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农业信息服务技术路线及模式构建

2013-09-11 13:14刘勤朝韩红芳白继红薛小柱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延安农民农业

刘勤朝,王 斌,韩红芳,白继红,薛小柱

(1.陕西省延安市农业信息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2.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延安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特征是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也由解决温饱为主向增加收入转变,即通常所说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和运行手段,已难以满足千变万化市场的需求,农民在市场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对信息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信息需求由原来单纯的生产技术信息向政策、市场、质量安全等多方面拓展,而传统的服务方式有专家资源分散、推广速度慢、推广成本高、信息覆盖面小、互动性差等弊端,仅靠区域里的少数专家和传统技术推广方法已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同时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都对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 农业信息服务现状

面对农民文化水平低,信息入户难,分析预测能力差以及对个性信息、科技信息、本地信息、可视信息需求面大的实际,仅有网络平台,没有其他灵活有效的信息服务手段,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这就要求必须在信息服务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采用组建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开通12316“三农”热线,在陕西省农业系统中率先建立视讯平台,与移动、联通公司合作开展手机短信业务,拍摄制作现代农业科技专题片,发行科技简报,技术培训等多方式、多渠道的服务手段,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服务方式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表现出信息服务途径单一、信息服务内容不系统、推广效率不高等弊端,信息服务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148”信息服务模式是延安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服务方式。它包括创建1个平台,集成4种方式,采取8个途径,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148”信息服务模式融合吸收了多种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把过去多种单一的信息服务方式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强大、应用方便、灵活高效的综合服务模式,解决不同层面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扩大信息覆盖面,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为农民提供通俗易懂、方便快捷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信息服务,使农民一看就会,一学就懂,受到农民朋友一致好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技术路线

2.1 集成现代技术,开发信息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语音和视频等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农民能够多渠道多途径获取和发布信息。

2.2 整合专家资源,拓宽服务领域

组建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整合技术资源。扩大受众群体,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进一步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应用多种途径,打通服务瓶颈

综合应用各级农业网站、手机短信、热线电话、新农村综合视讯平台、延安农业信息简报、现代农业科技专题片、广播、板报、专栏等多种途径,宣传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意义,鼓励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

2.4 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益

打破过去由政府主导的单一格局,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搭台、农民受益”的运行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信息服务的双向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3 模式构建

构建的模式为搭建1个平台 (即延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集成4种方式 (网站推广,专家指导,专辑辐射,基层服务),开发8个途径 (即市县各级农业网站,手机短信服务,12316“三农”热线,农村综合视讯平台,现代农业科技专题片,技术培训,信息简报,信息员和农民专合作社)。具体见图1。

图1 “148”信息服务模式的技术路线

3.1 1个平台

延安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是由延安市农业局主办、延安市农业信息中心承办的市级农业综合门户网站,是服务“三农”和宣传延安农业的重要窗口和基础网络平台。网站自2003年建成开通以来,为了更好的服务延安农业和农村经济,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全市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多次升级改版。依托“陕西农业网”,按照“一站式服务,一网对农村”的要求,建成了涵盖全市13个县 (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3 396个行政村的全市农业网站群。实现了市、县各级农业网站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的运营模式,全面提升了网站管理效率和信息共享程度,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目前,延安农业信息网主页包含政务公开、价格动态、供求信息、在线问答等30多个栏目,栏目设置科学合理,内容丰富。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政务新闻、农业科技、市场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农业专家交流。新版延安农业信息网可以为农民、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延安农业信息网”已成为延安市农业局推行政务公开、服务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为宣传延安农业、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4种方式

3.2.1 网站推广

网站推广方式主要依托延安农业信息网站和各县区所建基层网站进行技术推广和服务,它是在农村通电话、广播电视的基础上,以电子政务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公共网络,实现农村信息网络延伸扩展。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农村信息网络的服务范围,建成覆盖县、乡、村,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生产和营销大户的信息网络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五个一”(一个提供信息发布、查询等服务的固定场所;一套计算机、打印机等信息服务相关设备;一条宽带上网线路;一名农村信息员;一套制度)的标准,将现有信息网络服务体系进一步延伸,形成市、县、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主要内容是以陕西农业网为支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设农村综合专家库,健全农村信息发布系统,农产品价格行情信息预测、发布系统,接入“一站通”、网上展厅、农产品网上促销专栏等信息发布系统,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农民群众则利用省、市、县各级农业网站,向外发布本地农产品外销信息、招商引资及其他经济信息。

3.2.2 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方式主要依托12316专家热线和手机短信来实现专家的全程服务,此方式方便快捷、通俗易懂、群众反映良好,属节资高效之服务方式。

12316是农业部申请开通的全国农业系统统一公益服务专用号码,也是延安市实施“三电合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电合一”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电话、电视、电脑3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动。利用电脑网络采集信息,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电话语音系统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信息资源;利用电话语音系统,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咨询和专家远程解答服务;利用电视传播系统,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电话咨询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制作、播放生动形象的电视节目,提高信息服务入户率。12316“三农”热线在农民和专家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桥梁,为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农民致富好帮手,服务“三农”的新窗口。

延安市12316“三农”热线是由延安市农业局主办,延安市农业信息中心、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各县区农业局共同承办的一个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为广大农民提供政策、技术、价格等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的呼叫中心系统。该服务方式的原理是以延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以果业、蔬菜、粮食、农机、植保植检、土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种业、农业政策法规、农村能源、农业信息等科技人员组成的12316“三农”热线专家技术服务团为载体,及时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难题。它具有用户查询 (包括直接拨号查询,语音提示查询,“114”人工辅助查询)、用户留言、外呼专家咨询、收听邮件等功能。语音系统后台功能包括信息资源维护、语音文件自动合成、行情管理、生产信息预警、供求信息管理、留言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热线实行24小时语音自动查询、专家在线解答、来电留言录音等不同的服务方式,农民可以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在任何地方拨打12316进行咨询或投诉,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由市、县、乡、村各级农业信息员对各类涉农信息进行采编,由市县农业专家团提供权威技术支撑,通过延安农业信息网对各类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库,为联通“电子农务”和移动“农信通”平台提供信息支持,利用“电子农务”和“农信通”平台将信息发布到全市联通和移动手机用户,实现联通和移动手机用户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大覆盖。

延安市“电子农务”是市农业局与陕西联通延安分公司共同合作,依托陕西省“电子农务”项目建设的市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通过手机短信、声讯等方式,向农村用户提供专业、权威、及时的农业科技、政策、市场信息服务。由联通公司搭建网络平台,农业局组织专家和技术队伍,负责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向农村联通手机用户提供农业信息服务。服务对象为联通网络电子农务订制用户。

移动“农信通”侧重于市县两级平台建设和专家服务,坚持由农业部门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在实现信息本地化的同时做到信息服务与优势产业和农时、农事的紧密结合,信息服务针对性强,具有权威性、及时性等特点。依靠中国移动在农村良好网络服务和庞大手机用户群开展服务,信息覆盖面广,信息服务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服务对象为移动网络“农信通”订制用户。通过短信、语音、互联网3种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延安农事通”是延安市农业局与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和西安承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集农业技术、供求信息、农产品价格互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应用产品。它能够使用户不受地域、时间等因素限制,随时随地都方便及时地获取涉农政策、农业信息、农业技术、供求信息、气象农情、看市场、致富路、城乡生活、地方风情、企信通、农政通、12316咨询服务等。通过手机与电脑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延安农业的精准化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用户通过手机办公、获取信息、处理产品交易服务活动,让信息服务直接延伸到农民和田间地头。

3.2.3 专辑辐射

专辑辐射方式是针对农民对有些技术问题一时半会听不明白、短时间内难以撑握,及对个性信息、科技信息、本地信息和可视信息的需求基础上建立的。主要内容是依托各级网站,以苹果、蔬菜等优势产业为重点,通过聘请专家、确定主题、严格审核、规范操作等措施拍摄制作现代农业科技专题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这一方式能有效扩大各项涉农信息的辐射范围,而且便于携带与传播,更能重复利用和学习,特别是其图文并茂,声、像、图、乐为一体的特点更能引起农民的学习观看兴趣,更容易使各项农业技术和农业服务进村入户。

5年来,先后制作的5部农业科技专题片的播放,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平台的视声优势,使农民一听就会,一看就懂,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达到双赢的效果。

3.2.4 基层服务

基层服务主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农户,进行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科技培训、发行科技简报、出版农业科普知识书刊等方式,利用电子显示屏、信息公布栏、大喇叭等,发布适应本村生产、经营、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政策法规、科技和市场等信息。这一方式的应用使各类涉农信息更加贴近农民,更能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物资采购和销售与消费需求提供真实、可靠的服务,使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

3.3 8个途径

3.3.1 市县各级农业网站

利用延安农业信息网、13个县区农业信息网、3 396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以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3.3.2 手机短信

通过和联通、移动等电讯运营企业合作电子农务和农信通业务,利用手机短信、专家答疑、电话咨询等途径服务农民。

3.3.3 12316“三农”热线

开通12316“三农”热线电话,组建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类农业技术难题,服务农民。

3.3.4 新农村综合视讯平台

新农村视讯应用平台,实现了市县和种养大户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该系统运用了业界领先的音、视频编译码技术、安全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研发手段,形成了集视音频交互、屏幕广播、远程控制、文字交流、电子白板、自动化协同办公、互动教育、文件传输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综合视讯平台。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可视化信息服务。

3.3.5 现代农业科技专题片

5年来,围绕苹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畜牧养殖等制作科技专题片,刻录了科技光盘,实现信息本地化、可视化。

3.3.6 技术培训

按照逐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办法,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技能、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同时采取集中训、干部送、大户连、企业传、广播喊、墙上写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送信息下乡,让群众真正从信息服务中得到实惠。通过培训,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3.3.7 信息简报

针对农民反应的共性问题,把农民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供求、政策法规等信息及时传递发布。

3.3.8 信息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全市农村信息员中,大多是科技致富带头人,利用农村信息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服务,达到辐射带动的目的。

4 服务成效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长期以来受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等自然条件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进入新世纪,随着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广种薄收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历史。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把增收致富的重心放在依靠发展产业、科技服务和市场开拓上。 “148”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集成与推广,全面促进了延安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苹果、蔬菜等优势产业生产经营水平。

4.1 促进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至2011年底,延安市果树面积达到26.98万hm2,其中苹果面积达到19.96万hm2,产量分别达到265.55万 t和243.81万 t。目前,延安苹果产业正在大力实施“南提北扩”战略,即在提升南部苹果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北部山地苹果,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进一步改善苹果内在品质,提升延安苹果品牌效应。通过信息服务,苹果四大技术得到全面普及,果实套袋、疏花疏果、果园种草、绿色防控以及果-畜-沼等生态循环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畅销全国,走向世界。

4.2 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延安市蔬菜生产技术由最初的简单引进,发展到具有延安特色的棚型结构。历经多次棚型改造,现在已发展到适合延安地域特点的第5代棚型结构,有效提高了光、热、水、土、肥等因素的利用率,促进了低碳、高效蔬菜产业的发展。不少新品种蔬菜落户延安,全面提升了蔬菜产业化水平。蔬菜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全面推广应用,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提高,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大幅增加,2011年全市蔬菜产量达到93万t,较2007年的61.6万t增长 51%。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建日光温室400 hm2、大棚933.33 hm2。蔬菜产业发展为全市农民增收、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4.3 提高农田施肥水平

农民通过“148”服务模式与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咨询,科学选用各类作物的最佳肥料种类和施肥量,避免了多类农田使用一套施肥标准,有效降低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为低碳、环保、绿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土肥基础。

4.4 提高陕北特产知名度和商品率

扩大了陕北杂粮、安塞小米、延川红枣、洛川苹果、南泥湾蔬菜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延安于2011年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全国唯一一个整市推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148”服务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延安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低碳、环保、高效的农业发展之路;农民发展了产业,增加了收入,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48”信息服务模式推广应用以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全面加快了延安农业区域化进程。通过信息服务与引导,全市优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洛川、富县、宝塔、宜川、黄陵等南部塬区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甘泉、安塞、子长、延川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吴旗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1县,草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延川红枣、黄龙核桃、宜川花椒迅速壮大,分别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48”信息服务模式的集成与推广,开辟了服务三农新途径,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农业部门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新技术应用范围明显扩大,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总之, “148”信息服务模式的集成与推广,实现了农业信息资源和生产技术整合共享,在生产和市场之间架起了新的桥梁。“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148”信息服务模式推广和应用力度,进一步拓宽信息服务渠道,提高信息服务效益,为做大做强延安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和建设圣地、生态、幸福延安做出新的贡献。

[1]张盈.湖南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1-22.

[2]崔岩.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技术集成策略研究 [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33-35.

[3]董越勇,管孝锋,陶忠良,等.应用先进实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基层信息化模式的构建 [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5):1044-1052.

[4]刘楠楠.关于农业信息化的若干思考 [J].安徽农业科学,2003(4):50-52.

[5]沈秀芬.农业信息化在绍兴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J].浙江农业科学,2012(7):1076-1077.

[6]鲁莉莉.陕西省新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现状与对策 [J].宁夏农林科技,2011(11):24-25.

猜你喜欢
延安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走进延安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