕食人鱼、悬赏千元开展柳江河钓鱼大赛等。2012年7月13日下午,全市结束集中诱捕食人鲳行动,每捕获一条食人鲳奖励千元的悬赏承诺也以无人领赏而结束。借助媒体的广泛报道,从中展示了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至后来有媒体打趣地评论说,这场风波是“一条鱼娱乐了一座城”。

拼抢新闻“第二落点”:本土媒体与省媒子报竞高下

“食人鱼”伤人事件发生后,本地媒体奋起直追,围绕“深读”、“精读”、“贴近”三个方向,拼抢“新闻第二落点”。

——从新闻本体来讲,本地媒体立足于通过后续报道进一步“解未读”,满足与回应百姓在知情权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期盼。如柳江河真有“食人鱼”吗?柳江河“食人鱼”从哪里来?它对柳江河生态的影响有多大?对柳州人的游泳、赛艇等水上运动安全是否造成威胁?等等。

——从新闻延伸的角度来看,本地新闻媒体也面临为市委政府解忧、维稳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正确评估“食人鱼事件”给柳州城市形象带来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继续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消除恐慌、安定民心、维护“生态文明宜居城市”的良好环境,为柳州即将举办的水上狂欢节、国际奇石节、水上F1大赛等赛事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些话题及其背后的新闻,都值得去思考、挖掘。

事实证明,柳州本地媒体关于“食人鱼事件”的后续报道,呈现多侧面、多层次、多色彩、交互式、立体式的特点,做足了追问性、解释性、评价性等报道,与对手相比毫不逊色。

反思:“食人鱼事件”报道中,本土媒体为何痛失“首发权”

作为本土主流的地市级媒体,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失掉了新闻的“首发权”?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几点:新闻结构失衡,新闻来源单一;影响力下降,读者群缩小,报纸覆盖面窄;通讯员队伍流失;新闻敏感度、主动性不强,反应迟钝;对民生关注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到位;受当地“条条框框”限制多,常犯“失语病”;报道浅尝辄止,深度挖掘不够等等。

历史往往惊人相似。从多年前当地发生的市公安局原局长于丁涉嫌贪腐被捕案,到市郊柳邕路一民房私藏炸药爆炸案;从2012年2月柳江上游龙江河发生的镉污染事件,再到2012年7月柳江河发生的“食人鱼事件”……柳州本土媒体曾多次丧失了新闻的“首发权”,甚至吃了“哑巴亏”,而让抢滩本地的竞争对手挤压并扩大影响。因此,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地方媒体要提高公信力、知名度、影响力,首先必须下工夫解决如何打“第一枪”的问题,解决好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理论升华:“抢点”“补位”“捡漏”,拼抢新闻“第二落点”

争打“第一枪”,是掌握新闻主动权的关键

报道时效中的“第一落点”是新闻竞争的关键性要素,这个观念已经在传媒从业人员,特别是主流媒体中形成了共识。不惜代价、以快制胜、从“第一落点”时效上争抢新闻,成了强势传媒的撒手锏;面对重大新闻时能“打第一枪”,也成为弱势传媒迅速崛起、一举成名的良好契机。

如何后发制人,抢抓新闻“第二落点”

分析“食人鱼事件”的报道实战,我们得到一个重要启发:在重大突发新闻事件上,当别人打响“第一枪”时,要积极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做到“同城同题不同质”,争取后来居上、后发制人,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如何拼抢到闪光的新闻“第二落点”,在“千报一面”中体现自己独特的一面?总结、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先进报业的好做法、好经验,笔者认为在采编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差异报道,“求全”不如“求特”。“第二落点”的报道价值,并不在于把所有事实信息简单地堆砌,而在于根据“第一落点”报道当中所构成的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把那些缺失的信息补上,通过结构性的详尽报道加以纠正。

深度挖掘,变“资源共享”为“独享”。在新闻共享的情况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有限的共享资源,变“共享”为“独享”,谁就能在舆论影响力方面赢得更多的读者。为此,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有成熟的新闻策划。

新闻追踪:变“虎头蛇尾”为“善始善终”。舆论监督的力量在于“结果”,虎头蛇尾只会有损报纸公信力。此类报道中新闻追踪的作用尤为重要,用效果来衡量报道的成败,而非只挑刺不解决问题。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树立报纸的权威和公信力。

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二次补位”,抢抓“第二落点”:

另辟蹊径,靠观点制胜。观点制胜是另一种“出位”的战术。“话语权”的抢夺,不仅表现在要抢新闻“第一落点”,而且还要抢“第一观点”。当一般媒体还在埋头抓新闻本体的时候,精明的记者则带着“第三只眼”走在前面,深入对新闻涉及的人物、事件、性质、社会影响等进行分析判断了。

例如,就在众多媒体广泛报道柳州悬赏捕捉“食人鱼”活动之际,《广州日报》发表一篇《不要再走烟头奖励的老路》的评论,质疑地方官员此种“行政奖励”做法是否有急功近利、浪费资源,甚至“作秀”之嫌。这篇新闻评论给人一个提醒: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其危机应急策略的制订要更加科学化、推出的时机要恰当并适可而止,才能达到止损、化险、峰回路转的最佳效果。

逆向思维,寻找“盲点”。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和人物,记者在“第一落点”报道时往往喜欢一哄而上,极少注意以逆向思维来审视“热点”、“亮点”之外,有无“盲点”、“冷点”、“僻点”等问题。假如媒体在这个时候来个“和而不同”、“疑窦破解”,就很容易上位、“得分”,得到人们的青睐。

“二次补位”,可以是在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也可以是在报道角度上来自己的一套,顺着人家的脉络再挖出自己的独家新闻当然也不错。总之,如果老让人家抢得“第一枪”,自己只做“跟屁虫”、“千年老二”,这样的媒体终究会被读者抛弃。■

猜你喜欢
食人鱼落点江河
江河里的水鸟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食人鱼真的吃人吗?
江河 万古流
饿死的食人鱼
食人鱼:水中狼族
饿死的食人鱼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