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3-09-10 02:28:56张晓松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屯堡贵州民族

潘 琦 张晓松

(1.贵州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1]。贵州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贵州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璀璨民族文化,构成了贵州“文化千岛”的文化共同体。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的制定与实施,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而且民族文化旅游也成为了现代旅游者的新宠,其中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及原始自然风光的安顺天龙屯堡的旅游开发已成为了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正如自然辩证法里面万物皆有两面性一样,如何正确运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及行之有效的开发方法指导贵州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贵州屯堡文化资源的历史和现状

贵州省平坝县的屯堡文化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颍川侯付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30万大军出征云南,消灭了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为巩固西南边防,朱元璋决定沿滇黔要道遍设卫所,推行军屯制度,因此选择了自古便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的安顺平坝县作为大本营,从江浙一带调兵至安顺平坝屯军屯民,军队驻扎之地称为“屯”,移民修建的房屋则称为“堡”,而他们的后裔称为“屯堡人”。600多年的时间里,屯堡文化得以保持完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屯堡文化的所在地地形封闭,与外界交流不密切;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和江南地区迁移过来的屯堡人作为客家人,在本群体内部拥有较强的内聚力,保持自身内部文化与外来文化相抗衡,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一道厚墙;加上屯堡人普遍带有强烈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不屑于与当地人融合。

600年过去了,屯堡人仍旧保留着带翘舌音的语言、独特的服饰、民俗、饮食文化、民居建筑、民间艺术形式和宗教。屯堡的少女留着长长的独辨,婚后的妇女则绾着发髻,上身穿着衣袖宽大的大襟长袍,腰系织锦长腰带,尤为特别的是脚上穿着鹰勾尖头平底绣花软靴,小腿上缠着绑腿,俗称凤阳服,男人则不分老幼,一律穿边扣长衫,系腰带。屯堡人的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2]。屯堡人的地方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追溯其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戏剧中的活化石”。屯堡人就地取材,以石木为主营造的既高雅美观又具独特防御功能的民居建筑构成了安顺特有的民居风格。这些珍贵的民族现象和传统风俗无疑是“民族文化”的重大挖掘点,合理开发和保护可以展现屯堡古镇无限魅力,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2 贵州屯堡文化开发旅游带来的积极影响

2.1 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带动了贵州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表1看出,2011年全省实现了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同比增长了34.7%。贵州的天龙屯堡自开发以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的税收,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在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的帮助下,当地的村民逐渐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转向手工艺品生产、家庭接待。旅游开发前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比从90%以上下降到58%;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从不到10%上升到42%。在全村经营总收入中,旅游收入占78.9%[3],旅游业收入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旅游开发公司还给予了村民补偿,带动了村民总收入的增加。启动后的头3年,农民人均收入就增至2950元,比贵州省农民人均收入多1080元,比未搞旅游业前的2002年(1280元)增加了近2倍[3]。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屯堡文化的旅游开发带来的。

图1 贵州2007—2011年旅游收入增长图[4]

2.2 增加了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

在贵州屯堡开发旅游之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也保持了屯堡自身的文化性,同时还增加了展示当地历史与文化的机会,提供了将屯堡文化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平台。从原来被认为是“少数民族”到现在能自豪地说自己是“屯堡人”。随着旅游的开发,让一直隐藏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屯堡文化为外人所知,得到了外界的欣赏和认可,外界专业人士的关注,让当地的古建筑和文物古迹得到了科学的保护。因为地方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屯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将得以继续。

2.3 当地的农民就业得到带动,环境和基础服务设施得到改善

贵州屯堡文化的开发,不仅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得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得到了平衡,当地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和环境卫生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基础设施。

2001年刚开发之初,招募了100余人到旅游开发公司就业,至2007年,人数增加至143人。更为显著的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在开发旅游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道路交通建设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2005年,负责开发的旅游公司还赞助周边屯堡村寨修建乡村公路;2006年起,负责为天龙村民缴纳医疗保险金。

在旅游开发后,旅游开发公司数次投资共20余万元用于治理村中严重污染的河道[5]。2005年,公司再次投资60余万元用于疏通河道深水,对街道、厕所、民居等项目进行改造、更新,增设花卉300余盆、紫藤棚架800m2;成立由17人组成的环卫队,负责清扫、运送天龙村及附近村寨垃圾。

3 贵州屯堡文化开发旅游存在的问题

贵州屯堡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为当地带来了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较为严重

由于旅游的高强度开发,贵州屯堡原本淳朴的石板房建筑已被一些与当地风格不符的、商业气息浓厚的现代建筑取代,如饭馆、旅馆、小吃店等。房屋的建筑材料也逐渐被砖和水泥代替。人们的日常生活服饰也摒弃原来独具风格的凤阳服,而日趋现代化、时尚化。只有少数世家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居住在世代保卫着家族的碉楼中。不仅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就连淳朴的民俗民风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很多村民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为迎合外来旅游者的需求,改变了生活的原本风格。

3.2 屯堡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相关行业力量较为分散

任何不成规模的项目都无法发展壮大,只有形成产业链,形成集群化综合体才能发展得更好。旅游产业集群化,就是以当地旅游资源为核心,通过各相关部门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将供求关系、市场导向、劳动力市场联系在一起。而目前的屯堡文化,各相关旅游部门尚未形成共识[1],也并未针对游客这一目标人群调整相关理念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安顺屯堡文化旅游景区竞争多于合作,当地的文化品牌也未建立起来,而政府也缺乏相应的调节机制。

4 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屯堡文化旅游开发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用文化去充实旅游,用民族文化去包装民族旅游,使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4.1 树立文化旅游品牌,依托自身特色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贵州屯堡文化的旅游开发还一直依赖着政府部门的投入,文化旅游要发展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走向市场,形成自身独立的发展运营能力。其次,安顺的屯堡文化需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定位和文化品牌,各相关旅游部门应联合打造原汁原味的本土化的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加大文化品牌宣传力度,提高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打造品牌的重要措施。“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在是“好酒还需好吆喝”的时代,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有重点地进行宣传包装,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民族文化内涵,才能打造出有贵州特色的旅游品牌。

4.2 以旅游文化为主、文化旅游化为辅

杭州的西湖景区之所以能吸引数以万计的旅游者,因为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贵州的屯堡文化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还拥有原始的自然风光,需要当地的开发运营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真正意识到屯堡文化的内涵所在,并切实地去宣传文化,而非停留在宣传景区本身。

开发运营者应将屯堡文化的“文化旅游化”和“旅游文化化”相结合[1]。旅游只是屯堡文化展现的方式之一,而屯堡文化才是当地开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因此,不能一味地迁就旅游,改变原有的风俗习惯及古朴的民风。所谓屯堡文化的“文化旅游化”,是指结合贵州屯堡文化的特色,将无形的屯堡文化转化为有形的产品,使屯堡文化的优势转化为旅游的优势;而屯堡文化的“旅游的文化化”就是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将天龙屯堡旅游区进行文化包装,并搭配文化元素,适应旅游的需要。无论是屯堡文化的“文化旅游化”,还是“旅游文化化”都是以屯堡本身文化特色为基础,所以在开发旅游时必须抓住自身文化的特色,并将其放大、弘扬及融合到旅游产品中。

4.3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贵州屯堡文化的旅游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想民族自身的文化得以长远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站在前沿的角度,立足科学的视野去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既适应旅游者的需求,又让本民族的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贵州的屯堡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6],而对贵州屯堡文化的开发则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开发能弘扬本土文化,促进当地的发展,反之则导致淳朴文化的变味和消失。作为旅游产品的设计者和运营者,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注重屯堡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深度融合,使屯堡文化不断可持续发展。

[1]戴莉.基于屯堡文化发展实证为例的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7):44-45.

[2]陈坚.开发传承屯堡文化[J].当代贵州,2011(30):31.

[3]盖媛瑾,陈志永,况志国.天龙屯堡与郎德苗寨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增权比较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10):124.

[4]付松,张天明.旅游强省又富民[J].当代贵州,2012(11):40.

[5]梁玉华,杨爱军.贵州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兼论文化生态脆弱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产业观察,2005(3):120-122.

[6]姚晓英.关于屯堡文化与旅游的思考[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56.

猜你喜欢
屯堡贵州民族
屯堡印象
乡村地理(2023年2期)2023-09-23 12:23:46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屯堡人的春节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4:04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