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3-09-10 05:15郑珠云
海峡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中学教学模式

郑珠云

[摘要]“做中学学中做”就是使学习者基于兴趣,老师引导其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学会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动手要求较多的计算机学科之中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对此做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做中学 学中做 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教学

“做中学学中做”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认知中的经验与交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它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规教育,不太注重教育的结果,不太追求学生说出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这种教学理念与当前中职教育的实际相适应。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而且可以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法,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应用和实践“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论,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在课程的引入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把“做中学学中做”这一教学理念真正引进计算机教学的课堂,就是教师把指导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教师的学习指导,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每一节课的开始环节就是引入。教师如果能把引入环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起来,就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初步构建主体体验的学习情境。由于这个环节处于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所以它也正是调动学生情绪进入良好的课堂状态,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抓住了引入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学生有了积极性,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不会把学习看作是“要我学”的苦差事,反而会当作是“我要学”的快乐事,并且会自觉地把这种求知欲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笔者在讲Excel“创建图表”,一课时,开始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12伦敦奥运会吗?”接着播放一个2012伦敦奥运会的动画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紧接着展示两组有关2012伦敦奥运会的奖牌榜,一组为表格形式,另一组为图表形式,然后让学生判断回答哪一组更直观。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更直观、易于理解。那么这样的图表怎么做出来的呢?新问题自然就出来了。通过提问互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明确了学习任务,并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

2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达成主体体验的交流和升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其作用往往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而学生成了知识的受体,他们参与课堂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被无形地压抑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同去探究、寻求真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体验、生成的过程。要让学生觉得“我的课堂我主宰”,教师这里永远没有知识的霸权,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向学生提问,学生也要向老师发问,促进师生的互动,让师生在相互交流、探究中获得新知,锻炼了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WORD表格制作一课,先让学生看书,然后提出问题:“制作表格的方法有哪几种?”每组同学说一种方法,同时选派代表上台演示,最后同学互相评价,老师点评,总结归纳。通过互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达成主体体验的交流和升华。

3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精讲多练

基于“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教师要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能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言简意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并且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一边教授,一边演示,学生直接看到各种各样的屏幕信息,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多练”,是指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进行Office办公软件应用教学时,先设定一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己认真地去操作、练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办公软件应用的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及时反馈给学生,启发学生应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4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要把“做中学学中做”这一教育理念真正引入计算机课堂,就要将交流、切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虽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但往往要求学生自选课题,自我解决,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为个人独立研究是开展“做中学学中做”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职校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是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上面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因此,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生使用计算机的便利,要求学生自选课题。为了完成课题,学生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并要求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笔者在上Word2003图文混排实训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任务,明确任务完成时间,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学生自选课题,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自行在网上搜集有用信息,教师跟踪辅导。这种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为前提,以老师引导为保障,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方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5 在学生上机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做中学学中做”就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学会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灵活的任务。例如笔者在PowerPoint模块的上机实践中设计如下任务:每位同学自主确定一个主题,要求:(1)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2)幻灯片应含有艺术字、图像、图形、各种风格的文字以及适当的动画效果;(3)素材可以上网搜索;(4)作品完成后,学生互相评测。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创新能力,结果大多数学生都按要求完成了作业,并且很多同学做出来的效果非常好,有意想不到的创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因为主题是学生自己定的而且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这就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提高。另外,要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和肯定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指出个别须改进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既要对于自己所教的课程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程序有较详细的了解。另外,我还鼓励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把任务提前拷贝回去,通过参照有关资料自学,完成任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性循环。

信息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课程本身,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完成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飞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中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等级考试证书对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