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荣红,孙静凤,余 航,汪瑞忠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上海 20120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广谱及超广谱头孢菌素和单环 β-内酰胺抗菌药物[1],在1983年由德国学者首次从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2],是临床上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与医院感染有关,产ESBLs细菌携带者的筛查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流行病学监测都十分重要。
一、材料
1.菌株来源 健康人群101例粪便标本来源于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经筛查没有肠道及其他明显感染性疾病;168例患者标本来源于住院患者粪便常规检验后的标本,且住院前无感染,没有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后48~72 h采集粪便标本。
2.筛选平板 产ESBLs肠杆菌显色鉴定培养基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3.培养箱 Hpx-9162MBE数显电热培养箱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生产。
二、检测方法
健康人群101例粪便和168例患者粪便标本用无菌棉签接种于产ESBLs肠杆菌显色鉴定培养基,放入培养箱孵育18~24 h后观察结果,粉红到酒红色菌落或粉红到酒红色为中心的半透明菌落为大肠埃希菌;绿、棕绿或蓝色菌落为克雷伯群;暗褐色至浅褐色菌落为变形杆菌族。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健康人群101例粪便标本产ESBLs细菌11例(10.9%),而住院患者168例粪便标本中产ESBLs细菌129例(76.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6株,占阳性菌的12.4%(16/129);大肠埃希菌113株,占阳性菌的87.6%(113/1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4,P < 0.01)。对168例患者标本根据年龄分组,分为<20岁组(41例)、20~60岁组(58例)以及>60岁组(70例),3组间产ESBLs细菌分别为30例(73.2%)、41例(70.7%)和58 例(82.9%),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病区粪便标本产ESBLs细菌的阳性率
自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大剂量广谱甚至是超广谱抗菌药物以来,细菌的耐药甚至是多重耐药、泛耐药已成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不得不面临的难题,而产ESBLs就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耐药机制。ESBLs是指耐青霉素、头孢菌素1~3代和氨曲南的β-内酰胺酶,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能被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抑制,属于 Bush-Jacoby-Medieros 的 2 be 组 和 2 d 组[3]。ESBLs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最常见的是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生,本研究129株患者粪便阳性菌中,有16株是肺炎克雷伯菌,113株是大肠埃希菌。ESBLs主要由质粒介导,很容易在细菌间扩散,故准确及时地检测出产ESBLs细菌已成为目前细菌室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产ESBLs细菌感染流行在许多国家均有报道,由于经济条件及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医院中的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增加的[4]。这其中很多是由于医生大量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造成的细菌耐药,还有很多可能是医院感染造成的。医院内产ESBLs细菌的传播与下列因素有关,如超声波检查耦合乳胶的污染,支气管镜的污染,血压计袖带以及体温计污染等[3],更多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及时准确地检测岀产ESBLs细菌,控制其传播,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
消化道是产ESBLs细菌的主要寄殖场所[5],如果患者感染了产ESBLs细菌,能引起该患者及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如本研究健康体检人群粪便中产ESBLs细菌阳性率只有10.9%,而患者粪便标本的产ESBLs细菌阳性率却高达76.8%,可能与过度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有关,所以检测粪便中的产ESBLs细菌可明确滥用广谱、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危害,同时筛选岀产ESBLs细菌的携带者,也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预防和降低耐药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扩大及流行提供依据。
临床医生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护易感人群,对筛选阳性的人群要接触隔离,也可以采取病房隔离的办法,以筛选结果作为患者分病房的依据;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医疗器械的污染以及医护人员的手污染,减少产ESBLs细菌,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甚至可以把粪便中产ESBLs细菌的阳性率作为医院感染的指标来考核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
[1]张阳根,张海艳,江先海,等.超广谱内酰胺酶研究进展[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3):254-255.
[2]Knothe H,Shah P,Krcmery V,et al.Transferable resistance to cefotaxime,cefoxitin,cefamandole and cefuroxime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Klebsiella pheumoniae and Serratia marcescens[J].Infection,1983,11(5):315-317.
[3]钟运华,周克云,卢月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3):252-254.
[4]王 苒,孙耕耘.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6):430-433.
[5]王 影.检测病人粪便标本中大肠杆菌耐药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3):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