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看其文化思想

2013-09-16 06:19乐芳
关键词:杜甫

乐芳

【摘 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的代表作,本文试从其求仕不遇的文化心理、沉重深广的忧患意识、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三方面分析其所蕴涵的文化思想。

【关键词】杜甫 咏怀五百字 文化思想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下简为《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的五言长篇,写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前夕。这时,杜甫已是44岁的高龄了,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生活贫困,“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结果只得到了一个从八品下的“左帅府胄曹参军”。杜甫得此芝麻官后,不久回奉先(今陕西蒲城)看望妻儿,途径骊山,想到玄宗正和杨贵妃在华清宫里正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而贫苦的百姓正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只要稍有爱国之心的人经过此地难免不义愤填膺,更何况杜甫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爱国诗人。当他回到家时,家里的惨状不禁令他触目惊心,幼子居然活活饿死,心中便如刀绞。于是心中所有的郁愤之情喷薄而发,成就了千古名篇。在《咏怀五百字》中,杜甫对自己在长安十年苦苦求仕的生活做了总结,此诗也为他日后现实主义诗风的形成奠定了基调,杜甫开始将自己个人的不幸与人民大众的贫苦生活联系在一起,以及自己国家处在水深火热的危难中结合起来。正因如此,铸就了杜甫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44岁到48岁是杜甫生活最动荡的时期,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逐渐趋近现实主义。正是因此形成了其诗的独特风格——沉郁顿挫,使其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这一阶段杜甫的诗作共有130余首,无论是个人的不幸遭遇,还是广大人民在战乱中的疾苦,杜甫均有描绘。他的五言古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可以说杜甫青年时是比较幸运的,他生活在盛唐最开明的盛世,思想比较开放,儒、释、道等各家思想都自由发展,百家齐鸣,思想界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纷繁局面。于是《咏怀五百字》也折射出了各种文化精神在杜甫诗中融合的痕迹。此诗中,杜甫将叙事、抒情、说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以“忧社稷”为核心,诗歌从一开始就“自比稷与契”的人生理想,从而在满怀愤怒的叙述中深刻揭露和抨击了统治阶级政治的腐败,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疾苦以及和统治阶级日益尖锐的矛盾,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万般无奈和惆怅之情,对统治阶级的极其不满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及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纵观《咏怀五百字》中所蕴涵的杜甫的文化思想,笔者概括了以下几点:

一 求仕不遇的文化心理

诗人一开始就非常直接坦率地将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杜甫言说自己乃为“布衣”、“许身一何愚”、“老大意转拙”,从表面看是自嘲,但深入分析,其实是文人一心求仕的心理无法与社会的价值观得到统一的矛盾。在唐代以前,包括唐代,统治阶级一直没有清晰认识到文人的“士不遇”发展到唐代已成为文人的普遍遭遇,因此还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心理。杜甫的呐喊和呼号,代表了一种文化人的群体意志和情感,所以他个人的命运遭际则代表了一大批庶族寒门知识分子的普遍命运。在杜甫的其他诗作中也可看到一个新兴阶层在崛起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苦与痛。

二 深广沉重的忧患意识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中忧患意识也一直是主张入世思想流派文人的普遍思想,而最深沉地体现了这时代忧患意识的学派当首推儒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明确提出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儒家的忧患意识一直是与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杜甫正是从儒家思想中吸取了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借鉴屈原、贾谊、司马迁的文学传统,形成了他诗歌沉郁顿挫的忧患情调,在《咏怀五百字》中,这种忧国忧民的情调婉曲字里行间表露出来,整首诗杜甫将忧患意识贯穿全篇,与他政治理想的追求和人生信念的坚持相结合,因而杜甫的忧患意识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三 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准确内涵是仁者爱人。儒家的特点在于他所倡导的爱是以推己及人为逻辑起点的。在《咏怀五百字》中杜甫“入门闻号,幼子饿已卒”,兴奋地回来探望妻儿,却见如此人生悲剧。杜甫不仅对自己家人的爱是无比深切的,并且很快把这种爱扩大到了广大民众,“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戌卒。”由此可见杜甫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和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是如出一辙的。杜甫这种志在天下的人生信念,至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和深广沉重的忧患意识的本质就是因为内心有着深沉的爱。这种对家人、对人民、对国家深沉的爱激发了他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永往直前的执着。杜甫这种深沉、博大的仁爱思想把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联和起来,也圆满地完成了自己伟大人格的塑造,成就了他为历代文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咏怀五百字》代表了杜甫主要的文化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杜甫的思想经历巨了大的变革从而走向成熟,自己人生的塑造也在此阶段完成。杜甫的文化思想囊括了儒家文化中最具积极意义的部分,他的文化人格是儒家文化重组的结晶,对后世文人文化人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君国意识扩展到了民族范畴,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A].金明馆丛稿二编[M].

猜你喜欢
杜甫
诗圣杜甫简介
登高
晨雨
杜甫触摸的,是盛唐的背影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
春夜喜雨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