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ier Burchard
(欧盟-中国贸易项目(二期),北京 100125)//
孙荣钊,胡藕祥,张 志(译)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山东青岛 266032)
2011年夏天,坐落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小城—施马伦堡,成为欧盟卫生当局很不情愿的关注焦点。在西北欧的荷兰与德国交界地区,当地农民发现部分奶牛出现急性发热、腹泻及生产性能降低等非典型综合征。
在德国,相当多的奶牛养殖场都出现这种非典型综合征,有人推测这与肉毒杆菌造成的慢性中毒有关 (源头未知);有人认为,这可能与 周边 地区的环境污染和 排入河流的工业废弃物有关 ; 还有人认为 这是由饲料 污染 或者因用了生产沼气工厂的肥料造成的。尽管这种综合征的病因众说纷纭,但基本认识都一致:本病比较温和,造成后果也不严重。在多数情况下, 患病动物 3-5 天可完全 康复,但随着事态进一步发展, 荷兰 和德国 卫生 当局决定 ,针对此次事件进行 一次 全面的 风险 分析。
2011年10月,德国联邦政府动物健康研究机构弗里德里希-洛弗勒研究所(FLI)的科学家,前往施马伦堡收集患病奶牛的血液样本(所选择的奶牛都表现出未知疫病的临床症状)。之后,他们从样本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进行基因组分析,确定病毒的遗传组成。通过分析确定:引起本病的病毒是一种至少可以感染奶牛的新病毒,属于正布尼亚病毒属,此后又从少数先天性缺陷的动物的样本中检测到本病毒。本病一经具体确认,欧盟卫生当局便开始实施相应的监测项目,以确定一小部分出现先天性畸形临床病例(包括牛和羊)的发病率和发病周期,以及这种先天性畸形与这种新未知病毒确诊阳性之间的相关性。
对所有新发病例进行检测采样,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以及是否出现被命名为施马伦堡病(SBV)的临床症状。2011年11月,FLI已经研发出确诊SBV检测方法,并立即将其送往荷兰Lelystad中央兽医研究所,作为监测方案的补充。就这样,荷兰患病动物中鉴定的病毒与德国感染动物的病毒相同。
2011年12月,比利时出现了类似的情形。FLI表示在实验室中培养的SBV病毒接种于健康牛群能产生同此前临床病例相同的发病症状。截至2011年12月,上述3个欧盟国家都证实施马伦堡病的存在。
截止2011年12月底,SBV的起源和传播机制尚未明确,欧盟科学家基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出现在夏秋季节,恰好与蚊子的年度出现周期相符这一事实,开始以库蠓属蚊子作为媒介探索该病毒的传播假说。2012年1月,在英国和法国羊群中出现了少数先天性畸形的病例。2011年12月,荷兰国家卫生和环境研究所(RIVM)针对SBV对人类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专家的结论是:虽然不能完全排除SBV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但可能性非常小。这与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得出的结论一致。虽然人类没有检测到SBV的临床症状,但仍建议对SBV感染地区的相关人群进行临床症状和血清学的监测。
2012年2月,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在人类疫病监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研究机构)派出研究人员出席了西北伐利亚一个农户会议,在收集的血液样品中没有发现SBV抗体。荷兰RIVM也作了类似研究,发现所有从施马伦堡病感染区居民中收集的血样抗体监测呈阴性。人体血液中没有抗体证实了SBV不能在人体中传播,暴露于SBV的人们,体内也没有感染这一新型病毒。
2012年2月,我们整合发生施马伦堡病国家之间的交流信息,可以推断在欧洲某些地区中,感染本病的几率将迅速增加。2012年3月,俄罗斯、乌克兰、摩洛哥、埃及和约旦等国家关闭边界贸易,严禁进口荷兰的青年牛。据当时估算,荷兰奶牛群感染SBV的患病率约为70%。2012年3月,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热带医学研究所还证明:蠓蚊在施马伦堡病毒的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5月,欧盟提供专项资金,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对施马伦堡病的相关研究,如SBV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媒介和中间宿主的作用、施马伦堡病流行病学及开发分析方法和诊断工具等,并允许开展大范围试验。2012年7月,中国对进口可能存在SBV潜在风险的动物产品实行限制性措施。这促使欧盟和中国之间开展一系列联合行动,继而有利于中国主管部门对施马伦堡病诊断和监测水平的提高。
2012 年8月,研究人员从荷兰大量乳牛场的奶罐取样开展试验,结果表明,超过90%的奶制品有SBV抗体,因此可以断定其曾经感染过SBV。瑞典进行的相似研究证实了SBV发病情况在整个欧洲蔓延,2012 年底,许多欧盟成员国都受到了施马伦堡病的威胁。2012年12月,FLI的研究报告表明,用于人工授精的公牛精液可能含有SBV病毒。FLI的研究结果得到了荷兰瓦赫宁根大学CVI,荷兰Lelystad研究中心,法国食品、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署(ANSES)的进一步证实,这意味着不能忽视精液和胚胎所带来的风险。
2013年1月FLI提供的研究报告,为相关的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这项研究证明,通过给犊牛接种SBV阳性精液,尽管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实验室检测发现动物体内存在病毒感染。同期,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证实了SBV病毒与脑细胞有很强亲和力,因而可以解释患病动物的先天性畸形与SBV病毒有密切联系。
到目前为止,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丹麦、爱沙尼亚、瑞士、爱尔兰、北爱尔兰、挪威、瑞典、芬兰、波兰、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检测到了SBV。同时怀疑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有被感染的动物。在牛、绵羊、山羊中检测到SBV病毒,在其他的物种中如羊驼、野牛和鹿中也检测到病毒的抗体。
由以上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测,SBV的流行病学已经在较短的时间内研究清楚。据此为卫生部门及相关专家提出了明确建议,从而影响到欧盟动物产品在欧盟和国际间的贸易措施。然而,我们一直疑惑的是SBV病毒究竟源自何处?在欧洲蓝舌病暴发期间,欧洲许多科学中心对收集的这些可追溯的动物血液样品进行了分析,但没有检测到SBV病毒的存在(2011年6月前收集的样品)。
SBV引起成年动物的经济损失主要是造成动物产奶量降低及先天性畸形动物的淘汰,但发病率非常低。一般情况下,这类疾病不会对奶牛和绵羊的生产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过,还要进一步关注2013年下半年SBV的流行状况。
在欧洲牛群和绵羊中普遍存在抗体表明,大量奶牛和绵羊感染过施马伦堡病。幸运的是,大量抗体的存在并未伴随高临床发病率,否则会对产品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一些专家认为动物广泛暴露于SBV环境非常有利于动物产生积极的免疫应答,可确保本病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就可得到自行控制。但是,接触到SBV后究竟可以维持多久的免疫期,是目前亟需阐明的课题。
对于欧盟卫生部门、私营部门、学术机构来说,SBV是一个流行病学事件,欧盟各成员国依据有关公共卫生的法规框架提供的高效机制,对此作出了快速反应。
此法规框架促进各相关部门间有效互动,必须对新发病做出反应,正如本文所讨论的施马伦堡病一样。学术机构应对涉及公共健康的异常事件(如最初与SBV相关疾病的地区出现非典型病理症状)的初始反应是动物和人类传染病权威机构对该病开展全面风险分析的基础。换句话说,具有高效立法职能并配备充足专业仪器和科研人员的监测系统,就可以针对新发病风险制定高效、快速的应对措施。
本次事件中,真实、快速、透明的信息传播,进一步证实了欧盟现行的现代卫生监测系统,不仅有益于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利于因贸易全球化而面临风险的所有国家。幸运的是,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SBV似乎非常温和且不会导致更严重后果,通过实施欧盟参考实验室制定或认可的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暂行诊断规程,有利于减轻贸易限制措施。
施马伦堡镇, Rihn -北威斯特伐利亚,德国。
施马伦堡病毒(来源:德国联邦政府动物健康研究机构弗里德里希-洛弗勒研究所)
库蠓属蚊 (来源: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热带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