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研究

2013-09-17 02:31张星海
中国粮油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山茶油芝麻油香榧

阙 斐 张星海 赵 粼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杭州 310018)

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是红豆杉科(Taxaceae)榧属(Torreya)植物,其种子香榧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浙江省绍兴市会嵇山区是香榧的主栽区,其中以诸暨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1]。香榧籽不仅香脆可口,营养丰富,且具有杀虫消积、润肺化痰、滑肠消痔、健脾补气、去瘀生新等药用价值[2];现代研究表明,香榧籽提取物还具有抗氧化和抗急性炎症的生理功能[3],因此香榧在食用、药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然而近年来对香榧籽油的研究非常有限:陈振德等研究发现香榧籽油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4],牛丽颖等利用GC-MS分析了香榧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并且发现了功能活性较强的特殊脂肪酸金松酸(5,11,14-二十碳三烯酸),与日本、法国学者在研究日本榧、榧树籽油中的发现相似[5];而香榧籽油与其他植物油脂肪酸的比较目前鲜见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橄榄油、山茶油等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植物油,虽然价格昂贵,却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而香榧油研究的滞后也导致了其产业化的相对落后。

本试验首先采用无毒、无污染、无溶剂残留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研究了香榧籽油的提取工艺,然后比较了香榧籽油与橄榄油、花生油、山茶油、芝麻油等四种市场常见的功能性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本研究不仅可以评价香榧油与其他植物油的区别,而且可为香榧籽油作为高档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成熟的香榧种子:产自浙江诸暨,自然风干,中药粉碎机粉碎后过20目筛备用;橄榄油:品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山茶油:天台山康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花生油:山东鲁花集团;芝麻油:益海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正己烷、氢氧化钾、甲醇等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设备

1L/50MPa-ⅡA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设备:杭州华黎泵业有限公司;安捷伦7890A/5975C型气象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HK-06A高速粉碎机:杭州赛旭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1.3 萃取试验方法

在超临界CO2萃取中,对萃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等[6]。本试验将CO2流量控制在10 kg/h左右,选取工作条件范围:萃取压力20~30 MPa,萃取温度40~50℃,萃取时间1~3 h。每次将200 g粉碎后的香榧种子粉末投入萃取釜中,并按以下公式计算香榧籽油的萃取率:

萃取率=油脂质量/原料质量×100%

1.4 油样甲酯化预处理

精密称取最佳优化萃取条件下的香榧籽油及橄榄油、花生油、山茶油、芝麻油各0.25 g置于20 mL塞试管中,加入10 mL正己烷溶解油脂,再加入0.5 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氢氧化钾11.2 g,甲醇溶解定容至100 mL),摇匀,静置30 min澄清后,上层溶液用于GC-MS测定。

1.5 脂肪酸分析鉴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DB-WAX(30 m×0.25 mm,0.5 μm);载气为氦气(纯度 99.999%);柱流速 1 mL/min;进样口250℃;进样量 1 μL;分流比 30∶1;程序升温:30℃,保持0.5 min,以25℃/min从40℃升到195℃,以3℃/min从195℃升到205℃,以8℃/min从205℃升到230℃,230℃保持10 min;

质谱条件:GC/MS接口温度230℃;电子轰击(EI)源,离子源温度200℃;四级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扫描质量范围 50.00 ~800.00 amu;倍增电压980 V;溶剂延迟时间3 min。

结果采取与NIST'08质谱图谱检索库检索比较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萃取最佳工艺条件分析

以香榧籽油的萃取率为试验指标,以影响萃取率的3个因素(温度、压力、萃取时间)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因素水平表

根据表1所列的水平按照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三因素对香榧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可从表2分析得出,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榧籽油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在试验设定范围内,最佳萃取压力为30 MPa,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2 h,此时萃取率达16.2%。

表2 萃取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表

2.2 香榧籽油脂肪酸组成

由图1可知,香榧籽油主要含有10种脂肪酸,经鉴定结果列于表3,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二十碳一烯酸、二十碳二烯酸、金松酸,其中亚油酸的质量分数最高(38.23%),其次为油酸(35.52%),然后为棕榈酸(7.45%),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高达86.45%;牛丽影等[5]在香榧籽油中亦得到了7.41%的金松酸,即5,11,14-二十碳三烯酸。金松酸属于Δ5多亚甲基间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methylene-interrupte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即第一个不饱和双键位于第5位碳,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以上的亚甲基分隔,是松、罗汉松和银杏等裸子植物的特征脂肪酸[7],在富含金松酸的松子油与普通植物油(如玉米油)为对照的系列试验中,金松酸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炎[8-9]、减少白色念珠菌感染期间前列腺素E2产生[10]、抑制肝脏和血浆中脂肪酸合成酶[11-12]、降低血浆和肝脏中甘油三酯水平[13]等生理活性。荷兰洛德斯克罗科兰有限公司2006年申请的专利中,将金松酸作为一种控制体重、控制食欲的食品添加剂[14]。因此金松酸的存在可能对香榧籽油的功能活性有较大的影响。香榧籽油中,亚油酸、二十碳二稀酸(cis-11,14-Eicosadienoic acid)、金松酸均为ω-6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46.16%,亚麻酸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仅为0.33%,还有一种二十碳二稀酸(6,11-Eicosadienoic acid)为ω-9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0.6%。

图1 香榧籽脂肪酸甲酯的GC-MS总粒子流图

表3 香榧籽油脂肪酸的组成

2.3 香榧籽油与橄榄油等植物油脂肪酸的比较

橄榄油、花生油、山茶油、芝麻油主要的脂肪酸通过GC-MS鉴定后与香榧籽油的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在这5种植物油中,含量都较高是油酸,橄榄油、山茶油中油酸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76.58%、75.93%,这与姜显光等[15]的报道接近。香榧籽油亚油酸含量较为突出(38.23%),其主要脂肪酸种类在所检测的5种植物油中最为丰富。除花生油外,其余的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香榧籽油与芝麻油较为相似,其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MUFA)分别为36.39%、39.5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质量分数分别为 49.80%、42.75%;而山茶油与橄榄油较为类似,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 77.31%、75.93%,是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7~15倍。多年来,以油酸为代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一直被认为对血浆胆固醇水平呈中性作用。然而,近期的许多研究证实,顺式单不饱和脂肪酸在降低胆固醇方面能力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同,还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记忆力下降等功能[16]。而以亚油酸为代表的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以亚麻酸为代表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体内可以起到稳定细胞膜功能、调控基因表达、维持细胞因子和脂蛋白平衡、抗心血管病、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15]。

从膳食中脂肪酸的平衡角度来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食用油脂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以1∶1∶1为宜,日本的推荐标准是 3∶4∶3[16]。5 种植物油中,最接近该比例的是花生油,其次是香榧籽油、芝麻油。5种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以ω-6 PUFA为主,香榧籽油、橄榄油、芝麻油都检测出了少量的亚麻酸(ω-3 PUFA),自然状态下都难以满足中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提出的人体内最佳的ω-6 PUFA∶ω-3 PUFA 比例(4∶1~6∶1)。而从调节生理功能的角度来说,香榧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为均衡(36.39%、49.80%),其中还含有7.41%的金松酸,可能会比其他的油具有更强的生理活性,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表4 香榧子油和其他植物油脂肪酸组成比较(相对质量分数%)

3 结论

3.1 通过正交试验,香榧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温度50℃,萃取时间2 h,此时萃取率达16.2%。

3.2 香榧籽油主要含有10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38.23%)、油酸(35.52%),棕榈酸(7.45%)金松酸(7.41%)等,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达86.45%;金松酸为其特征脂肪酸,具有明显的抗炎、调节血脂等生理活性;ω-6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46.1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仅为0.33%。

3.3 香榧籽油主要脂肪酸种类在所检测的5种油中最为丰富,其脂肪酸的组成与芝麻油较为相似,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较为均衡(36.39%、49.80%);5种植物油中,最接近 SFA∶MUFA∶PUFA=1∶1∶1 的是花生油,其次是香榧籽油、芝麻油;自然状态下,5种植物油都难以满足中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提出的人体内最佳的ω-6 PUFA:ω-3 PUFA比例。

[1]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 -474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 -22

[3]Chen B Q,Cui X Y,Zhao X,et al.Antioxidative and acut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orreya grandis[J].Fitoterapia,2006,77(4):262 -267

[4]陈振德,陈志良,候连兵,等.香榧子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J].中药材,2000,23(9):551 -553

[5]牛丽影,吴晓琴,张英.香榧籽油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组成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1,26(6):52-55

[6]纳鹏军.小麦胚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08,23(5):183-185

[7]Wolff R.The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of sciadonic(all- cis 5,11,14 – 20:3)acid in gymnosperms and its quantitative significance in land pla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1999,76(12):1515 -1516

[8]Berger A,Monnard I,Baur M,et al.Epidermal anti- 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5,11,14 20:3:effects on mouse ear edema,PGE2 levels in cultured keratinocytes,and PPAR activation[J].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2002(1):1 - 12

[9]Tanaka T,Morishige J,Takimoto T,et al.Metabolic characterization of sciadonic acid as an effective substitute for arachidonate of phosphatidylinositol[J].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2001,268(18):4928 -4939

[10]Ells R,Kock J L F,Albertyn J,et al.Sciadonic acid modulates prostaglandin E2 production by epithelial cells during infection with C.albicans and C.dubliniensis[J].Prostaglandins & Other Lipid Mediators,2012,97:66 -71

[11]Endo Y,Tsunokake K,Ikeda I.Effects of non -methyleneinterrupte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ciadonic(all-cis-5,11,14 - eicosatrienoic acid)on lipid metabolism in rats[J].Bioscience,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73(3):577-581

[12]Endo Y,Osada Y,Kimura F,Shirakawa H,et al.Effects of Japanese torreya(Torreya nucifera)seed oil on the activities and mRNA expression of lipid metabolism-related enzymes in rats[J].Bioscience,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7,71(1):231 -233

[13]Endo Y,Osada Y,Kimura F,Fujimoto K.Effects of Japanese torreya(Torreya nucifera)seed oil on lipid metabolism in rats[J].Nutrition,2006,22(5):553 -558

[14]荷兰洛德斯克罗科兰有限公司.松油酸的用途:中国,200610059906.6[P].2006 -01 -28

[15]姜显光,回瑞华,焦庆祝,等.功能性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8(4):50 -52

[16]王炜,张伟敏.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特性[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4):44-46.

猜你喜欢
山茶油芝麻油香榧
广西首次公开发布山茶油团体标准
山茶油成为现代人的“新食尚”
老 爸 和香榧
山茶油到底有哪些营养功效?
勾兑的散装芝麻油损害健康
干咳不止,试试芝麻油炒鸡蛋
水酶法芝麻油与其他工艺芝麻油品质差异研究
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
千年古董
——香榧(fěi)树
市售3种白芝麻油掺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