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进才
【摘 要】创新是人类真知的来源。在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从蒙昧走向有知,从远古走向现代的漫长历程中,每一次进步都体现着创新的思想光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发展的生长点在于人的创造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能力 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新课程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大主科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其产生、持续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1.合理满足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培养其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钥匙,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出示一些恰如其分的问题,问题难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因为,学生有了好奇,才会有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再者,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我们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担任富于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时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2.利用数学中的美和教学中的美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美和美感。数学也不例外,其中蕴藏着大量美的因素,从概念到结论、从定义到公式、从外表到结构、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无一不体现出美的特征,展示着美的风貌。正如有些人所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数学美。”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对它的感受与欣赏却不尽相同,这要依靠教师对美的挖掘与展示。教学中,教师若能采取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现和揭示数学美,就能引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心理倾向,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带着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与思考。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学生,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如教勾股定理、圆周率、球的体积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教学时,结合教学,可以介绍祖冲之、阿基米得、欧拉、牛顿、高斯、华罗庚等数学家的生平和他们对数学的贡献等,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二 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1.积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民主自由的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善于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当然,学生在探索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错误,作为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种进行再探索、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试错中不断进步,让他们有做出新的选择的机会和勇气,才能打开探索学习的大门,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
2.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
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良好的数学课教学也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出现“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三 教师要热爱学生,以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奉献一颗爱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
第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学好数学,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对每一个人尤其是差生均寄予期望,让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以炽热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习,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还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探索未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优生,教师应创造条件,积极启发他们提出和发现问题,并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生、差生,教师则应以慈母之心、教师之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强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多因素的,既需要数学教师正确认识创新教育,又要数学教师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输入,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