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李佳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文章考察了大学生安全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可为大学生合理对待人生以及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采用问卷法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7.81±8.942);安全感与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0.629,P<0.01);安全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45,P<0.01);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都有预测作用。
大学生;安全感;自我接纳;社会支持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与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1]。为了从更多方面来了解影响安全感的因素,本研究拟从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两个方面来考察它们与安全感的关系及影响。
国外关于安全感的研究开始的较早。心理学家Sigmund Freud[2]很早就注意到个体的弱小、男孩的阉割焦虑以及自卑情结对一个人成长及成人以后心理健康和神经症的产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安全感的缺失,会导致焦虑同时影响防御机制。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Karen Horney)也进行过相关研究。对安全感研究最为详尽的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认为父母在儿童形成安全感方面有重要影响,安全感与神经症的发病密切相关。他根据多年研究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3]。
近年来,国内对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孙群和姚本先[4]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安全感在性别、年级、生源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与人际信任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相关。裴国洪、刘爱书、张若萍的研究[5]得出,安全感水平越低的学生其自信水平越高。而这一结果与以往Murray等[6]及Campbell等[7]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年级、学业表现、外表方面、社会相互作用、总体自信、心境状态对安全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马娟、赵占峰[8]对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安全感的关系进行研究。谭凤娥[9]考察了大学生安全感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黄妍和汪海彬[10]对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安全感进行研究。孙思玉等人[11]发现安全感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安全感也有一定差异。张军辉,汪海彬[12]的研究表明在心理安全感及两个因子上存在专业差异。汪海彬,姚本先[13]研究得出,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人格类型有相关性。高珊珊[14]探讨了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安全感的关系。雷丹、赵玉芳[15]等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安全感各维度显著相关。孟海英、王艳芝、冯超[16]的研究也得出一致结论,并发现家庭外支持、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朱丹[17]在对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的特点和弹性发展的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安全感发展的就越好,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能正向预测安全感的弹性发展。
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安全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关于安全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有人甚至认为安全感是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的健康问题[18]。关于安全感的探索一直没有止步,为清晰的了解这个领域,研究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对于影响安全感的因素进行的多是集中于两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鲜有引入更多的变量进行多变量的分析。自我接纳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内部因素,是个体生存的社会性需要。一个人只有先接纳自己,然后才能接纳别人,并觉得被别人接纳。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弹性资源[19],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因此也可能对安全感产生不同效应。
基于以上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大学生安全感和自我接纳、社会支持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在这三方面的整体状况,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并假设,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都与安全感有正相关,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预测作用。本研究是对安全感领域的一个拓展,也希望能为大学生构建和谐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1 研究对象
在山西大同大学随机选取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87份。其中,男生87名,女生1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36名,大学二年级学生37名,大学三年级学生55名,大学四年级学生59名;独生子女22名,非独生子女165名;城镇学生47名,农村学生140名;理工类学生99名,文科类学生88名。
1.2 研究工具
1.2.1 安全感量表
安全感量表(SQ)[1]由国内学者丛中、安莉娟于2004年编制,共包含16个项目,分为2个因子:人际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每个因子包含8个项目,其中人际安全感因子主要反映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体验;确定控制感因子主要反映个体对于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及控制感。测验共分为A,B,C,D,E共五个等级,分别记为1,2,3,4,5分。两个因子分相加为量表总分,总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安全感越高。安全感量表符合安全感的理论构想,且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但由于测试人群的样本量较小,目前暂未制定出该量表的常模。本研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4。
1.2.2 自我接纳问卷
自我接纳问卷(SAQ)[20]由国内学者丛中、高文凤编制,共l6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测验包括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个因子,每个因子由8个项目组成。自我评价8个项目的累加分作为自我评价因子的得分,自我接纳8个条目的累加分作为自我接纳因子的得分,两因子评分之和作为量表总分。量表各因子分在8~32分之间,总分在l6~ 64分之间。总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者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个因子有较满意的同质信度和重测信度,这表明SAQ问卷有较为满意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能够有效地区分自我接纳的程度差异,并且对神经症病人与正常人有较好的区别效度。SAQ的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尚无全国性大样本测试的常模标准。本研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8。
1.2.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21]由Zimet等编制,姜乾金修订,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用于测定个体领悟到的各种社会支持,例如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程度。量表主要强调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方面。编者等在国内经过因素分析,将12个条目分成“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类。前者由3,4,8,11条目分累计,后者由其余各条目分累计。每个条目采用1~7七级记分法,即从1=极不同意,过渡到7=极同意,分成七个级别。社会支持总分由所有条目分累计。总分越高,则个体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
1.3 研究过程
将打印好的200份安全感量表、自我接纳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统一装订,为避免被试对问卷题目产生心理倾向性,问卷只写了指示语,并将三份问卷标志为“问卷一”、“问卷二”和“问卷三”。在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随机选取200名学生,发放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答题完毕后回收问卷。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性别、年级、生源等。最终收回问卷198份,2份遗失,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11份没有作答完毕的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3.5%。
1.4 数据处理
测试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主要运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
2.1 大学生安全感总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安全感平均分为57.81分,单个项目平均值大于3,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因子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1 大学生安全感状况
2.2 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的相互关系
2.2.1 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
使用pearson对大学生自我接纳和安全感进行多维度的相关分析,并用双侧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自我接纳与安全感存在很高的负相关r=-0.629,达到显著水平(P<0.01),并且安全感的两个因子与自我接纳也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自我接纳与人际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r= -0.555,P<0.01),自我接纳与确定控制感呈显著负相关(r=-0.566,P<0.01)。
表2 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的相关
2.2.2 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探讨安全感对自我接纳的影响,以自我接纳为预测变量,以安全感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自我接纳对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由表3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预测变量自我接纳进入回归方程,自我接纳可显著预测安全感,解释率为39.6%。F= 121.144,P<0.01,表明自变量“自我接纳”是一个显著的预测源,二者线性关系显著,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94.371-0.983x。正态性检验显示因变量为正态分布。
2.3 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
2.3.1 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个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家庭外支持与安全感及其两个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2.3.2 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对安全感的影响,以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以安全感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4 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表4给出了社会支持与安全感在各个维度的相关。社会支持与安全感存在正相关r=0.345,达到显著水平(P<0.01)。家庭内支持与安全感及其两
表5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由表5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安全感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预测变量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安全感的解释率为11.9%,具备一定的预测作用。F=25.039,P<0.01,表明自变量“社会支持”是一个显著的预测源,二者线性关系显著,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0.034-0.290x。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因变量为正态分布。
2.4 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的影响,考察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的预测作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大学生安全感、自我接纳、社会支持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与安全感存在显著的多重线性关系,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依次进入回归方程。预测变量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对安全感的解释率为40.5%,F=64.272,P<0.01,表明自变量“自我接纳”、“社会支持”是显著的预测源,与因变量线性关系显著,进一步表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直接影响。
3.1 大学生安全感现状的分析
从表1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上得分稍高于理论水平,这可能是由大学生文化程度因素所致。大学生处于整体素质较高的一个层面,在社会群体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一定自信,对未知事物有一定的认知和掌控能力,生活态度比较积极,进而心理安全感也处于较高水平。
3.2 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的关系
从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接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对自己具有的所有特征都乐意去了解,去面对,并能无条件的接纳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却常常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有时会自我评价过低,在心理上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出现自我排斥。研究中出现这种情况也可能是由于取样过少,样本不具代表性引起。在调查中也发现,有学生反映问卷选项过少,中间没有过渡选项,容易引发学生在基本相同和基本相反之间难于做出选择,而这种选择上的取向也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在对安全感和自我接纳的关系分析中发现,安全感与自我接纳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自我接纳程度高则安全感低,自我接纳程度低反而安全感高。这与研究假设相反,也与人们对二者关系的一般心理印象不同。一般而言,个体如果自我接纳程度高,则个体能够更好的悦纳自己,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有更多的确定感,也将感到高度的心理的安全感。但研究中发现并非如此。自我接纳与安全感的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接纳与安全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但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样本数量太少,只选取一所大学的被试可能造成结果不具代表性。学生在完成测验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社会期望效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3.3 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从表4,5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安全感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家庭内成员之间与家庭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有利于大学生产生安全感。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高,则他们的安全感程度高;社会支持低,则他们的安全感低。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与安全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说明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与孟海英等[16]的研究结果相同。这一结果提示,当大学生遇到困难时,家庭内成员和家庭外成员的支持和协助将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应对未知情况的力量。因此,为大学生提供更好家庭内部支撑和家庭外部支持将会使大学生更勇敢的应付困难和处理问题,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自己处理难题的能力。而这些方面的支持也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3.4 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的关系
表6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对安全感均有预测作用,而自我接纳对安全感的预测作用更大,说明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都是影响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群体,但同时也是面临选择和困惑最多的群体。加强大学生自我认识,并尽可能多的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力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困扰,而且也有利于这个被家庭、社会给予厚望的、受过多年教育的群体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提升自我价值,达到自我实现。
1)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反向预测作用;
3)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1]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7-99.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4-296.
[3]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8-699.
[4]孙群,姚本先.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J].卫生软科学杂志,2009,6(2):290-293.
[5]裴国洪,刘爱书,张若萍.大学生安全感与自信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896-897.
[6]Murray SL,Holmes JG,MacDonald G,etal.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darkly?When self-doubts turn into relationship insecurit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5:1459-1480.
[7]Campbell JD,Trapnell PD,Heine S J,et al.Self-concept clarity:Measurement,personality correlates,and cultural bounda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141-156.
[8]马娟,赵占峰.大学生安全感的现状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9):38-42.
[9]杨元花,谭凤娥.大学生安全感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2):5-7.
[10]黄妍,汪海彬.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25(1):50-52.
[11]孙思玉,吴琼,王海兰,等.天津市大学生安全感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9,17(3):304-306.
[12]张军辉,汪海彬.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3-66.
[13]汪海彬,张俊杰,姚本先.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人格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2):1130-1131.
[14]高珊珊,姚本先.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安全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新医学,2009,13(1):13-15.
[15]雷丹,赵玉芳,汤永隆,等.四川灾区震后一个月PTSR、社会支持、安全感状况及相互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2009,31(8):163-167.
[16]孟海英,王艳芝,冯超.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880-7883.
[17]朱丹.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4(2):8-13.
[18]Coupland R.Security,insecurity and health.[J].Bulletin of th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7,85(3):181-184.
[19]叶俊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6):1468-1471.
[20]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20-22.
[2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1-133.
[22]刁静,黄佳,刘璐.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86-88.
[23]安莉娟,丛中,王欣.高中生的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17-719.
〔责任编辑 石白云〕
Study on Mental Security,Self-acceptance and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LIJia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Consider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security,the essay will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ir sense of security,self-acceptance and support from the society to provide some advice for students to treat life properly and do self-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his articl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among 200 students from ShanxiDatong University.The result is as follows:the level of the sense of security is above average(57.81±8.942);the sense of security is negative related with their self-acceptance(r=-0.629,p<0.01);the sense of security is positive related with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support(r=0. 345,p<0.01);Self-acceptance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f predicting the sense of security,while the social support is opposite. Conclusion:The level of the sense of security is above average;The sense of secu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ed with their self-acceptance,but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ed with social support.And they both can predict it.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security;self-acceptance;social support
B84
A
1674-0874(2013)06-0066-05
2013-09-22
李佳(1977-),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book=70,ebook=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