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方帅
福建省辖九地市中,泰禾集团已经占领了七座主要城市。与此同时,泰禾在京沪高地亦表现出同样的强化战略,在土地市场上的勇猛表现,泰禾正在试图获得一个更高起点的竞技舞台。9月7日,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中国房地产业》: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评价您“很执着、执迷细节、乐于创新”。您怎样看待这个评价?
黄其森:冯董的评价很中肯,也是鼓励的话语。事实上我的确是地产行业里执着的一份子。比如当年泰禾上市搁浅,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借壳是唯一的通道,再难我们也要坚持下来,我坚信那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于产品的细节,泰禾始终要走“精品战略”,“精品战略”将是泰禾永恒不变、始终坚守的铁律。“为当地创造作品,为时代奉献精品”是泰禾永远不变的座右铭。
泰禾对自身有着清晰的定位,我们不可能像万科那样,做全国性的开发商,泰禾是深耕战略,区域聚焦原则。泰禾这些年成绩的获得,不单纯是企业自己的胜利,是城市和经济共同成长的结果。
《中国房地产业》:对于泰禾高价在北京拿地,业内的声音集中在两种,一是黑马泰禾,二是疯狂泰禾。您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黄其森:有争议很正常。对于我们认定的正确的事情,我们会坚持做下去。这两三年泰禾的发展很快,这是企业发展厚积薄发到了一个阶段的必然表现,可以说泰禾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这个加速应该是健康、可持续的,而不是以追求数量为前提的。如果说泰禾拿地是疯狂的,但是对于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区域来说,疯狂不单纯靠的是勇气,而是基于对北京战略性长期看好的判断。我们果敢拿地,但是不盲目,因为泰禾的发展战略意境很清晰:我们要做深耕福建和北京的区域性开发企业。
《中国房地产业》:北京对于泰禾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黄其森:北京对于泰禾而言是品牌高地,是集团发展版图的重要节点。目前,福建和北京已经是泰禾的“双主场”。泰禾在北京的沉淀已经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是扩张的最好时机。
北京作为世界级城市、中国的首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适合各个阶层的产品都有市场容量。泰禾集团将房地产的设计研发中心、品牌中心都放在了北京。我们已经进入北京十年的时间。今年,福建没有太多地块推出,泰禾将拿地目光集中到北京。
以前讲的是一线城市做品牌,二线城市做利润,三线城市做规模,而现在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来看,都实现了品牌与效益的共赢。
在北京的成功拿地,为泰禾施展拳脚创造了新的机会。泰禾一直强调“为当地创造作品,为时代奉献精品”,在北京不仅要做到如此,还要充分发挥我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实现并领军人居建筑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传承与创新,树立泰禾在全国的标杆地位。
《中国房地产业》:泰禾下一步的拿地计划是什么?
黄其森:对于后续拿地的规划,今年还会战略性地考虑长三角、广东这些市场,但我们一定要到经济发达的地方以及能够适应泰禾文化的城市。目前在三、四线城市做房地产,风险要比北京大得多。
《中国房地产业》:不同于“运河上的院子”长达近十年的消化周期,同为高端产品的“北京院子”您确定的是“高周转”路线。为什么?
黄其森:高周转有利于资金回笼。泰禾90%的项目要走高周转路线,保证项目在拿地后7~8个月开盘,这是我们跟每一个团队铁定的任务。北京院子这一项目则要求在一年半整体清盘,半年内大部分资金要回笼。即使项目利润会低一点,但同样的时间也许可以多做几个项目,这样算下来也不差。
《中国房地产业》:对于要适应的新环境,房地产企业该如何完成自身的转型与升级?
黄其森:做企业,要学会加减法。在地产最火热时,启动预警机制,不盲目扩张,所谓规模效应也只有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具有正效应。泰禾始终立足于做精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做好企业内功,进中求稳。
房地产企业确实容易受政策的影响。这两年出台了很严厉的诸如限购、限贷政策,对开发商既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是,房地产发展的环境没有大的变化。
城镇化将为房地产带来长期的、巨大的市场机遇。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房地产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农民进城带来的大量消费内需拉动,所以房价仍将在各方博弈的合力中,总体向上。当然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反对唯地产化,避免一枝独大。同时,房地产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房价、地价的问题。今年房价走势从现在看,跌是不大可能,但从企业角度同样希望不要涨得那么快。
房地产企业是筑梦中国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关乎中国梦在城市建设中的形象表现。不论住宅还是公建,作为城市建筑都代言了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与形象。地产企业要做中国梦和生态文明的先行者,不能做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