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平,董荷玲,冯春梅
(1.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2.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台州 318000)
青花菜霜霉病是由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菌侵染的一种常见病理性病害[1]。该病菌专化性极强,易在土壤和病残株中越冬越夏。青花菜从苗期就可被侵染,最初在叶片上出现明显症状,后期开始侵染花球,使其商品性状大大降低。为了解青花菜霜霉病侵染花球途径、侵染时期及病菌的发生、发展的特点,经过系列试验及对该病菌发生、发展的全程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选取晚熟青花菜品种圣绿,于2004年3月29日取其感病组织用清水洗净后放入培养皿,分别置于4℃,9℃,室温 (13~15℃),18℃和23℃条件下进行保湿培养,每处理重复3次,观察温度对病原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室在感病组织上培养出白色霉层,洗下感病组织上的霜霉病菌 (即病菌的孢子囊进行接种[2-3]),稀释至每视野5~6个孢子制成菌液。
12月7日通过喷雾接种网室中早生圣绿植株(10月27日定植的12株,11月4日定植的 15株),12月21日再接种15株。12月17日用针刺接种法 (针刺后用毛笔将菌液刷在其上)分别对网室中10月27日和10月18日定植的早生圣绿接种。
将1.2培养的青花菜霜霉病菌分别在青花菜植株15~16片叶、11~13片叶、花球约为1 cm和花球约为3~4 cm时进行喷雾或针刺接种。
选择较为感病的品种早生圣绿,于2004年9月14日播种,10月18日定植于本院观察圃,共88株。在早生圣绿青花菜活棵后定期进行观察,以叶片发现有霜霉病症状或霜状霉层出现为主要表现,统计发生株数。
试验材料与方法同1.3节。同时收集试验期间的气象资料。
寄主组织保湿培养试验表明,在4℃,9℃,23℃下,经24 h培养,感病组织上均能长出白色的霜状病菌,至72 h,除23℃下感病组织在湿度充足的情况下已完全腐烂外,其他的感病组织上霜霉状物仍生长良好,而在室温 (13~15℃)及18℃条件下,经过24 h后病原菌已长满了整个感病组织 (表1)。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青花菜霜霉病菌对温度的要求范围较宽,特别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快。田间调查表明,霜霉病菌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易发病,冬末春初是病菌最宜生长季节,这与病菌的生长最适温度相吻合。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田间郁蔽不通风的田块一般发病都较重。
调查表明,现蕾前植株感病机率为0。由表2知,针刺接种比喷雾接种发病率高;同时,在花球上接种的发病率也远高于茎部接种,且都出现典型症状。由此认为,病菌极易在有伤口的组织上侵入[4]。故种植户在进行农事操作时,应该注意减少对青花菜植株的机械损伤,即可减少了病菌的感染机率。
表1 不同温度病组织上霜霉病菌生长情况
由表2知,现蕾至1~3 cm球茎发病率迅速提高,接种的花球直径越小,后期发病率越高;同时,花球上接种的发病率也远高于茎部接种的。由此可知,病菌的侵染时期主要在青花菜幼球期(直径 1~3 cm)。
观察显示,青花菜植株大多为半直立形,在刚现蕾时有小叶包裹幼球,以后逐渐向上生长。已知霜霉病的田间再次侵染主要依靠其孢子囊随气流及雨水传播,此期的花球顶部极易成为病菌直接着生侵入的一个平台,同时叶片上的病菌也可经雨水、露水而滞留在花蕾上,由此形成的微环境可使感染机率明显增加。
表2 青花菜侵染最佳时期及途径
通过对79株发病株的观察和纵剖,大体可分为3种症状:发病轻的病株症状表现一般在小花梗及花蕾处;发病一般的病株症状表现在小花梗及以下几厘米处;发病严重的病株症状可延伸至小花梗以下7~8 cm处。还观察到发病株的茎基部到发病部位之间的茎部表现健康,没有症状表现,经培养、保湿都未镜检到霜霉病菌,至今尚未在田间发现茎内有上下贯穿黑褐色病症的植株,这表明病原菌不是由茎基部侵染再向上蔓延,而是由蕾部侵染开始的,特别是幼嫩的花球 (即现蕾时),病菌一旦侵入,条件合适则逐步向内扩展、蔓延。
分析试验结果,早生圣绿在16~17片叶前(即在11月25日前)观察,均未在叶片上发现霜霉病病症的出现 (12月中下旬现蕾)。通过调查,青花菜霜霉病在试验某一区域的发病植株比较集中,区域相对发病率高,存在1个发病中心区;同时田间青花菜叶霜霉病还存在2个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中下旬。由于早生圣绿的现蕾期出现在12月中下旬,正是青花菜中晚熟品种最易致病的敏感时期 (即现蕾的前后),因此12月中旬前就应进行霜霉病的预防,以减少田间病源,降低病菌数量。
分析温度和雨量等环境条件对青花菜霜霉病发生情况的关系表明,发病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降到一定温度,发病率又会降低,气温稍微回升,发病率会再次升高 (表3)。在霜霉病发病期内,发病率与温度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图1),方程为y=25.985-1.483x,而发病率与雨量和湿度间则呈典型的指数函数关系,其方程分别为y=2.724exp(0.027x) (图2)和y=0.212exp(0.063x)(图3)。故此间田间病源的多少对后期发病的轻重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寄主感病,加之合适的气候条件,则极有利于病害的暴发流行。
寄主组织保湿培养试验表明,青花菜霜霉病菌对温度的要求范围较宽,尤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快,此结果与以上的气象因素观察试验的结果相一致。据临海市气象站提供的实况表明,12月中下旬和1月中下旬时段的平均气温分别为9.6℃和5.3℃,雨量均超过80 mm,平均湿度分别为59.7%和54.45%,其中12月下旬和1月下旬的湿度达73.2%和66.1%。田间2个发病高峰出现的时段 (12月中下旬和1月中下旬)也正是低温多雨高湿的时期。
表3 气象因素和田间霜霉病发病的关系
图1 发病率与平均温度的关系
图2 发病率与雨量的关系
图3 发病率与平均湿度的关系
由试验可知,青花菜霜霉病的发生及流行规律、环境条件、耕种操作、喷药保护时期的选择对防治青花菜霜霉病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造成青花菜霜霉病发生流行还有别的因素。
调查显示,临海市上盘镇自1989年开始种植青花菜至今,连作情况十分严重。通过对种植区实地考察,农户在收获后一般都未能做到对园地进行及时清理,病残株大多堆积在田头地角或直接残留在田间,造成病菌在病残株和土壤中积累,并成为下茬的传播源,这是引发病害逐年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种植户为获得最大利益,常常过密种植,且过量施用氮肥,亦造成病害流行;加之田块土质粘重,肥力较差,缺乏微量元素,也易引起较严重的青花菜霜霉病。
[1]易齐,姜克英.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54-155.
[2]苏英京,李伟龙,林俊,等.青花菜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J].中国蔬菜,2004(4):65.
[3]毛爱军.辣椒疫病菌接种鉴定技术研究 [J].北京农业科学,1998,16(2):21-24.
[4]刘学敏,欧师琪,龚万金,等.向日葵菌核病菌接种方法试验 [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