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怡萍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 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 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 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 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 生善于思维,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呢?
一、激发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个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有事物或 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任务引起的间接 兴趣。在教学中把这两种兴趣相结合,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引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教法,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 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以 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授“年、 月、日”时,在教学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一环节的时候,可这样 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随便说出一个年份,老师能马上判断出 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能吗?想知道用什么方法吗……”这样学生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诱发了学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 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 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 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 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3、利用教具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眼、口、脑并用, 直观教学图文并茂,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 又要管学,“教是为了不教”,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 会学。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钥匙思路,使学生知道从哪想 起,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先什么再求什么;还有解法,做计算题时 让学生本着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并在 教学中不断巩固,使学生遇到每类型题都有法可依。久而久之,学生学 得当→成功率高→信心增强→进一步探索→再次成功,形成学习的良 性循环。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 性。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 立见解”。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果索因、追根问底是他们创新的 开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精 神。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有的学生认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无关”这种说法不妥,提出疑问:“角的边是两条射线,射线不能度量,射 线是没有长短的,怎么能说角的大小與边的长短无关呢?”在学习“角的 分类”时,有的学生提出:“有没有大于180°的角?是什么角?”这种勇于 思考,提出自己有独立见解的问题,其中蕴含着学生勇于探索,创造的 学习精神。
四、营造机会,鼓励参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运用自已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造条件,创设 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手 和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 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积极的 情感。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首先通过教具演示,什么是长方形的 周长,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量出求周长所需的数据,由此 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接着教师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 形,让学生计算它的周长,课堂会马上热闹起来,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 开了,各自互不相让地讲述自己的想法。部分学生列出了5+3+5+3=16 (厘米)的算式,大部分学生列出了5×2+3×2=16(厘米)的算式。通过比 较,学生掌握了大家认为较好的方法,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当了一次 “小发明创造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小养成不拘 于现成结论,善于变化,敢于创新的好习惯。
五、鼓励性评价,增强创新思维意识
教师如何评价?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价值取向,具有强烈的引导 性,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与不 足,鼓励学生认识、重视并发扬自己的优势,清楚自己的不足,培养兴 趣,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走向成功。特别是对于那些品德较差 和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出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每一个细 微的闪光点,不吝惜赞美的语言,激励他们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始终处 于信心十足、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 生探索、创新意识。
我们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善于思维,使 学生在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实施创新教 育,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