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秦勤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学习领域”概念源于德国,它是在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或称课程模式。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它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1]。学习领域课程模式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能力本位”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人的整体职业能力的综合发展。这里强调的职业能力应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概括起来讲,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两方面的能力,即专业能力和专业以外的能力。这里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以外的能力主要指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不同情境中的不同问题的能力,这是指方法能力,另外还应包括适应社会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一名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具备这种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人——能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将专业知识升华为技能,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能在社会生产中将专业技能灵活运用于生产实践,去解决不同情境中的不同问题,而且能随着其职业成长,实现从初学者向实践专家的飞跃[2]。由于综合职业能力能真正体现学生从业、创新和生存的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受到高度重视。
学习领域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的,它强调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3]。通过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将这些“有形”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身能力的内化——“无形”的升华,并适应将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即通过“有形”来获取“无形”,再通过“无形”去应对新的“有形”[4]。由此可见,学习领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呢?赵志群(2010)提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需要一个特别的、合适的“内容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学习领域”。由此可以得出,学习领域与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一方面,学习领域本身就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开发与改革的,另一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实施而得以实现。
通过明确学习领域与综合职业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我们试图构建一个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标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进而提高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系部组建了由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通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和历届毕业生返校交流会等方式收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将其分为职业素养能力层、专业岗位能力层和社会适应能力层三个层面。
职业素养能力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兴趣和职业情绪等方面,它是劳动者能够成为一名真正“职业人”的重要因素。课程体系建设团队通过对10余家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星级酒店“招聘酒店员工最看中的素质”的专项调研结果表明,虽然酒店也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但是这两项并非酒店在用人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职业道德与礼仪、服务态度与意识和沟通应变能力。在调研中,许多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只能说明他“会干什么”,学生具有的职业意识与态度却能说明他是否热爱和适合酒店行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职场稳定性,降低跳槽率。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心。
专业岗位能力是针对特定岗位的能力,是作为一名岗位职业人员所必备的能力,是使劳动者成为一名称职的“岗位人”的重要指标。据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中、高星级酒店的前厅、客房和餐饮三大岗位群,也有部分学生从事会展、餐饮专项服务(如调酒师、茶艺师)。根据对武汉、广州、深圳、无锡等地数十家酒店的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基于职业能力的递进关系,我们将酒店行业的专业岗位能力分为岗位基本能力、核心技能和拓展能力三个方面。岗位基本能力是完成酒店行业某一岗位的职业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否则就不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要求。如基础理论知识、对客服务能力、基础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岗位核心技能针对学生所从事的主要岗位而具备的专项职业技能,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等。岗位拓展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进一步发展到酒店其他岗位及岗位群或更高层次需要的一种能力,如酒店网络销售能力、食品营养服务能力、饭店管理能力等。
社会适应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有普遍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等,虽然它属于“专业以外的能力”,但它却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融入工作状态,成为一名有责任和担当的“社会人”。由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尽量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磨合时间,更好地实现学校育人与酒店用人之间的无缝链接。
课程组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分析,从职业素养能力层、专业岗位能力层和社会适应能力层三个层面入手,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实现学生“职业人”“岗位人”和“社会人”的统一。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贯穿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我们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即职业感知—校内体验—校外实践的顺序设计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能力层的课程体系(见图1)。第一学年的职业感知阶段侧重职业兴趣的培养,通过开展专业介绍、认知实习、职业生涯教育、校友及企业经理人讲座等教学活动,提高新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第二学年的校内体验阶段侧重职业礼仪与道德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开设酒店服务礼仪、形体训练、旅游职业道德、旅游酒店法规的课程使学生注重仪容仪表,提升礼貌修养,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顾客的酒店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另一方面,在酒店管理的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使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微笑服务、礼貌服务、服务人员的职责、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教育,并结合校内仿真实训使学生在课堂体验中提高对职业礼仪与道德的认识。第三学年的校外实践阶段侧重职业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校外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校内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逐渐养成酒店服务的职业习惯,最终完成由在校生到职场人的蜕变。
图1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能力层”课程体系
如前所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岗位能力分为岗位基本能力、核心技能和拓展能力三个层面。其中,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岗位实操能力起关键性作用。课程体系建设团队依据获取的调研信息,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方法,即明确酒店行业职业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思路,确定了酒店管理专业最核心的8个学习领域课程,分别是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组织与服务、康乐服务与管理、饭店市场营销、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财务管理,使得每一个学习领域都能对应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所有的学习领域则组成了酒店管理专业所覆盖的七大岗位群所对应的整个工作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核心岗位的职业技能(见表1)。
表1 酒店管理专业岗位核心技能模块学习领域课程分析
在确定岗位核心技能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依据酒店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将岗位基本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进行细分,并设置相应的课程,从而形成了岗位基本能力课程、岗位核心技能课程和岗位拓展能力课程三大课程模块,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排列课程,构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岗位能力层”课程体系(见表2)。
表2 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岗位能力层”课程体系
酒店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行业,而社会上的人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情绪管理等社会能力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特别关注的内容。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设计了“社会适应能力层”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共必修课程,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教育、体育、公益劳动等。二是借助第二课堂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党团活动、创业实践活动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参加,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磨练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坦然地面对第三学年的酒店顶岗实践活动和毕业就业工作。
2012年,课程组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标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运用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通过职业素养能力层、专业岗位能力层和社会适应能力层三个层面课程体系的互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在各项酒店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本专业被评为学校特色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8.
[2]赵志群.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Z].2009.
[3]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6-31.
[4]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