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阎世德
村干部介绍,下润村六社原来有300多口人,多年来,人口流失一半多,剩下的也就是100人左右,将近一半携家带口到内蒙古打工去了。
距离下润村六社仅有3km的五社,原名叫冬日村。很早以前,这个村子因为水源充足,是远近闻名的大户村。但现在这里的情况更为悲惨。
一个下午,村民沈永胜用摩托车把我送到下润村五社社长家。社长种地去了,80岁的老母亲看家。老人是这个村子年龄最大的,她唠叨着告诉我:“我记忆中这是个大村子啊,过去,村里耍社火、唱戏,三个居民点,到处都是人,年轻人活泼得很,可现在人都走完了,就剩下一些老人了!”老人说,过去,她经常去串串门,但现在没有多少人了,门也不串了。五社的五保户聂有科一辈子打光棍,虽然他年龄不算太大,但对村上的历史多有耳闻,侄子、侄媳正在帮他铺设地膜,他坐在地埂上就和我聊了起来。老人随口编出了顺口溜:“冬日村,小北京,一转(圈)六棵树长得黑洞洞(音)!”他说,小时候,冬日村到处是水,他记得就有六棵合抱大树,是村里最壮观的景色,但后来都枯死了。
聂有科地头的北边两侧有两座用土夯成的高达丈许的城堡,保存完好,气势宏伟。他告诉我:“这两座城堡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富户人家的大宅院,右边是傅家,左边是李家,全村这样的大宅院就有12座!你想想,那时候,这里多富裕啊,主要是水多,能长庄稼!”现在傅家的后裔大多数搬走了,就剩下一户了。
我在村里看到,这样保存完好的大宅院就有4座,傅家宅院的正门呈拱形,虽然园内荒草丛生,孤零零的一户人家房门紧锁,但依然气势不凡,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水,改变了这里的历史,改变了这里人的命运。
下润村五社有三个居民点,有宽阔的村道,依次呈东西方向坐落在荒漠上。采访期间,我从时任社长王以贵家居住的居民点依次探寻走访,所见所闻让人倍感凄凉。
在第二居民点,我看到许多房子拆得七零八落,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有的大门紧锁,从门缝向里面望去,枯枝堆积,杂草丛生,四五十米长的村街,见不到一个人影。王以贵指着几家锁着大门的人家说:“这个居民点共有13户人家,现在就剩这3户了,他们都是老人,锁上门,下地去了!”
他们,可能就是这个村子的最后守护者,他们守护的难道仅是生养他们的村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