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红,张星海,许金伟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工程系,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茶叶消费也提出了方便、快捷的要求。如能开发一种用冷水即可冲泡的茶叶必将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将为茶叶这一传统饮料增添时尚元素。瞬时降压研究[1-2]为这一饮茶方式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所谓瞬时降压其本质就是膨化,即原料组织在高温高压下瞬间释压时,由内部产生水蒸汽的剧烈膨胀破碎细胞结构。冷泡绿茶膨化生产工艺已有文献报道[3-4],但采用瞬间降压技术膨化生产冷泡袋泡红茶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膨化加工技术,探索冷泡袋泡红茶生产新工艺。
采用杭州茶叶试验场提供的夏秋茶鲜叶,采回后室内摊放萎凋24 h,放入 -16℃冷柜冷冻6 h进行膨化加工。
主要仪器有瞬时降压制茶机械 (杭州天华食品机械厂),CTC三联机 (杭州茶叶试验厂),冰柜 (FCD-295HA,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微波干燥烘箱 (KH-6HMTN2,南京修斌干燥设备厂),茶叶提香机 (6CTH3.0,浙江富阳科力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6,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数显电热恒温水浴锅(GKC-11-8,南通华泰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 (AR2140,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色差仪 (TC-P2-8,北京奥依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红外测温仪 (AW550,北京时代光南科技有限公司)等。
1.2.1 处理设计
红茶膨化加工工艺共设4个处理:处理1,鲜叶萎凋→冷冻→膨化→滚切→发酵→初烘→足干→筛分→包装;处理2,鲜叶萎凋→冷冻→滚切→发酵→膨化→初烘→足干→筛分→包装;处理3,鲜叶萎凋→冷冻→滚切→发酵→初烘→膨化→足干→筛分→包装;处理4(对照),鲜叶萎凋→冷冻→滚切→发酵→初烘→足干→筛分→包装。
4个处理茶叶发酵温度均为25~30℃,发酵时间均为40~50 min。膨化腔温处理 1为80~90℃,处理2,3为130~150℃。
1.2.2 加工操作
每锅投叶2 kg,转动搅叶机,空压机升压至0.25~0.30 MPa,依靠腔体内茶叶鲜叶水分汽化升压至0.38~0.42 MPa。根据鲜叶老嫩程度,及时调整升压压力与膨化时间,一般在2.0~2.5 min。
1.2.3 检测项目
水浸出物含量测定。采用GB/T 8305—2003的方法分别测定用冷水 (室温23℃)和开水冲泡5 min获得的茶汤。
茶汤色差测定。按照文献 [4]的方法测定用冷水 (室温23℃)冲泡5 min获得的茶汤。
感官审评方法。按红碎茶标准对冷水冲泡的茶汤进行审评。
红茶经膨化处理后,水浸出物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冷泡水浸出物含量提高程度尤为明显,相对浸泡率膨化处理也高于对照 (表1)。
表1 不同膨化袋泡红茶水浸出物含量比较
由表1可以发现,在其他加工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膨化秩序不同,水浸出物含量也不同,处理2发酵后膨化效果稍优于处理3初烘后膨化,初烘后膨化优于处理1冷冻后膨化,其冷泡水浸出物含量依次为22.16%,21.22%和19.64%,热泡水浸出物含量依次为31.36%,30.59%和28.79%,相对浸泡率依次为70.66%,69.37%和68.22%,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由此可以推断利用膨化处理加工袋泡红茶适合冷水饮泡,用热水饮泡优势不大。
色差分析中红绿色度a值和黄蓝色度b值与红茶感官审评正相关,而明度L与感官审评负相关;a/b值相对较好地反映红茶汤色品质。从表2可以看出,冷水浸泡的茶汤,膨化加工的a值、b值高于对照,L低于对照。从汤色来看,发酵后膨化处理的要明显好于冷冻后膨化处理,冷冻后膨化处理要略优于初烘后膨化处理,三者皆优于对照,尤其是处理2的效果更明显。
表2 冷水浸泡不同膨化处理袋泡红茶汤色差分析比较
将处理2即发酵后膨化处理的红茶与对照红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 (表3)表明,经过膨化处理的袋泡红茶采用冷水冲泡,总分比对照提高11.8分,其中水色和滋味明显高于对照红茶。
表3 冷水浸泡膨化红茶感官审评比较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但是几千年来,制茶工艺一直延用传统方法,如红茶主体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没有大的革新,导致品质远不如国外产品,其主要原因除了茶叶品种存在差异外,更重要的是中国茶叶利用传统工艺加工红茶,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只有30%~50%左右被氧化生成茶黄素或茶红素,使汤色不够红艳明亮,品质相对不高。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开始将高压处理技术应用到茶叶加工上[2,5-7],通过瞬时降压破碎植物细胞结构,轻则可获开放的组织结构,使组织体产生微观裂纹或质壁分离,重则可获得组织细胞的破损或破碎。对红茶加工来说,可最大限度地促使茶多酚、多酚类氧化酶与氧气充分、同步接触,红茶品质成分物质转化充分,为生产高品质红茶提供物质保障,若将此技术加工的茶叶制成冷泡袋泡茶,效果会更好。本研究结果表明,膨化生产冷泡袋泡红茶的工艺路线为:鲜叶萎凋→冷冻→滚切→发酵→膨化→初烘→足干→筛分→包装;膨化腔温140℃,投叶量每锅2 kg,空压机升压至0.28 MPa,依靠腔体内茶叶鲜叶水分汽化升压至0.40 MPa,膨化时间约为2.5 min;利用该工艺生产的袋泡红茶其冷泡水浸出物含量为22.16%,明显高于对照的13.28%,其相对浸出率达70.66%;茶汤分析显示膨化加工红茶汤色浓度高于对照,黄红色度强于对照;感官审评表明利用发酵后膨化技术制备的袋泡红茶用冷水冲泡,总分比对照提高11.8分,其中水色和滋味明显高于对照红茶。
[1]杨贤强,冯丽云.一种采用瞬间气体压差膨化茶叶加工的方法:中国,200410067803.5[P].2004-11-01.
[2]王岳飞,杨秀芳,任鹏,等.瞬时降压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J].茶叶科学,2005,25(4):311-314.
[3]何新益,刘金福,黄宗海,等.变温压差膨化法制备冷泡茶的工艺优化 [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增刊1):388-392.
[4]龚恕,周晓红,张星海.膨化袋泡茶生产工艺初步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1(4):21-23.
[5]张格,张玲玲,吴华,等.采用超高压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J].茶叶科学,2006,26(4):291-294.
[6]谭俊峰,林智,郭丽,等.超高压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J].食品科学,2007,28(9):78-82.
[7]谭俊峰,郭丽,吕海鹏,等.超高压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J].食品科学,2008,29(9):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