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用 向日晖 秦艳东 李敏晖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周国用 向日晖 秦艳东 李敏晖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对照组给予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C肽与餐后2hC肽上升更明显,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有效控制血糖, 值得推广。
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疗效
2型糖尿病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 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广东省佛山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2例, 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2~85)岁;平均(62.38±5.72)岁;病程2~16年,平均(7.20±2.17)年。对照组:男18例, 女13例;年龄(53-87)岁;平均(63.10±5.23)岁;病程3~18年, 平均(7.41±2.2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皆给予常规治疗, 即入院后加强健康教育, 给予饮食指导, 同时协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即选择甘精胰岛素, 最初剂量控制在0.2 U/kg左右, 给予皮下注射, 于睡前使用。同时选择二甲双胍0.5 g温水送服, 3次/d。治疗过程中需参照患者具体的血糖变化适当调整甘精胰岛素的剂量。对照组给予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 其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需持续用药84 d。用药后7 d内需加强血糖检测, 每日不低于7次, 之后可每隔3 d进行1次血糖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 数据选择( x-±s)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P<0.01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2.2 胰岛功能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C肽与餐后2hC肽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C肽与餐后2hC肽上升更明显,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情况对比(n, 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对比(n, x-±s)
2型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发病机制与胰岛β细胞减少分泌及胰岛素抵抗有关[2]。据相关资料报道, 在糖尿病患者中, 超过85%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3]。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 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 甘精胰岛素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其可以影响胰岛β细胞, 减轻其负担, 促进疾病治疗, 但若单纯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则难以有效控制血糖, 对此可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其可以影响患者的周围组织, 进而对葡萄糖产生有利的作用, 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使用, 有利于糖原合成,影响或制约肝糖原异生, 避免产生肝糖原异生, 影响患者机体, 使其对胰岛素所产生的敏感性得以提高, 进而可促进疾病治疗。本文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对照组给予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 其中治疗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C肽与餐后2 hC肽上升更明显,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实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
综上所述, 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有效控制血糖, 提高餐后2hC肽,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与使用。
[1] 全会标,高勇义.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现代预防医学, 2012,5(6):75-76.
[2] 俞铖杰.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近期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5(6):41-42.
[3] 李凌梅,朱萍.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4(22):361-362.
528244 广东省佛山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