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晖,李 昭,蔡望奇,李既明,邓杰文,满超楠
(1.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沙 410076;2.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3.科智防雷工程公司,长沙 410076)
合格的接地网是保证抽水蓄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接地电阻是接地网主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位于山区的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电站),所处地理位置大多为山岩,土壤电阻率较高,2005年对电站原有接地网测试显示平均接地电阻为1.14 Ω,根据参考文献[1]中要求,实际接地电阻值已不能满足规程要求,迫切需要对电站接地网进行降阻改造。
经过对电站上、下水库周围地形的实地调查,发现电站周边地形多为岩石山地,土壤多为风化石土质,固水性能差,沙石粒偏多,导致土壤电阻率非常高,经过对多处山岩地段的土壤电阻率试验,电阻率一般可达2000 Ωm以上。
原接地网设计受到地理条件的局限影响,接地网面积不够大。接地网由上水库地网、引水隧洞接地体、尾水隧道接地体、厂房洞群接地网、500kV开关站区接地网、下水库接地网和若干垂直深井接地极组成,接地网面积:上水库约16000 m2,中控楼和开关站区域8720 m2,下水库约51000 m2,地网最大对角尺寸接近2000 m。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是下水库接地网,但由于电站下水库库容较小,水位浅,水下接地网面积不足,且呈狭长条形,影响了接地网的散流效果,从而也影响了接地电阻的降低。
由于电站原接地网运行时间已经长达12年之久,且缺少日常维护,各区域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腐蚀和断裂的情况,导致接地电阻值进一步增大。
采用四级法进行了土壤电阻率测量[2],下水库沿岸电阻率高达3000 Ω·m左右,库水电阻率也较高,且库水深度很浅,水面很窄,库底基本由岩石构成。围绕上水库且距离发电机厂房半径2000 m范围的地势较平坦的地域,可分为区域1—区域6共6块,其中区域1是西副坝建筑物;区域2—区域5分别是竹林、滑雪场、拓展中心、观景台区域,地势平坦,土壤多为粘土,固水性能好;区域6虽地势平坦,但表层多为细小的沙石,下层为坚硬的岩石,植被稀少,土壤固水性能差。6块区域的分布图、土壤电阻率测量点及测量方向如图1所示。
图1 上水库6块区域土壤电阻率测量点及测量方向
对每个测点分别进行极间距为5 m,10 m,20 m,30 m,50 m,70 m时的土壤电阻率测量,结果显示,区域2—区域5表层的土壤电阻率在450~700 Ω·m,而在极间距取50 m,即实测电阻率深度为37.5 m以下时,土壤电阻率在1000 Ω·m左右,且逐渐增大,可以推断出山体下层为岩石地质,区域6土壤电阻率很大,均在2000 Ω·m以上。
在接地工程中,可以利用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钢筋骨架、金属结构物以及上下水、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来减小接地电阻。区域1(西副坝建筑物)位于上水库西南方,面积8310 m2,距发电机厂房直线距离1.35 km,区域1的地基入地很深,可以将其利用为自然接地体,通过连接线将其并入主地网,能够有效的降低主接地网接地电阻。
当土壤为均匀土壤,或者土壤为不均匀土壤,土壤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分层,且下层土壤的电阻率远远小于上层土壤的电阻率时,可以采用深井式接地极来降阻。由于下水库周边环境大部分为岩石山地,深层的土壤电阻率也很高,深井接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从效果上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上水库区,由土壤电阻率的测量结果可知,其周边6块区域土壤电阻率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分层,且下层土壤的电阻率远远大于上层土壤的电阻率,因此,均不适合采用深井式接地极。
上水库周边的区域2—区域5地势平坦且上层土壤电阻率较低,适合做外延地网,可以通过在上述区域做外延地网来降低主地网接地电阻。
以区域2为例,区域2的加权平均土壤电阻率 ρ2=758.38 Ω·m。
如图2所示,外引接地体面积为20700 m2,15 m×15 m的网格布置。接地体使用27×12/0.85(标称截面为 120 mm2,计算外径为 17.3 mm2)的铜绞线,埋深为1 m。在接地体交点处做垂直接地极,接地极使用长为1 m的Φ20 mm铜接地棒。将参数代入有关公式可求得接地电阻R2=2.72 Ω。
参照区域2的外延地网设计,同时对区域3、区域4和区域5进行外延地网设计改造,各区域改造后的接地电阻值如表1所示。图3为各区域的外延地网设计及连接图。
为了保证每个区域的可靠连接,各区域内部接地网和各区域之间均采用3根185 mm2的铜绞线连接,然后通过2根185 mm2的铜绞线与上水库原主接地网连接。连接线电阻值R连接=0.35 Ω,同时连接线为接地网的射线,起到降阻作用,可计算出射线降阻R6=1.05 Ω。
图2 上水库区域2外延接地网
表1 各区域改造后的接地电阻
图3 各区域的外延地网设计及连接
建站之初,因担心影响坝基渗漏,没有直接在下水库区埋设接地网,而从交泄洞和导流洞迂回形成1块接地网,且由于地势的限制,原有水下接地网面积不足。由于库水电阻率较高,且库水深度很浅,水面很窄,库底基本由岩石构成,对下水库无法进行水下地网敷设。上水库库水表面积约为320896 m2,原有地网面积约为16000 m2,敷设在上水库闸门处和水库廊道中,可见原有地网利用的面积有限。
由于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水库里的水位不稳定,同时在水库竣工之后,库底已经浇灌了隔水材料和混凝土,考虑到施工难度,无法在库底进行扩网。
施加降阻剂不仅起到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的作用,还能起到防腐蚀和均压作用。对于上水库的外延地网区域2—区域5,由于接地体主干线及接地网连接线为主要的泄流通道,可在周围敷设截面为0.2 m×0.2 m的GPF-94a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考虑屏蔽因素,均压网格水平接地体周围间隔敷设截面为0.2m×0.15m的和0.15m×0.15 m GPF-94a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起降阻、防腐和均压作用。
针对原接地网出现的腐蚀、断裂情况,在对接地网进行改造施工时,要将接地网腐蚀的部分进行更换,对断裂的部分重新连接。同时,在日常运行时要注意维护,对电站内主接地网要每隔几年进行一次接地网导通测试,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改造前,电站原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为1.14 Ω,利用上水库6块区域增设接地网,各个区域的接地电阻值为: R2=2.72 Ω,R3=3.12 Ω,R4=3.64 Ω,R5=1.88 Ω,射线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6=1.05 Ω;连接线总电阻R连接=0.35 Ω,并考虑并联系数,可得R外总=0.82 Ω。并入原地网计算得出总接地电阻R总=R外总‖1.14=0.48 Ω<0.5 Ω,符合规程要求。
根据计算,接地线和接地网主干线的热稳定截面不得小于162.30 mm2,外延接地网与主接地网的连接线及水平接地网主干线(四周)采用27×12/0.85(标称截面为185 mm2,计算外径为21.73 mm)的铜绞线。由于接地电流经接地引线入外延地网后,由2根长度为800 m和1200 m的铜绞线分流,考虑电流在2根导体中按3∶2的比例分配,则从热稳定的要求出发,可以取地网接地导体的截面为接地主干线截面的60%,所以区域2、区域3和区域5的水平接地体采用27×12/0.85(标称截面为120 mm2,计算外径为17.38 mm)的铜绞线。
考虑到区域4外围没有围栏,接地体容易被盗,所以接地体采用Φ16 mm的镀锌圆钢,同时在周围敷设GPF-94高效膨润土降阻剂,减小腐蚀。经后面计算可得5块区域中单块区域的接地电阻值相差不大,考虑4块区域的分流,那么流入区域4的电流最多为总电流的1/4,可得出钢的热稳定截面积为486.89 mm2,取1/4截面为121.72 mm2,而采用Φ16 mm的镀锌钢,截面积为200.96 mm2,也符合热稳定要求。
以区域2为例,根据规程,可计算出地面最大跨步电压Usmax=273.45 V<656.76 V,满足跨步电压的要求。
参照区域2最大跨步电压验算的方法,对区域3、区域4和区域5同样进行了最大跨步电压的验算,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各区域的最大跨步电压均符合要求。
表2 各区域最大跨步电压校验
该电站接地网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通过现场调研,将上水库可利用的区域分成6部分,针对这6个区域和下水库不同的环境和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综合降阻措施,如利用自然接地体、外延地网、采用降阻剂,及加强日常维护等。经过计算校验后发现,经过接地改造后的接地电阻值降低到规程要求值以下,同时满足最大跨步电压和热稳定要求。经过工程改造后,现场测量电站接地电阻为0.45 Ω,与之前的计算值误差很小,且符合规程要求,经济有效地解决了电站的接地电阻超标问题。
[1]DL/T 5091-1999水利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DL/T 475-2006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李景禄.接地装置的运行与改造[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何金良.利用周边地理环境降低区域变电所接地电阻[J].中国电力,2001,34(11)∶50-53.
[5]李景禄,郑瑞臣.关于接地工程中若干问题的分析和讨论[J].高电压技术,2006(6)∶122-124.
[6]彭利强.宁波110kV裘村变电所接地改造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0(3)∶27-30.
[7]敬亮兵.某厂区变电站接地设计与实施[J].电力建设,2009(1)∶47-49.
[8]雷丰瑞.冲江河110kV水电站接地改造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2(1)∶99-102.
[9]曹斌.水电站接地装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造措施探讨[J].高压电器,2010(9)∶99-102.
[10]许非吾.500kV兰亭变电所接地网降阻改造[J].高电压技术,2008(4)∶839-841.
[11]庄池杰.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思路[J].高电压技术,2008(5)∶893-897.
[12]高新智.针对某水电站接地网改造方案的探讨[J].电瓷避雷器,2010(4)∶3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